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骨骨膜竇切除術,是一種外科手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顱骨骨膜竇切除術
- 專科分類:神經外科
- ICD編碼:01.2506
簡介,分類,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手術步驟,切口,顯露骨膜竇,切除骨膜竇,切口縫合,麻醉和體位,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簡介
顱骨骨膜竇較少見,多發生於青少年。該病實質上是顱骨骨膜內由無肌層的靜脈血管組成的血管團,並通過粗細不等的板障靜脈、導血管與顱內大靜脈竇(多為上矢狀竇)相溝通。從其形成原因可分外傷性、先天性與自發性三種,好發於額部、頂部。其症狀特點,為腫塊隨頭位的低下與咳嗽等而增大,當平臥或立起時又可縮小或消失,壓迫頸靜脈時腫塊亦可增大。在擬診時,有人主張行血管造影或局部腫塊直接注入造影劑可以確診。目前多主張行手術治療。
分類
神經外科/顱骨疾病手術
適應症
顱骨骨膜竇切除術適用於:
1.腫塊逐漸增大,經觀察不見好轉。
2.腫塊已影響美觀,且病人症狀較多,不手術不能解決其精神負擔時。
禁忌症
如腫瘤塊小,性質不明,亦可暫不手術。
術前準備
1.事先應行血管造影,明確與顱內外靜脈的關係。
2.顱骨缺失較大,應備顱骨成形材料。
手術步驟
切口
選擇瓣狀切口,分離皮瓣,電凝與骨膜粘連的血管。
顯露骨膜竇
因骨膜竇與顱骨粘連緊密,在皮瓣分離後,可見到凸出於顱骨表面的暗藍色,不整形包塊,觸之較軟。
切除骨膜竇
若範圍不大,且與顱內大靜脈竇交通較明確,則可在骨膜竇周圍切開骨膜,細心分離,結紮與靜脈竇溝通的靜脈。顱骨外板骨孔出血,則用骨蠟塗抹止血,全部切除骨膜竇。若骨膜竇已累及顱骨,則在切開骨膜時鑽孔,咬除顱骨1圈,翻開骨瓣細心找到腫塊蒂部與顱內靜脈竇相溝通的靜脈,加以妥善結紮或電凝止血,連同受累顱骨一併去除。顱骨缺損處再行修補。
切口縫合
徹底止血後,切口內放入橡皮引流管引流,縫合帽狀腱膜與皮膚。
麻醉和體位
一般可採用局麻,若病變範圍大,以選用全麻為宜。隨病變部位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手術體位。
術中注意要點
1.找出與顱內靜脈竇相溝通的靜脈,妥善進行結紮。
2.骨瓣開顱時,不可撕脫與顱內靜脈竇溝通的靜脈。
術後處理
行顱骨缺損修補者,注意局部有無積液,發現後及時處理。
併發症
1.再出血、血腫形成,可造成意識障礙,甚至出現偏癱。
2.切口感染或顱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