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金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寧夏吳忠市
- 出生日期:1966年
- 逝世日期:1986年
- 職業:軍人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戰鬥英雄,一等功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人物紀念,
個人簡介
1986年對越防禦作戰中,顧金海先後遞交了十八份請戰書,用鮮血寫下了“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誓言,顧金海調到了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屢建戰功的“特攻五連九班”。1986年“10·14”戰鬥打響了,由顧金海、李如柏、畢東玉組成的突擊隊第一戰鬥小組擔任突擊任務,在我軍炮火的掩護下,只用3分鐘,就突破了越軍604高地前沿陣地,將戰旗插上了主峰。這時,越軍一個隱蔽的屯兵洞裡扔出一顆手雷,危急關頭,顧金海撲在戰友身上,戰友脫險了,他的頭部等多處中彈。他顧不上包紮,抓起一個五公斤的炸藥包,爬到洞口,甩了進去,洞內的越軍被炸的血肉橫飛。戰友護送他後撤時,越軍的一發炮彈飛了過來,他全身9處受傷,在意識尚未全部清醒的狀態下,使出全力撲在隊長馬權斌身上,彈片擊中了他的右太陽穴和肋部,終因流血過多而壯烈犧牲。戰後,我軍師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追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授予顧金海“戰鬥英雄”榮譽稱號;自治區黨委發出通知,號召全區各族人民向顧金海學習;全國20多家新聞媒體相繼報導了顧金海的英雄事跡。
人物事跡
1966年1月,顧金海出生於寧夏原靈武縣郭家橋鄉山水溝村(原寧夏銀南地區靈武縣(現靈武市)郭家橋鄉山水溝村),1984年入伍,1986年10月14日“藍劍—B”戰鬥中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壯烈犧牲。1987年1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作出決定,號召全區人民向顧金海等烈士學習。5月12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授予顧金海“戰鬥英雄”榮譽稱號。當時的靈武縣人民政府決定,將顧金海曾學習畢業的郭家橋中學命名為“金海中學”。1986年10月的老山,清晨的霧氣濃得化不開,一陣陣質樸的歌聲在山間縈繞。
顧金海和200多名身穿迷彩服的“特功五連”突擊隊員齊刷刷地站在誓師大會會場,大家的視線都被會場兩側一幅巨大的對聯吸引:“藍劍勇出鞘定斬寇敵凶頑,壯士誓衛國笑灑滿腔熱血!”要不了多久,一場血戰就要打響,對聯上的22個字成為這些英雄們戰前心情的寫照。在誓師大會上,顧金海在鮮紅的戰旗上莊嚴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按照安排,每個出征的官兵都要對著錄音機留下自己的心裡話。平時不善言辭的顧金海連著唱了自己最愛的3首歌:《再見吧!媽媽》、《可愛的寧夏》、《血染的風采》……他或許沒有想到,這歌聲,竟是他留在人間最後的旋律。1986年10月14日,顧金海所在的團奉命向老山當面越軍604陣地和968高地發起進攻戰鬥。“特功五連”擔任主攻分隊,顧金海當時是第一突擊隊三班第一戰鬥組隊員。13時35分,戰鬥打響了。第一突擊隊冒著密集的炮火向越軍發起衝擊,幾分鐘後就迅速突破604陣地前沿,占領了表面陣地,並以火力掩護第二突擊隊進攻。此時,第二突擊隊剛開始就遭到越軍機槍的猛烈掃射,前進受阻。顧金海在戰友畢東玉的掩護下,大膽出擊,巧妙躲過敵火力封鎖,在越軍火力點的射擊死角連續投出多枚手榴彈將其炸毀,為第二突擊隊前進掃清了障礙。隨後,第一突擊隊隊員開始搜剿越軍屯兵洞。突然,顧金海附近的一個很隱蔽的屯兵洞內扔出一枚手雷。看著手雷飛來,顧金海毫不猶豫地迅速將戰友畢東玉推倒在地。戰友獲救了,而他自己的頭部、胸部、右臂等5處被炸傷。戰友們急忙為顧金海包紮傷口,準備送他下陣地,他卻堅決不肯,仍繼續堅持戰鬥。正在這時,遠處傳來炮彈劃破空氣的刺耳聲音,一聲巨響之後,越軍一發炮彈將顧金海與第一突擊隊隊長馬權斌炸傷,四射的彈片把顧金海的鋼盔都擊穿了。頓時,顧金海的頭部血流如注,生命垂危。身邊的戰友要送他下陣地,他大聲喊道:“不要管我,先救隊長!”這震撼人心的一幕,被戰地記者真實地記錄了下來,並在當年的新聞聯播里反覆播放。22年後的今天,看到這段模糊的視頻,我的眼淚噴涌而出。已經奄奄一息的顧金海並沒有放棄戰鬥,他再一次奇蹟般地爬到越軍屯兵的洞口,用炸藥包將其炸毀,身後留下了20多米長的“血路”。隨後他又和戰友炸毀了越軍另一屯兵洞。在後撤時,越軍炮彈飛來,顧金海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撲在受重傷的突擊隊長馬權斌身上,隊長獲救,顧金海卻因背部多處中彈,壯烈犧牲。多年以後,曾經在那場戰爭中背負過顧金海的一位戰士在某紀念網站上說,他曾4次背顧金海下陣地,但都被顧金海拒絕了,顧金海要求他去救隊長和其他戰友。當他第五次趕來背傷員時,顧金海已經犧牲。戰場是檢驗軍人最好的考場。在那場殘酷的戰爭中,顧金海的勇敢無畏、堅韌頑強、捨身為人,使他成為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最令人景仰的英雄之一。其實,在顧金海成為英雄是一種必然,因為,他早為自己選擇了這樣的人生。
顧金海從小就對軍旅十分嚮往,1984年冬季徵兵,他決定參軍入伍。當時,他的兩個哥哥還在部隊服役,村幹部起初並不同意他的請求,倔強的顧金海軟纏硬磨,說服了村里和鄉里的幹部,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願望。1985年,才穿了不到1年軍裝的顧金海面臨提前復員回家和調往參戰部隊兩種選擇。選擇前者,他未來的人生雖然未必絢爛,但至少沒有生命之虞;選擇後者,可以真正實現一個軍人上戰場的夢想,但生命隨時會受到威脅,顧金海想都沒想就選擇了後者。
1986年5月,顧金海給父母親寫信說:“如果我犧牲了,不要為我悲傷,也不要向部隊和政府提任何要求……”出征前,他還給自治區政府主席黑伯理寫了信,表達他要在前線殺敵立功的決心。自治區領導將信件推薦給寧夏人民廣播電台,把顧金海的心愿用電波傳給了廣大人民民眾。
到達老山前線後,顧金海並不甘待在前沿陣地的“後方”搬炮彈,一心想調到步兵連隊衝鋒打仗。他從班找到排,從排找到連,甚至給團黨委寫申請書,還用鮮血盟誓:“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當各級領導見到了顧金海送來的18份請戰書,都不禁被這個寧夏小伙的真誠和執著所感動,顧金海終於如願以償調到了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屢建戰功的“特功五連”,被分到了9班。
顧金海身上天生有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一旦選擇的事就要做到最好。這一點,從他近乎瘋狂的訓練狀態中就可以看得出。9班的軍事技能素來過硬,班長在全團都是“武狀元”。顧金海一到9班就對班長表了態:“打仗不是鬧著玩,軍人應該是出鞘斬頑的利器,刀要磨,器要煉,你就看我的吧!”從此,他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增大訓練強度和難度,經常向班長請教,反覆觀察班長的動作要領。憑著他不服輸的勁頭,短短一個月,他的步兵五大技術名列全班第一,成了各項技能過硬的優秀戰士。在那次戰鬥中,顧金海的戰績證明了他曾經的努力:炸毀越軍火力點3個、殲越軍11名、兩次負重傷、兩次用身體掩護戰友。
濃情
“如果兒子還活著的話,應該是42歲了,他是屬馬的。”22年過去了,顧金海70歲的母親楊玉花還清楚記得那個乖巧、調皮的兒子。在母親的印象中,顧金海不僅直率,還有一些“槓”(倔強),男子漢的勁很足。每年清明節,顧金海的父親顧城和家人都會到八里橋革命公墓為兒子掃墓。楊玉花回憶,1984年臨近徵兵的時候,本來學習不錯的顧金海上課變得不太安心,後來他瞞著家人自己去徵兵的地方報了名,得知這個訊息後,她流下了眼淚。兒子入伍後,楊玉花再沒有見過他。想他的時候,楊玉花就趴在桌前,端詳著顧金海僅有的幾張照片。
顧金海的父母雖然生活並不富裕,但卻很知足。他們一直為有這樣一個英雄的兒子自豪。每年,顧金海的戰友還有一些好心人都會來家裡看看老人。顧金海曾經救過的突擊隊長馬權斌現在是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人武部政委。“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馬權斌,對生命和親情更為珍視。談起或想起犧牲的戰友,他總會淚流滿面:“戰友去了,可我活下來了,我就是他們父母的孩兒!”
顧金海曾在日記中寫道:“我願將一腔熱血灑在南疆,生身母親少一個孝子,祖國母親多一個忠烈”。他留給父母的話是:“如果我在戰爭中光榮犧牲,請用撫恤金替我交5年黨費,把我的骨灰灑在家鄉的土地上”。
人物紀念
1987年1月21日,顧金海烈士的骨灰由前線運回家鄉。23日,靈武市為顧金海烈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24日,靈武市召開向顧金海烈士學習大會,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人民學習顧金海烈士的英雄事跡和英勇獻身的犧牲精神。
5月14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嘉獎令,授予顧金海烈士“全國戰鬥英雄”稱號。
9月19日,靈武市召開“戰鬥英雄顧金海烈士授勳大會”。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主席白立忱等區、地、市領導出席會議並講了話。顧金海烈士生前所在的84857部隊參謀長何寬平宣讀了中央軍委的命令,並向烈士家屬頒發了戰鬥英雄榮譽證書和一級戰鬥英雄勳章。
同時,武靈市委、市政府撥專款在城區北門外東山坡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園。在陵園建成前,顧金海烈士的骨灰盒暫放在銀川八里橋革命烈士公墓。烈士生前讀書學習的山水溝國小和郭家橋中學,也更名為“金海國小”和“金海中學”,以表達對烈士英名的敬仰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