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中第一哨
榮譽檔案,歷史沿革,點睛,
榮譽檔案
新疆博爾塔拉軍分區阿拉山口邊防連被譽為“風中第一哨”。半個多世紀來,連隊黨支部帶領全連官兵鎮守大風口,紮實打牢鐵心向黨、忠誠戍邊的思想根基,連續14年實現“零越界”的目標,連隊先後被原烏魯木齊軍區授予“阿拉山口堅強堡壘”榮譽稱號、3次榮立集體二等功、20餘次榮立集體三等功,近20人受到毛澤東、周恩來、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守四方。我們是跨世紀的擎天柱,我們是大陸橋的鐵脊樑。大風口高唱大風歌,大風歌唱出新曙光……”迎著第一縷朝陽出操,阿拉山口邊防連的官兵迎風吼唱連隊的“大風歌”。
每年,阿拉山口8級以上的大風要刮120多天,官兵巡邏全要拴背包帶、懷抱大石頭。連隊黨支部書記周華說,在這裡戍邊守防沒有點精神是不行的。
歷史沿革
1962年,老戰鬥英雄、阿拉山口邊防站首任站長吳光勝帶著17名官兵,步行兩天來到阿拉山口戍邊守防。紮根“滿山不見草,風吹石頭跑”的阿拉山口,吳光勝和戰友們一乾就是7年多,他們戰風沙、斗嚴寒、熬酷暑,創立了“三峰駱駝一口鍋,頂風冒雪住地窩”的戍邊精神。吳光勝去世後,人們按照英雄的遺囑,把骨灰撒在了阿拉山口的風雪線上。
隨著口岸的建設發展,阿拉山口成為了國家能源大通道和第一大陸路口岸。特殊的戰略位置,給官兵帶來新的考驗和挑戰。連隊90%以上的官兵來自內地,面對異常艱苦的環境和繁重的任務,靠什麼凝心聚氣?黨支部把連隊精神濃縮為以“大風吹不動、誘惑打不動、強敵撼不動”為主要內容的“三不動”精神,以此激勵官兵鐵心向黨,忠誠戍邊。
連隊周圍被風吹得只剩石頭不見土,種下去的樹苗,沒兩天就被風吹成乾柴。黨支部“一班人”帶領官兵用麻袋裝土,鋪到光禿禿的山上,又從幾十公里的外河壩拉來草皮,綠化周邊環境,建起了文化長廊和邊塞詩園,使之成為官兵的精神家園。
一天,連長鬍長財帶隊到某界標方向巡邏。行進途中,突遇狂風飛沙,胡連長帶著戰士用背包繩拴在一起,緊貼路基匍匐前進,風吹不動,沙打不迷,一直堅持巡邏到點位。最後不到2公里的巡邏路,他們用了一個半小時,返回連隊後,他們胳膊肘和腿上都磨出了血,個個被飛石打得鼻青臉腫。
吼唱大風歌,傳承老精神。大風席捲的瞭望哨英雄山上,龐凱滿懷激情地朗誦起致老英雄吳光勝的詩句:
“三峰駱駝一口鍋,沸騰著戍邊精神的洗禮,骨灰灑落的地方,您的心靈歸宿地,凝視五星紅旗,我懂得哨位永遠屬於您,界碑是您的軀體,大風是您的呼吸……”
博爾塔拉軍分區政委李印堂說:“阿拉山口邊防連黨支部帶領一茬茬官兵,在精神傳承中完成了思想上的嬗變和升華。”
連隊營院內一尊石碑上刻著兩個巨大的象形文字——“無風”。
這是官兵的內心寫照:身處風口,不怕大風方能臨危不懼、臨陣不亂;心中無“風”才能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榮譽檔案
新疆博爾塔拉軍分區阿拉山口邊防連被譽為“風中第一哨”。半個多世紀來,連隊黨支部帶領全連官兵鎮守大風口,紮實打牢鐵心向黨、忠誠戍邊的思想根基,連續14年實現“零越界”的目標,連隊先後被原烏魯木齊軍區授予“阿拉山口堅強堡壘”榮譽稱號、3次榮立集體二等功、20餘次榮立集體三等功,近20人受到毛澤東、周恩來、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點睛
大風起兮,冷的邊關熱的情;雲飛揚兮,鐵馬冰河鑒兵心。阿拉山口的堅強堡壘,一面風中搏擊的旗幟,鐵心向黨,忠誠戍邊;山口有風,我心無風,那是因為軍魂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