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診斷,臨床表現,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在正常的顳骨中,約有30%的顳骨氣化良好,氣房可發展到岩尖部。但根據Meyrson等對200例顳骨標本的觀察,岩尖部氣化者僅占11%。在中耳乳突的急、慢性炎症時,感染可直接擴展到岩部氣房,其擴展途徑可為:
(1)從上鼓室、鼓竇通過岩部後上或圍繞上半規管的氣房群擴展至岩尖,此為引起岩尖炎的最常見的感染途徑;
(2)從前部咽鼓管區和下鼓室,圍繞耳蝸或在耳蝸下方的氣房群擴展至岩尖;
(3)後部經後半規管周圍的氣房群擴展至岩尖;
(4)下方經迷路前庭周圍的氣房群擴展至岩尖。
病理
在氣化良好的岩部,其病變過程與溶骨性乳突炎相同,局部組織發生骨隔的吸收破壞,氣房融合形成膿腫;氣化差的則發生骨髓炎樣病變,骨壁壞死,形成膿腫。膿腫與上鼓室、鼓竇相通時,則岩部膿腫能向外引流。不然則炎症向岩尖部發展,膿腫穿破岩尖前後部的骨皮質,到達顱中窩或顱後窩,並在該處形成硬腦膜外膿腫、硬腦膜下膿腫、化膿性腦膜炎等嚴重的顱內併發症。膿腫亦可穿破岩尖下部骨質,沿頸動脈鞘下行,形成咽旁、咽後或頸深部膿腫。
診斷
臨床表現
岩尖炎症狀常在中耳乳突發病一段時間後出現,潛伏期為數日至數周或更長。
急性岩尖炎大多發生於急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症狀稍有好轉之後,可有體溫升高,劇烈頭痛,部位多在前額、眼眶周圍及眼球後部。繼發於乳突手術者,可見有中耳或乳突術腔在分泌物減少後又突然再次增多,同時可伴有噁心、嘔吐、眼震等迷路刺激症狀,但迷路功能檢查可無異常。約50%以上的患者常發生外展神經癱瘓,出現復視症狀。
慢性岩尖炎的症狀與急性岩尖炎相似,但病情較輕,常發生於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或乳突手術後。症狀有中耳分泌物增多,可伴有頭疼,手術探查可發現岩尖部瘺管。
隱慝性岩尖炎是一種較易漏診的岩尖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經治療後症狀雖明顯減輕,分泌物可減少甚至消失,體溫可正常或僅有低熱,但有持續性頭痛,有時可伴發突發性外展神經癱瘓引起的復視,應在臨床診斷中予以警惕。
典型的岩尖炎稱為岩尖Gradenigo三聯綜合徵,即中耳流膿、同側外展神經麻痹及同側三叉神經分布區疼痛。CT檢查有助於本病的早期檢測。
鑑別診斷
典型的岩尖炎可根據臨床症狀及檢查做出明確的診斷,但對隱慝性炎症早期確診有困難。CT有助於岩尖炎的診斷,發病早期,可見到氣化小房組織模糊,陰影密度增加。晚期則見小房呈吸收症狀,陰影密度減輕,偶可見膿腔形成。岩尖炎應與急性蝶竇炎、海綿竇栓塞、岩上竇栓塞及急性迷路炎相鑑別。
治療
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同時應行乳突鑿開術開放引流處理無效,尤其是伴有下列症狀者則應考慮施行岩尖切開術。
1.乳突腔雖分泌減少,但三叉神經疼痛加劇;
2.雖經乳突鑿開引流,但頭疼持續不退或加劇,同時還伴有三叉神經、外展神經的刺激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