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吹幡動
- 外文名:The wind blows the streamer moved
- 拼音:fēng chuī fān dòng
- 出處:《六祖壇經》
詞語典故,詞語賞析,詞語參悟,
詞語典故
故事如下:惠能流浪到廣州法性寺,聽見一僧道“風吹幡動”,又聽一僧說“幡動而知風吹”,惠能卻道:“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法性寺法師印宗聞得這番妙論,當即與他攀談,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聞已久的惠能,就請高僧為他剃度,完成出家儀式,並恭請其正式即位禪宗六祖。
詞語賞析
風吹幡動,不離風、不離幡、不離心。若離風則幡不曾動,若離幡則不見風動,若離心則不知何為動。
若離風與幡則心憑么動,若離風與心則誰說幡動,若離幡與心則風吹向誰家?悟者謂一切從心起,心不起則一切不起,心不動則一切不動,故說心動,亦為悟語。見物相狀者看物靜相、動相,幡不靜故說幡動,亦為通俗表相說。研究功用者,研究幡為何動,察知由風在吹,無風吹則不動故說風在動,亦為原因追究說。
詞語參悟
風吹幡動,禪宗公案就是參悟處理事物的認同理念---84000法門皆可成佛,在實際生活中化解分歧達成共識的運用方法.
是風動,是幡動,同是仁者心動.
在佛教,有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之說,所以很多修行人對此避而不談,這是對不見他人過的誤解.
修道人不見他人過,是修道人能夠站在對方立場,換象思維,能夠理解對方.
-
譯文:
《壇經》中記載:“當時有風吹幡動。一僧說風動,一僧說幡動。諍論不已。惠能上前說:‘你們辯論不休的原因不是風動,幡動,而是你們作為修行人的心在躁動,心不清淨啊!”(直指人心)
可以想像:當時的辯論情景,一定是諍論的面紅耳赤!(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一定還有輔助性語言被省略)而壇經記載的體裁採用大雅方式,使後人難以理解,便成為佛教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