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亮

顧秋亮

顧秋亮,男,江蘇無錫人,生於1955年,現年64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職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席裝配鉗工技師。

“五一”期間央視新聞頻道播出節目《大國工匠》,節目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以下簡稱七〇二所)“兩絲”鉗工顧秋亮的那雙指紋已不清晰的手,給億萬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顧秋亮是土生土長的無錫人,在鉗工崗位上一乾就是43年,能把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組裝做到精密度達“絲”級。今年3月,經顧秋亮雙手組裝的“蛟龍號”剛離開無錫安家青島,年底,他也將到退休年齡。但新的挑戰來了,七〇二所要組裝中國首個自主設計製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顧秋亮還將在自己熱愛的鉗工崗位上堅守下去。2019年4月,榮獲“最美職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秋亮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日期:1955年
  • 職業:鉗工技師
  • 畢業院校:東營市技修學院
  • 信仰:不詳
  • 主要成就:先後參與和主持過數十項機械加工和大型工程項目的安裝調試工作
  • 代表作品: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人物事跡,主要成就,個人生活,所獲榮譽,媒體評論,

人物事跡

顧秋亮同志從1972年起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工作,在鉗工安裝及科研試驗工作方面已經工作了四十多年,先後參加和主持過數十項機械加工和大型工程項目的安裝調試工作,是一名安裝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過硬的鉗工技師。
顧秋亮同志對工作兢兢業業,刻苦鑽研,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能力,有較強的創新和解決技術難題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項高科技高難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裝調試任務。
顧秋亮同志為我國大型試驗基地各大型實驗室重大試驗設施的建設、調試和維護正常運行等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比如在400米長的亞洲第一拖曳水池軌道的高精度安裝調試、大型低噪聲循環水槽的建設等工作中,解決了大型模型安裝、測試儀器調整等關鍵技術,為七O二所有關實驗室的正常運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4年,為了確保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順利安裝,七O二所抽調技術過硬的技術骨幹參加該項目的總裝工作,顧秋亮為其中之一。該項目是當前世界潛深最深的載人潛水器,其12大分系統工程複雜,研製難度相當大。在潛水器總裝及調試過程中,顧秋亮同志作為潛水器裝配保障組組長,工作認真負責,吃苦耐勞,帶領全組成員積極配合設計人員,對每個細節進行精細操作,任勞任怨,以嚴肅的科學態度和踏實的工作作風,憑藉紮實的技術技能和實踐經驗,主動勇挑重擔,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保證了潛水器順利按時完成總裝聯調,獲得設計人員和同事的一致好評。
大國工匠顧秋亮大國工匠顧秋亮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可以下潛7000米深海進行資源勘查、深海觀察作業和深海生物基因研究等的高科技裝備。7000米深海的壓力達到700個大氣壓,蛟龍號所有的設備都要承受如此之大的深海壓力,只有保證好密封性能才能確保三名下潛人員的安全。為此,潛水器的結構件及設備的安裝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所有結構件、零部件的安裝位置必須到位,強度必須保證。如潛水器舯部兩側的測深側掃聲納,是可以進行深海海底地形精細觀察的高精尖裝備,對於安裝的精度要求非常高,顧秋亮同志根據設計安裝圖紙設計了專用工裝,並繪製安裝工藝圖,成功完成該項設備的安裝,滿足了安裝精度要求。又如潛水器艉部X型布置的穩定翼,是由內部充填高強度低密度的新型浮力材料,外部包裹高強度新型耐海水複合材料的複合夾芯結構,由於結構複雜,外部流線型要求高,在加工時難滿足精度要求。他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既達到了精度要求,又保證了根部具有足夠的強度,圓滿完成了穩定翼的安裝。
2009年至2012年,顧秋亮作為蛟龍號海上試驗技術保障骨幹,全程參與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四個階段的海上試驗。參加海上試驗時,顧秋亮已是五十多歲,但他克服了嚴重的暈船反應和海上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等諸多困難,安排好家中生病的妻子,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每年近100天的海試中。他帶領裝配保障組不僅完成了蛟龍號的日常維護保養,還和科技人員一道攻關,解決了海上試驗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如壓載鐵的安裝、水下燈光的調整、布放回收接口的設定等,並將自己的技術和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國家深海基地的技術人員,為海試的順利進行和蛟龍號投入正規化的業務運行立下了汗馬功勞。
顧秋亮說:“在海上工作生活確實很苦很累,但我感到很興奮、很自豪。不管是晚上加班到半夜還是早上五點半起床保養潛器,不管日曬還是雨淋,我感到很光榮,能為海試出一份力,我很驕傲,因為在祖國的深潛記錄中有我的汗水,光榮!”
懷揣崇高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他又肩起了新的挑戰——組裝4500米載人潛水器。已近花甲的顧秋亮仍堅守在科研生產第一線,為載人深潛事業不斷書寫我國深藍乃至世界深藍的奇蹟默默奉獻……

主要成就

2004年,為了確保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順利安裝,七O二所抽調技術過硬的技術骨幹參加該項目的總裝工作,顧秋亮為其中之一。該項目是當前世界潛深最深的載人潛水器。

個人生活

一面是相伴數十載的親人,一面是伴隨其成長成熟的蛟龍號的“成人禮”,跟隨海試隊南征北戰多年,從未因工作上的困難皺過眉頭的顧秋亮猶豫了,這位皮膚黝黑的“老戰士”眉頭鎖成了一團。
長年撲在工作上,顧秋亮對老伴充滿了內疚之情,他萬分焦急,放心不下老伴的病情,恨不得馬上飛到她身邊陪護左右。可蛟龍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般,顧秋亮對它也有著深厚的情感。“一路走來,我精心呵護著它,伴隨它成長,為它整理行裝、包紮傷口、精心手術、穿上新裝,看它踏上征程,我希望能夠親自護送它完成其‘成人’前的最後一次考驗。”經過徹夜未眠的劇烈心理鬥爭,他說服自己出征“前線”。組織上的寬慰和幫助更是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決心。這位倔強的漢子將對親人的牽掛深深埋藏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海試工作中。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一名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業績的“英雄”風采。懷揣崇高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如今他又肩起了新的挑戰——組裝4500米載人潛水器。已近花甲的顧秋亮仍堅守在科研生產第一線,為載人深潛事業不斷書寫我國深藍乃至世界深藍的奇蹟默默奉獻……

所獲榮譽

2019年4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在中國文明網向全社會公開發布耿家盛、顧秋亮等10位“最美職工”的先進事跡。

媒體評論

這樣的工匠值得崇拜
大國工匠顧秋亮是一線工匠們的代表。正是一線工匠們的辛勤付出,作為國家經濟細胞的企業才有了生命力和創造力,他們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對技術創新的執著,對技藝完美的追求,感染我們,也值得全社會尊重。
尊重之外,更需要一種受感召。誠如顧秋亮所說,每個人都應該去尋找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知識重要,手上的技藝同樣重要,不應該被人為劃出高低貴賤。為人父母者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技術工人,都要去擠進那些所謂白領職業,長久的人才比例失衡,給讓中國的發展因為“眼高手低”而後續乏力。作為21世紀的主人,年輕一代理應看清——自己人生的價值體現其實不必拘泥於書本,接受大國工匠的人生故事感召,成為各種高精尖技藝的接班人,幸甚至哉!
當然,技術工人的受尊重和具有時代感召力,也是需要相應的機制保障的。德國的工業技術在全世界傲居前列,是德國賴以躋身世界大國的支柱,原因是德國有大量一線技術工人,而且工人的薪酬與教授相當,很多德國人寧願做工人也不願當公務員。反觀中國,技術工人的待遇相對提高得緩慢,全社會還未形成技術工人應有高薪水的認知,惡性循環下去,造成了很多人的誤解,認為只有學習不好的人才會做技術工人。凡事不破不立,不能建立科學的技術工人薪酬體系,在全社會財富分配上合理傾斜,想讓更多的人踏踏實實做好技術工人,那不現實。
最後,讓我們再次回味“大國工匠”顧秋亮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激勵,這樣的工匠,永遠值得我們尊重甚至崇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