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地球運動、地震產生、地震預報、地震防禦、工程設防和地震應急及地震宣傳等方面對地震知識做了簡要介紹,以加深人們對地震的認識程度,增強自我防護能力,並促使更多的人投身到地震研究中來。促進人類和社會的安全,促進防震減災事業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顫抖的地球--地震科學/院士科普書系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2頁
- 開本:32開
- 品牌:清華大學出版社
- 作者:謝禮立 張景發
- 出版日期:2005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2106940
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謝禮立,男,漢族,1939年3月10日生於上海,中共黨員,1960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土木工程系。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1年至1997年任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
謝禮立是國際上地震工程與防災工程領域的著名學者,是我國強震台網和數據分析學科的創建人之一,也是國際上公認的推動該學科發展的帶頭人之一。自六十年代以來,他和他的同事經過10多年的長期努力,建成了全國強震觀測台網,並發展了各種觀測技術。八十年代,他又相繼負責建成了有國際影響的存放台陣。他設計並負責的唐山三維場地影響台陣被國際學術組織列為國際實驗台陣。他主編出版了我國強震觀測資料共5集7卷,達2萬頁,被我國9個不同抗震設計規範所採用,並為國際上廣泛引用。
謝禮立是國際上地震工程與防災工程領域的著名學者,是我國強震台網和數據分析學科的創建人之一,也是國際上公認的推動該學科發展的帶頭人之一。自六十年代以來,他和他的同事經過10多年的長期努力,建成了全國強震觀測台網,並發展了各種觀測技術。八十年代,他又相繼負責建成了有國際影響的存放台陣。他設計並負責的唐山三維場地影響台陣被國際學術組織列為國際實驗台陣。他主編出版了我國強震觀測資料共5集7卷,達2萬頁,被我國9個不同抗震設計規範所採用,並為國際上廣泛引用。
媒體推薦
書評
地震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最近半個世紀,它既給我們點燃了成功預報的希望,又給我們刻下了慘痛傷亡的印記。隨著現代的快速發展,地震災害已經成為今後威脅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自然災害因素。知震才不會恐震,只有全面了解地震,正確對待地震,掌握自我防護的基本知識,才能在地震,正確對待地震,掌握自我防護的基本知識,才能在地震發生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本書在地球運動、地震產生、地震預報、地震防禦、工程抗震設防和地震應急及地震宣傳等方面對地震知識做了簡要介紹,加深人們對地震及地震災害科學的認識。
地震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最近半個世紀,它既給我們點燃了成功預報的希望,又給我們刻下了慘痛傷亡的印記。隨著現代的快速發展,地震災害已經成為今後威脅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自然災害因素。知震才不會恐震,只有全面了解地震,正確對待地震,掌握自我防護的基本知識,才能在地震,正確對待地震,掌握自我防護的基本知識,才能在地震發生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本書在地球運動、地震產生、地震預報、地震防禦、工程抗震設防和地震應急及地震宣傳等方面對地震知識做了簡要介紹,加深人們對地震及地震災害科學的認識。
圖書目錄
1 飄移的大陸
1.1 淺談地球
1.2 地球的起源
1.3 地球的結構
1.4 漂移的大陸
2 顫抖的地球——淺談地震與地震科學
2.1 地震
2.2 地震類型
2.3 地震斷層
2.4 地震的頻率
2.5 地震帶
2.6 地震科學
3 地震為什麼會造成災害
3.1 地震災害產生的自然原因
3.2 地震災害產生的社會原因
4 如何劃分地震災害類型
4.1 地震災害的危害性
4.2 如何劃分地震災害
5 地震與海嘯
5.1 地震、海嘯
5.2 海嘯預報
5.3 海嘯自救對策
6 如何減輕地震災害
6.1 總體性措施
6.2 具體性措施
6.3 高新技術在減災中的作用
6.4 加強地震知識宣傳工作
7 地震能否預報
7.1 地震預報的內容
7.2 地震預報的一些方法
7.3 地震預報面臨的困難
7.4 我國地震預報的現狀與前景
7.5 一把雙刃的劍
8 什麼是地震前兆
8.1 為什麼會有地震前兆
8.2 地震前兆證據
8.3 地震前兆現象
9 工程如何抗震設防
9.1 工程抗震設防——減輕地震災害的關鍵
9.2 工程抗震設防與工程場地
9.3 建築物的結構抗震性能
9.4 工程如何抗震設防
10 當地震來臨時
10.1 什麼是地震應急
10.2 我國地震應急工作法規
10.3 地震應急預案和臨震應急對策
10.4 震後搶險救人
10.5 建立地震應急指揮系統
10.6 建立地震應急避難場
10.7 減輕人為災害的對策
參考文獻
1.1 淺談地球
1.2 地球的起源
1.3 地球的結構
1.4 漂移的大陸
2 顫抖的地球——淺談地震與地震科學
2.1 地震
2.2 地震類型
2.3 地震斷層
2.4 地震的頻率
2.5 地震帶
2.6 地震科學
3 地震為什麼會造成災害
3.1 地震災害產生的自然原因
3.2 地震災害產生的社會原因
4 如何劃分地震災害類型
4.1 地震災害的危害性
4.2 如何劃分地震災害
5 地震與海嘯
5.1 地震、海嘯
5.2 海嘯預報
5.3 海嘯自救對策
6 如何減輕地震災害
6.1 總體性措施
6.2 具體性措施
6.3 高新技術在減災中的作用
6.4 加強地震知識宣傳工作
7 地震能否預報
7.1 地震預報的內容
7.2 地震預報的一些方法
7.3 地震預報面臨的困難
7.4 我國地震預報的現狀與前景
7.5 一把雙刃的劍
8 什麼是地震前兆
8.1 為什麼會有地震前兆
8.2 地震前兆證據
8.3 地震前兆現象
9 工程如何抗震設防
9.1 工程抗震設防——減輕地震災害的關鍵
9.2 工程抗震設防與工程場地
9.3 建築物的結構抗震性能
9.4 工程如何抗震設防
10 當地震來臨時
10.1 什麼是地震應急
10.2 我國地震應急工作法規
10.3 地震應急預案和臨震應急對策
10.4 震後搶險救人
10.5 建立地震應急指揮系統
10.6 建立地震應急避難場
10.7 減輕人為災害的對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