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莖突與乳突之間有莖乳孔,面神經管即由此出顱骨。嬰幼兒時期乳突尚未發育,莖乳孔的位置甚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顴骨莖乳孔
- 外文名:stylomastoid foramen
莖乳孔面神經封閉:,解剖結構:,與莖乳孔相關疾病及其臨床治療:,
莖乳孔面神經封閉:
面神經封閉術適應於面肌痙攣藥物治療無效,且痙攣逐漸加重的患者。
操作方法:
莖乳孔面神經封閉1.莖乳孔封閉法患者取側臥位或坐位,常規消毒封閉區,於患側乳突前方,局部麻醉後,用20~21號針頭,接5ml注射針管,與水平面成30°角,向莖乳突孔穿刺,約3cm處達一凹陷,注入1%利多卡因2~3ml或等量的普魯卡因(過敏試驗陰性者),數分鐘後出現面癱即為成功。2.耳垂前面神經乾封閉法常規消毒患側耳垂前區,用2.5~3cm長的皮內試驗針頭,連線好含有利多卡因3~4ml的10ml注射器,於患側耳垂前皺褶的中點,垂直於頭顱矢狀面進針23~25mm,注射利多卡因2~3ml,數分鐘後即可出現滿意的面癱。上述封閉術每周兩次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鑒於該封閉療法多數患者難以達到治癒,只是症狀改善,故需要間隔兩周到1個月再行重複封閉治療。
解剖結構:
1、面神經:
面神經由腦橋下部發出後,經內耳道至顳骨內的面神經管,最後由莖乳孔穿出,在腮腺實質內,面神經分為上支和下支,再分為若干支穿出腮腺,分布於表情肌。面神經在出莖乳孔之前,發出一支叫鼓索的神經,它穿過中耳鼓室,走至顳下窩,加入三叉神經的分支舌神經中,和舌神經一道至舌,主要接受舌前2/3的味覺,其中有一部分纖維至頜下腺和舌下腺,管腺體的分泌。
2、莖突:
位於鼓部下方的中段、乳突之前,呈細長形伸向前下方的骨片。平均長約2.5cm。在莖突與乳突之間有莖乳孔,面神經管即由此出顱骨。嬰幼兒時期乳突尚未發育,莖乳孔的位置甚淺,此時施行乳突手術若做耳後切口,不宜過於向下延伸,以免損傷面神經。莖突過長(X線攝片測量>3.5cm)和向內側偏斜者可導致患者吞咽時咽部疼痛。
3、顴骨:
顴骨是面顱骨之一,是人面部重要的部位,位於面中部前面,眼眶的外下方,菱形,形成面頰部的骨性突起。顴弓位於顱面骨的兩側,呈向外的弓形,上緣較銳利,易於捫及。顴骨共有四個突起,分別是:額蝶突,頜突,顳突和眶突。它主要通過與鼻、顳部和頰的關係來影響面部美。顴骨共有四個突起,分別是:額蝶突,頜突,顳突和眶突。顴骨的顳突向後接顳骨的顴突,構成顴弓。顴骨及顴弓是面中部的重要骨性支撐,是人體面形輪廓的重要構成部分。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三個,一是保護作用,這兩個結構位於面部兩側最突出的部位,外力從側面打擊面部時,起到對上頜竇和顳肌,進而對顱骨外側壁的保護作用。第二個功能是構成面中部兩側的外形輪廓,其大小和形狀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面部的外形輪廓和外觀,因此改變其形狀和凸度可明顯改變面部的外形。第三個功能是對深層的顳肌和淺層的皮膚起到分隔的作用。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可以注意到兩側顳部在動,但不會注意到兩顴弓處的皮膚在動,其實顳肌走行於顴弓的下面。當各種原因引起顴弓缺失時就會在吃東西的時候注意到外耳道前方的皮膚由其深層的顳肌帶動在活動。
與莖乳孔相關疾病及其臨床治療:
面神經麻痹是因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症所致的周圍性面癱。在人群中發病率為百分之零點五,30-50歲多見,冬春季多發,絕大多數為單側發病,症狀於數小時至天達高峰川。治療本病方法很多,但療程較長,有的甚至留下面肌痙攣等後遺症,影響患者容貌。我院年月年月用甘露醇加小劑量醋酸可的松注射液於莖乳孔周圍封閉治療面神經麻痹。
病因大都與局部受風著涼有關,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發生痙攣,導致該神經組織在面神經管內受壓,面神經部分或全部喪失其功能,出現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面癱。套用甘露醇加醋酸可的松作莖乳孔處注射治療面神經麻痹,使面神經管出口處即莖乳孔處的組織間液形成高滲狀態,面神經管內的間液向管外滲出激素治療可改變細胞膜磷脂成分,維持細胞膜的穩定性,以達到抗過敏、抗炎及消除水腫的作用,使面神經功能得以恢復,迅速解除面神經受壓狀態。一般注射次左右即可完全恢復。個別年齡偏大、病程較長者,治療個療程可恢復。臨床實踐證明,用甘露醇、激素作莖乳孔封閉治療面神經麻痹,方法簡單,療效肯定,價格低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