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漁濱、瑜彬,本是江蘇崑山人,因避難全家遷至南京。
光緒元年(1875),他鄉試中舉,次年進京參加會試,中二甲第三名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戶部主事、員外郎、
郎中、軍機處行走、記名道府。光緒十七年考察官員時,顧璜被列為京察一等,奉旨記名以道府用。顧璜並未任地方官,而升為
內閣侍讀學士、太僕寺卿和通政使司的通政使。
光緒十九年(1893)癸巳恩科鄉試,顧璜以正主考官主持廣東鄉試。南海名士
康有為參加該科鄉試並中舉,因此對顧璜以恩師稱之。以後顧璜又署
順天府府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通政使司通政使等職。
顧璜是位孝子,他為照顧患肝病的父親,辭去高官回汴養親。那時,他已是二品銜的高官,依然兼任軍機章京。
光緒二十一年,顧璜的門生康有為在北京發起成立
強學會,在上海設立分會。顧璜是參與上海分會的24位人士中僅有的河南籍人士。成立強學會和
戊戌變法期間,顧璜的門人弟子紛紛來汴,與其商討時政。光緒二十三年,顧璜應
河南巡撫劉樹棠之聘,任
大梁書院院長。當時,顧璜聯絡數名達官捐銀1200兩,自捐300兩,為大梁書院增購新書,又親自編定《大梁書院藏書總目》。顧璜於1927年去世之後,其後代將他的部分詩作、信函、對家世的記述,以及為戶部起草的檔案等,分為三卷收入《顧漁溪先生遺集》。該書由顧璜的好友、原河南巡撫
陳夔龍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