《風土:當代景觀設計中的中國意識》內容簡介:在當下的專業圈子中“景觀”是一個較為摩登的辭彙和事物,一個城市的領導提到“景觀”時往往意味著在經營城市方面他有更為寬廣的視角,即除了發展城市的經濟功能,還要完善最佳化它的環境、視覺功能;而當一個開發商談到“景觀”時則是寄厚望於其對消費者購買慾望的誘發;因而在當下“景觀…陝要等同於園林綠化了。其實單從“景觀”的字面意義去理解,“景觀”絕不僅僅指代“綠化”,其本質內涵要豐富得多,涵蓋的專業領域也寬廣得多。當我們將“景”和“觀”拆解開來理解時,它就會表現出一種主體和客體,審視與被審視的關係,反映出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相對孤立、靜止的人的行為和物的狀態。
基本介紹
- 書名:風土:當代景觀設計中的中國意識
- 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
- 頁數:122頁
- 開本:32
- 作者:蘇丹
- 出版日期:200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102136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風土:當代景觀設計中的中國意識》是藝術設計教學新理念名師講座系列叢書·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講座。
作者簡介
蘇丹,1984年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學習。1991年於中央工藝美院環藝系攻讀碩士。1993年畢業留校。
曾多次榮獲院校及北京市優秀教育者稱號,並於2001年獲清華大學優秀教學獎,多次在全國室內大賽中獲金、銅、優秀獎,主持清華大學“工字廳”設計、首都機場接待室設計、海濱劇院設計、北京康堡花園環境設計及東晶國際室內設計等。參與編寫《室內設計經典集》、編著《住宅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基礎及工程製圖》及在室內交流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
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藝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國室內設計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曾多次榮獲院校及北京市優秀教育者稱號,並於2001年獲清華大學優秀教學獎,多次在全國室內大賽中獲金、銅、優秀獎,主持清華大學“工字廳”設計、首都機場接待室設計、海濱劇院設計、北京康堡花園環境設計及東晶國際室內設計等。參與編寫《室內設計經典集》、編著《住宅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基礎及工程製圖》及在室內交流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
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藝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國室內設計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講 何為熊掌孰為魚——傳統的景觀價值論
第二講 中國特色的景觀形態的自然寫反自然
一 平衡的技巧——非對稱的構圖
二 書寫自我的風骨——竹石文化
三 微縮的山——石頭
四 交融的媒介——傳統景觀中的水
第三講 關於中國的傳統空間構成和空間審美的心理結構
一 傳統的空間構成——窄問四合
二 傳統的景觀意識和審美結構
三 空間四合牛活方式及傳統景觀象徵意識的根源
四 四合型的環境擴張方式
第四講 解構與變異
一 倫理的後現代狀況與景觀
二 私密性、領域感與場所精神
三 倫理的可置換性與景觀顯現非對稱狀態
四 異化了的人群與異化了的環境
五 塑造協調的理論與景觀環境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第五講 當代文化的狀傑下中國意識的表現
一 亞文化的狀態(選擇的自由與結果)
二 中國意識與現代“民族國家”的身份確定
第六講 圖像與眼睛
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與景觀的視覺體驗
一 圖像——傳統景觀中的被審視者
二 眼睛
三 圖像與眼睛
第七講 走向大景觀
一 藝術的走向
二 硬質與軟質
三 從地域到地點
我們是一群流浪的狗(代後記)
第一講 何為熊掌孰為魚——傳統的景觀價值論
第二講 中國特色的景觀形態的自然寫反自然
一 平衡的技巧——非對稱的構圖
二 書寫自我的風骨——竹石文化
三 微縮的山——石頭
四 交融的媒介——傳統景觀中的水
第三講 關於中國的傳統空間構成和空間審美的心理結構
一 傳統的空間構成——窄問四合
二 傳統的景觀意識和審美結構
三 空間四合牛活方式及傳統景觀象徵意識的根源
四 四合型的環境擴張方式
第四講 解構與變異
一 倫理的後現代狀況與景觀
二 私密性、領域感與場所精神
三 倫理的可置換性與景觀顯現非對稱狀態
四 異化了的人群與異化了的環境
五 塑造協調的理論與景觀環境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第五講 當代文化的狀傑下中國意識的表現
一 亞文化的狀態(選擇的自由與結果)
二 中國意識與現代“民族國家”的身份確定
第六講 圖像與眼睛
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與景觀的視覺體驗
一 圖像——傳統景觀中的被審視者
二 眼睛
三 圖像與眼睛
第七講 走向大景觀
一 藝術的走向
二 硬質與軟質
三 從地域到地點
我們是一群流浪的狗(代後記)
序言
在當下的專業圈子中“景觀”是一個較為摩登的辭彙和事物,一個城市的領導提到“景觀”時往往意味著在經營城市方面他有更為寬廣的視角,即除了發展城市的經濟功能,還要完善最佳化它的環境、視覺功能;而當一個開發商談到“景觀”時則是寄厚望於其對消費者購買慾望的誘發;因而在當下“景觀…陝要等同於園林綠化了。其實單從“景觀”的字面意義去理解,“景觀”絕不僅僅指代“綠化”,其本質內涵要豐富得多,涵蓋的專業領域也寬廣得多。當我們將“景”和“觀”拆解開來理解時,它就會表現出一種主體和客體,審視與被審視的關係,反映出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相對孤立、靜止的人的行為和物的狀態。而當“景”和“觀”組合在一起時,其概念又產生了l+1>2的結果,它表現出的是創造生活的一個理想、認識生活的一種境界和改良環境的一種方法,因而它不再僅僅局限於利用園林綠化的要素去規劃和造型的範式,而是走向了綜合,元素的綜合從有機走向無機,形式的綜合從靜止走向運動,屬性的綜合從自然走向社會……等等。我們站在一個較高的哲學範疇和社會範疇去談論景觀設計中的思想方法時,就會感到一種能夠左右逢源的處境,許多沉重的純美學和純技術方面的負擔,許多難以根治的病因在根部被切除了,這很像高明的心理醫師利用催眠術在夢境中解除了患者的病因一般,兵不血刃而且過程像是一次思想上的旅行。民族傳統、文脈、歷史是我們當代所遇到的頻率較高、受困擾周期較長並且較為頑固的問題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建築、規劃設計者和設計的思想者與之奮鬥了二十餘春秋不得結果。回頭審視過去的“業績”,似乎失敗多於成功,教訓多於經驗,而這種頑症竟像傳染病一般由建築體系走向室內設計,甚至蔓延至更新的領域一一“景觀設計”中來,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早期將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