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柯紅
- 別名:柯渱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中國美術學院
藝術活動,作品展示,名家點評,
藝術活動
1999年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作品於中國美院展覽館展出。(杭州)
2007年 “太湖書女”三人書法展分別在常州劉海粟美術館、無錫北倉門藝術中心、常熟博物館展出。
2008年 參加秦皇島全國名家書法展。(秦皇島)
2009年 參加由中國書協舉辦的五台山千人寫經展並參與五台山百名書家現場寫經活動,作品被五台山藏 經閣收藏。(山西五台山)
參加泰山論壇書法展,作品於泰山博物館展出。(泰安)
“有一種美叫淡定”顧柯紅書法網路展在《中國書法家論壇·重點推介》展出。
2010年 參加“書法第四組”國家畫院沈鵬課題班十二人展,作品於北京琉璃廠泰文樓畫廊展出。(北京)
顧柯紅書法小品展在無錫北倉門五月畫廊展出。(無錫)
參加“第二屆書法男女二十家”書法展。(蚌埠)
參加由國家畫院舉辦的“藏風聚氣匯京華”沈鵬書法課題班畢業作品展,作品於中國美術館展出。(北京)
2011年 入圍《書法》雜誌與《書法報》舉辦的全國百名書法家“風雲榜”。
參加由《中國書畫博覽》雜誌、北京三品美術館在北京普度寺舉辦的“經藏·全國書法名家寫經展”。(北京)
作品榮獲“江蘇省首屆婦女書法篆刻展獲獎作品”並展出(南京)
參加第二屆中國30位優秀女書法家展。(淄博)
參加“第三屆書法男女二十家”展,作品於甘肅美術館展出。(蘭州)
“空香萬里”顧柯紅書法展在北京香山美術館展出。(北京)
2012年 參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舉辦的“中日韓國際書法年展”,並赴韓國首爾交流。(韓國首爾)
“暗香浮動”顧柯紅書法展在北京798藝術區見心會館展出。(北京)
榮獲中國藝術研究院頒發的國家獎學金。
2013年 參加由中國文化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舉辦,國家畫院、中國書法館承辦的“筆墨東方”2013中國書法藝術國際大展,作品於四川成都展出並被中國書法館收藏。(成都)
參加由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主辦的“字控”——中日韓當代漢字藝術大展。(深圳)
榮獲中國藝術研究院頒發的院優秀獎學金。
“生香真色”顧柯紅書法展在北京798藝術區見心會館展出。(北京)
參加由中國書畫博覽雜誌社、韓國書法藝術院、義大利斐墨當代書法學會主辦的“值得收藏的文字——2014國際當代漢字書法藝術雙年展”(義大利佛羅倫斯)
作品展示
顧柯紅作品
名家點評
胡抗美
她以閣帖為基本線索,重點剖析張旭、懷素大草,從而欣喜地發現,草書豐富多變的美,原來和作者內心世界相聯繫。那飛奔飄逸的連綿,那盤環圓轉的線舞,那左衝右突的行氣,那靈活多變的筆墨,那無形勝有形的空白,那美到心田的誇張, 甚至那“懶懶散散或參差不齊的美”……無不是激情被駕馭後的形象。
在攻讀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碩士期間,柯紅致力於研究歷代高僧書法。近幾年來,受懷素、良寬等高僧的書法思想和書法作品的啟示,她的草書創作走入了簡靜凝練風格,一條看似簡單的線,實則內蘊綿勁,從追求外部空間逐漸轉向追求內在空間,弱化墨色對比,強化線質內在的對比,把每根線寫紮實,把每個字內的空間乃至整篇的空間得到合理而意料之外的展現。柯紅對草書風格的新探索,使我聯想到大海。遠海表面給我們的感覺似乎一片平靜,而在大海的深處卻浪濤滾滾,波瀾壯闊。柯紅內心藝術情感的涌動正是如此,簡靜凝練是她狂草表現的另一種方式。
傅德鋒
顧柯紅大草整體上筆酣墨暢,神采飛揚,既不乏視覺衝擊,又頗耐仔細品讀,我覺得有如下幾個原因:一是她具有承襲經典的意識,從結體到用筆,能夠以古法節度自己,如此就會得到高古的格調和氣息,讓人感覺到明顯的師承關係;二是注重技法技巧的深度錘鍊,技術不過關,再好的想法和性情也無法體現,即便勉強為之,畢竟難遂人願,從其作品可以看出,她的技術是比較過硬的;三是對節奏的控制比較到位,其實大草的節奏包含有多方面的內容,用筆的疾速快慢,結字的欹正大小,章法的疏密起伏,墨色的濃淡枯濕等等,她都有較強的駕馭能力。她在每幅作品的具體創作當中,較好地體現出了古人經典大草作品的幾個關鍵。奔放的感情能夠在理性的管領和約束下發揮,筆下絕無那種“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的低俗之態,行筆磊落瀟灑,氣勢暢達,筆意若斷還連。動靜相宜,虛實相生,筆墨能夠和書寫內容之意境緊密銜接,突出作品的高潮,節奏感很強,卻又很和諧。局部的突兀提醒了全篇卻又不顯失之過份,這充分說明她對大草書的理解是比較深入的。
胡秋萍
顧柯紅是位極具才情的女書家。我對她的關注是偶爾從朋友處看到她臨的懷素作品,線條挺健充滿古意。她的可貴在於不趨同追風,而是按著自己認定的目標努力。這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但是她不懼艱難。她的草書空靈、疏放,師法古人而又不拘一格;楷書有靈逸之氣;文章字裡行間透著智性,女人的堅定,才情和深邃……
曾來德
柯紅又應了江南出才女之說。其書藝率性才溢並具現代感。其詩文畫事修養兼及女兒家之長,集於筆端,這使許多男書家愧顏。從古至今,女書家寥寥可數,今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