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齒邪靈龍

顯齒邪靈龍 (Daemonosaurus chauliodus),化石發現於新墨西哥幽靈牧場晚三疊紀的欽利組(Chinle Formatio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顯齒邪靈龍
  • 外文名:Daemonosaurus chauliodus
  • 類別:恐龍
  • 發現地:新墨西哥
簡介,化石,比較,

簡介

顯齒邪靈龍 (Daemonosaurus chauliodus),化石發現於新墨西哥幽靈牧場晚三疊紀的欽利組(Chinle Formation)。名字來源於希臘語,daimon是邪惡精神的意思,sauros指的是爬行動物,chauliodus就是突出的牙齒。新種恐龍古生物學家認為可以填補包括霸王龍在內的獸腳類恐龍在早期演化中的空白。
顯齒邪靈龍

化石

出土的化石包括恐龍的顱骨和頸部脊椎骨,它們已深埋在地下有大約2.3億年了。恐龍的顱骨長約14厘米,有向前突出的牙齒以及較大的眼窩。因為只有恐龍的顱骨和頸部脊椎骨被發現,所以並不能直接的測量其完整的體型大小,但研究人員估計該恐龍的體型應與一隻大狗相當。
Daemonosaurus顱骨和頸部的一些特徵顯示它應處於已知出現在南美最早的肉食類恐龍和其它獸腳類恐龍的中間類型。其中一個特徵就是在一些頸部脊椎骨中有腔洞的存在,這應該與呼吸系統結構有關。
顯齒邪靈龍

比較

邪靈龍與同時代新獸腳類恐龍(neotheropods)如腔骨龍(Coelophysis)的關係比埃雷拉龍科恐龍(Herrerasauridae)和始盜龍(Eoraptor)更為接近。
邪靈龍的骨骼結構研究和近期發現的太陽神龍(Tawa)不但填補與始盜龍和埃雷拉龍科恐龍之間的形態差距,另一方面也連線對新獸腳類恐龍的形態差距。同時作者也進一步證明始盜龍與埃雷拉龍科恐龍兩者的獸腳類關係和證實了恐龍最初分散的直系後代持續到三疊紀後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