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陵御樂

《顯陵御樂》,民間又稱為《皇城御樂》,起源於靖年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顯陵御樂
  • 又稱:《皇城御樂》
  • 起源於靖年間
  • 類型:樂曲
起源,簡介,傳承,

起源

《顯陵御樂》,民間又稱為《皇城御樂》,起源於靖年間。

簡介

鐘祥《興都志卷三十四》中文曰:“顯陵祠祭奉祀樂舞生數人。”清·衞良佐游顯陵曾賦詩曰:“……雙冢巋 五丁護,金銀鳧雁玄堂藏,中使晨夕進珍膳,鈞天大樂聲喤喤……”。據傳:明朝中葉,嘉靖皇帝的父親朱佑杭、母親蔣妃死於北京,而葬於原籍鐘祥松林山,嘉靖皇帝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為其父母修造陵園,工程竣工後,嘉靖從京城親自帶了幾名樂工來到鐘祥,爾後在鐘祥境內找來十餘名較有名氣的樂器演奏大師,由京城樂師執教,不多天,京城樂師傳授了四十八首曲牌,嘉靖皇帝賜封這個樂班為“御樂班”。所演奏的曲目大都也稱為“御x曲”或“御x調”。

傳承

《顯陵御樂》是根據傳承人朱開德老先生(已故)的念譜和笛子吹奏所記錄,有《朝聖》、《御開門》、《御盤奏》、《御伍筒》、《御花調》、《御板頭》、《萬年歡》、《御朝腔》八個樂譜。《顯陵御樂》的基本音樂風格與現存的宮廷音樂、祭祀樂曲以及其他古曲風格趨於相似,但經老一代樂師藝人們不斷增、減、刪、變,加之與鐘祥地方民歌、小調、戲曲曲牌相融,久而久之,顯陵樂已自成體系和有獨特風格的音樂形象,這也是顯陵樂與其他宮廷樂和祭祀樂所不相近的顯著區別。”現在,《顯陵御樂》因技巧高,難度大,且都是師承徒繼,口傳心記,沒有挖掘、歸納、整理的文字存世。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一代的民間藝人銳減且年事已高,能演奏《顯陵御樂》的樂師所剩無幾,面臨失傳,急需採取有力的搶救性保護措施,使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保護、傳承下去。《顯陵御樂》現已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