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為東(內容聲明:以下內容為本人提供,詞條內容的真實性由本人負責,如有質疑歡迎舉報。)

顧為東

內容聲明:以下內容為本人提供,詞條內容的真實性由本人負責,如有質疑歡迎舉報。

顧為東,男,1956年生,博士。

曾任江蘇省巨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為東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6年
  • 畢業院校:江蘇大學
  • 主要成就: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
人物履歷,任免信息,專業成就,

人物履歷

江蘇省非併網風電與高載能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專家,江蘇省總量經濟學會副會長,國家”973”計畫“大規模非併網風電系統的基礎研究”項目(2007CB210300)首席科學家。
江蘇省巨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任免信息

2016年7月7日上午,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趙建軍同志在江蘇省巨觀經濟研究院召集全體幹部會議,宣布委黨組有關決定:免去顧為東同志政策研究室主任和省巨觀經濟研究院院長職務、到齡退休。

專業成就

長期從事巨觀經濟發展戰略和新能源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和參與完成多項國家、中外政府間合作及省重大經濟社會發展課題和項目研究,其中主持國家發改委重大軟科學研究項目4項。主持完成的成果中有2項成為國家戰略,4項成為省發展戰略,其中關於巨觀經濟、沿海開發的兩項建議,被國家"十一五"規劃採納,並獲得了國家發改委"十一五"規劃建言獻策獎;
先後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優秀研究成果獎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獎3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系統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10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4項。出版論著7部,其中3部獲江蘇省人民政府獎勵,4部獲國家發改委獎勵。 1980年開始進行風能利用研究,1983年在我國第一屆風能專業委員會主任戴昌輝教授的指導下系統地開展風能利用與開發研究。“非併網風電理論”是基於在1985年首次提出、並在當時國內唯一的風能研究雜誌《風能通訊》(1985年第4期)和《江蘇工學院學報》(1986年第4期)發表的非併網風電的科學構想發展而來,經過長期不懈研究,於2007年獲得國家973計畫立項。
經過30多年來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自主創新成果。申請專利34項,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美國發明專利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7項,軟體著作權1項,部分成果成為中國國家標準《小型氫能綜合能源系統性能評價方法》(GB/T 26916-2011)的重要內容,填補了國際空白。發表SCI、EI收錄論文19篇,出版專著2部。2006年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研究非併網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和自動控制等相關領域的詳細情況如下:
1974年參加50kW電機的研發和獨立承擔高爐50kW電機的改造工作。
1976年在蘇北排灌站大型電機技術改造的過程中,研製了電機8級啟動控制系統,實現了大型電灌站高效節電和遠距離無線電遙控。
1978年為省市氣象局研製無線電遙控消雹火箭群發裝置。
1980年開始進行風能方面的研究,連續兩年對江蘇沿海風能資源進行系統考察。
1983年將沿海風能風能資源調查的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研究成果“對沿海風能資源的再認識”於1985年在《風能通訊》雜誌上發表。
1986年在《江蘇工學院學報》上發表文章“利用風能資源 開發蘇北灘涂”,首次提出大規模非併網風電直接套用於高耗能產業的構想,並進行了初步的原理性試驗。
1987年主持江蘇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利用沿海地區風能資源立體蒸發製鹽”,1988年在亞太地區國際風能會議上發表了該項目的研究成果。
之後一直從事大規模風能利用的巨觀經濟研究。由於在科研方面作出的突出成績,在江蘇省科學大會上被授予“江蘇省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並作為全省科技界的傑出代表先後當選為江蘇省人大代表、共青團全國十大代表、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標兵和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等。
2001年發現江蘇沿海2.4萬平方公里的淺海輻射沙洲蘊含了巨大的風能資源,可建設超大規模海上風電場,提出構建“中國綠色能源之都”、打造中國海上“風電三峽”戰略性建議,並投身這一事業之中。
2004年從發展戰略上分析了我國“九五”、“十五”期間風電場布局中存在的認識誤區,明確主張風電發展應向東部沿海地區進行戰略轉移,被國家“十一五”規劃採納,獲得了國家發改委“十一五”規劃建言獻策獎和國家發改委優秀學術成果二等獎。
2005年召開“中國綠色能源之都戰略構想”課題評審會,這是“風電非併網理論”在國際上是首次提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專程趕來參加會議的世界風能協會主席Preben Maegaard表示:“風電‘顧氏非併網理論’在世界上是首創,為風電的套用和推廣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建議,對其他發展風能的國家也提供了借鑑,顧在20年前提出的這一理論,現在仍能領先世界先進水平令我感到震驚,我將到世界各地廣泛宣傳這一理論。”
2006年在清華大學電力電子實驗室,進行了非併網風電協同供電原理驗證實驗。
2007年在東北大學國家重點學科鋁鎂實驗室進行了電流達2000A非併網仿真風電鋁電解原理性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非併網風電可以直接套用於高耗能產業。
2008年完成非併網風電規模化制氫中試驗證試驗,在利用模擬風電和模擬風電/市電混合供電方式下,制氫設備都能正常工作。在試驗條件下,電壓和電流的波動只影響制氫設備的氫氣產量。
2009年非併網風電規模化制氫成果成為中國國家標準《小型氫能綜合能源系統性能評價方法》(GB/T 26916-2011)的重要內容,填補了國際空白。
2010年非併網風電抽油套用至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安裝30kW和10kW系統共3套,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經中石油油田節能監測中心檢測,在平均風速6.9m/s時,風電替代率達到84.4%。
2011年建成首個日產100噸非併網風電海水淡化驗證示範工程,風速8.0m/s以上時,風電的供電比例達到80%以上。經檢測,出水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噸水綜合能耗3.6kWh。
2011年建成首個日產120Nm3非併網風電電解水制氫驗證示範工程,利用1台30kW風機直接給電解水制氫裝置供電,系統運行穩定。
2012年非併網風電海水淡化—制氫—氫能汽車系統在江蘇沿海運行成功,該系統有望大幅度降低沿海物流成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