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卷,共六種。即《素靈摘要》、《內景圖解》、《脈法刪繁》、《格言匯要》、《本草必備》和《症方發明》。此六種皆系作者選錄《內經》、《傷寒論》及歷代中醫著作中的精華部分,並結合個人的學術經驗加以歸納整理並闡述註解而成。全書論及生理、解剖、病原、病理、疾病各論、診斷、療法、藥物、方劑等方面,內容較廣泛而系統。顧氏的學術思想,主要受喻嘉言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氏醫鏡
- 類型:綜合性醫書
- 作者:顧靖遠
- 寫作時間 :1718年
十六卷,共六種。即《素靈摘要》、《內景圖解》、《脈法刪繁》、《格言匯要》、《本草必備》和《症方發明》。此六種皆系作者選錄《內經》、《傷寒論》及歷代中醫著作中的精華部分,並結合個人的學術經驗加以歸納整理並闡述註解而成。全書論及生理、解剖、病原、病理、疾病各論、診斷、療法、藥物、方劑等方面,內容較廣泛而系統。顧氏的學術思想,主要受喻嘉言的影響。
《脈法刪繁》是清代顧靖遠輯錄的一本診法類中醫文獻,約成書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不分卷,系《顧氏醫鏡》之一。內容簡介 顧氏選錄《內經》、《傷寒論》及歷代中有關脈法論著的精華部分,結合個人的學術經驗,予以闡述註解。作者...
大實有羸狀出處是《顧氏醫鏡》,症狀是實邪結聚的病證。大實有羸狀 病證名。見《顧氏醫鏡》。指實邪結聚的病證,出現類似虛弱的假象。真實假虛之證:即大實之證,可能會出現虛假的虛證表現。《顧氏醫鏡》:“聚積在中,按之...
《素靈摘要》是清·顧靖遠編著的一部內難經類中醫著作,二卷。成書於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內容簡介 系《顧氏醫鏡》之一。本書匯萃《內經》要言,類分為攝生、陰陽、藏象、氣味、治則、病機及運氣七部分,注釋淺顯,文字通俗,適合...
5、《顧氏醫鏡·胃脘痛》:“須知拒按者為實,可按者為虛;痛而脹閉者多實,不脹不閉者多虛;喜寒者多實,愛熱者多虛;飽則甚者多實,飢則甚者多虛;脈實氣粗者多實,脈少氣虛者多虛;新病年壯者多實,久病年老者多虛...
痿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ěi bì,意思是病名。痿之又名。主要指四肢痿弱、足不能行。詞語釋義 病名。痿之又名。主要指四肢痿弱、足不能行。運用示例 《素問·痿論》:“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顧氏醫鏡》:“言...
清暑益元散、廷醒湯,《聖濟總錄》中的木通飲、生地煎、杏仁丸、桔梗湯、殊效湯、紫菀湯、款氣丸、款冬花丸、黃芩湯、黃芪湯、蔓荊子散,《沈氏尊生書》中的定喘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的清肺湯,《顧氏醫鏡》中的疏...
《本草綱目》云:“治腰痛、泄精”;《本經逢源》云:“為泄精虛勞要藥,最能固精”;《顧氏醫鏡》云:“本品‘強陰固精、功專補腎’”。沙苑子益精而不亂陽、補陽而不亂身。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沙苑子可以調節血液流變學、血壓...
《顧氏醫鏡》說略 略論林羲桐治血證 略論陳蓮舫臨診處方之特色 江南中醫學家的成就及其盛衰之探索 醫案摭拾 醫案論略 感冒 感冒 感冒 感邪寒溫 溫證 溫證(流腦)濕溫 溫證 暑證 熱病餘邪 白喉 風疹 久痢 噤口痢 痢疾 痢疾 咳...
”顧松園《顧氏醫鏡》認為感受濕熱之邪可致熱痹,同時風寒濕痹“邪郁病久,風變為火,寒變為熱”,也可轉化為熱痹。(2)內傷因素 五臟功能失調是五臟形成痹證的內因。有學者明確提出痹證的形成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各種內傷性原因可...
《本草必用》是清代顧靖遠編著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成書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為《顧氏醫鏡》之一。內容簡介 載藥二百七十四種,分草、木、果、菜、谷、金石、人、獸、禽、蟲魚十部。大字載述藥名、功能、主治,小字記述性...
顧靖遠,生卒年不詳。字松園,號花洲,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清代康熙時代醫家。曾征入太醫院。著有醫書6種,總名《顧氏醫鏡》共16卷,內分《本草必用》、《脈法刪繁》、《靈素摘要》、《格言彙纂》、《證方發明》等五大部門。
症方發明 《症方發明》 書名。十一卷(即《顧松園醫鏡》卷六-十六)。現有抄本和《顧氏醫鏡》本。《症方發明》 書名。十一卷(即《顧松園醫鏡》卷六-十六)。現有抄本和《顧氏醫鏡》本。
至虛有盛候 病因病理學術語。《顧氏醫鏡》:“心下痞痛,按之則止,色悴聲短,脈來無力,虛也。甚則脹極而不得食,氣不舒,便不利,是至虛有盛候。醫案記載 朱炳林 明代李中梓《醫宗必讀》:“大實有羸狀,誤補益疾,至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