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濤(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語言科技研究所所長)

顧文濤(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語言科技研究所所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顧文濤,男,江蘇揚州人。上海交通大學試點班出身,分別在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後。現任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語言科技研究所所長,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博士後聯繫導師,外國語學院兼職導師,心理學院兼職導師,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語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融合人文-教育-科技-康復的語言學交叉創新研究”負責人。SCI、SSCI、A&HCI同時收錄的語音學國際權威期刊PHONETICA 副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文濤
  • 外文名:Wentao Gu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揚州市
  • 職業: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 性別:男
個人經歷,研究方向,學術成果,代表論著,科研項目,

個人經歷

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2008年起)。歷任校直屬語言科技研究所副所長(2009年起)、所長(2016年起),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術帶頭人(2010年起)、主任(2016年起),文學院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博士生導師(2010年起)、博士後聯繫導師(2013年起),外國語學院兼職導師(2016年起),心理學院兼職導師(2016年起),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負責人(2017年起)。江蘇省“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1997—1998美國朗訊科技公司貝爾實驗室研究總部訪問學者,1999—2005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任教,2001—2003國家公派至日本東京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04—2006任日本東京大學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2006—2008香港中文大學副研究員。2013—2014兼任日本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
2014年起,擔任SCI、SSCI、A&HCI同時收錄的語音學國際權威期刊PHONETICA 副主編。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為實驗語音學與言語工程,主要研究專長為語音韻律的分析和建模,語音聲學特徵與發音生理、聽覺心理、腦神經機制、語言結構、交際情感、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語音信息在人機智慧型通訊、語言教學實踐、言語康復工程中的套用,屬於文、理、工、醫、教交叉學科。

學術成果

出版英文專著一部,在Phonetica, IEEE Transactions on Audio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Speech Communication, 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等SCI/SSCI國際權威期刊以及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約70篇,其中20篇為國際學術榜收錄。2012年擔任國際言語通訊協會ISCA、國際語音協會IPA等機構聯合主辦的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nal Aspects of Languages國際會議主席,2013年受邀主編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代表論著

1. “用於最佳文本選擇的改進貪婪算法,”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第33卷第1期,96-100,1999.
2. “An efficient speaker adaptation method for TTS duration model,” Proceedings of Eurospeech 1999, pp. 1839-1842, Budapest, Hungary, 1999.
3.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tone command parameters for the model of F0 contour generation for Standard Chinese,”IEICE Trans. Information and SystemsE87-D (5): 1079-1085, 2004.
4.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fundamental frequency contours of Standard Chinese using the command-response model,”Speech Communication47(1-2): 59-70, 2005.
5. “Modeling the effects of emphasis and question on fundamental frequency contours of Cantonese utterances,”IEEE Trans. Audio,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14(4): 1155-1170, 2006.
6. “Analysis of tones in Cantonese speech based on the command-response model,”Phonetica64(1): 29-62, 2007.
7. “Physiological and physical bases of the command-response model for generating fundamental frequency contours in tone languages: Implications for the phonology of tones,” In: Maria-Josep Solé, Pam Beddor, and Manjari Ohala (eds.),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 Phonol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228-245, 2007.
8. “漢語韻律結構——基於聽感的韻律層級與基於F0曲線生成模型的語調構成之比較,” 《中國語音學報》第1輯,188-195,2008.
9. “Prosodic variation in Cantonese-English code-mixed speech,”Proceedings of ISCSLP 2008, pp. 342-345, Kunming, China, 2008.
10. “Effects of tone and emphatic focus on F0 contours of Cantonese speech – A comparison with Standard Chinese,” 《中國語音學報》第2輯,133-147,2009.
11. “Prosodic analysis and perception of Mandarin utterances conveying attitudes,”Proceedings of INTERSPEECH 2011, pp. 1069-1072, Florence, Italy, 2011.
12.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Speech Prosody,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3.
13. “Rhythmic patterns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Mandarin speech," Proceedings of Speech Prosody 2014, Dublin, Ireland, pp. 592-596.
14. "Tone, intonation and emphatic stress in L2 Mandarin speech by English and Cantonese learners," Proceedings of ICPhS 2015, Glasgow, UK.
15. "Crosslinguistic comparison on the perception of Mandarin attitudinal speech," Proceedings of INTERSPEECH 2015, Dresden, Germany.

科研項目

在南京師範大學工作期間,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2013年)、日本國NICT國際交流基金項目1項(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2010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項(2010年)、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2009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建設項目1項(2017)、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項目1項(2017)、國家211工程“十一五”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子課題1項(2008年);作為第一成員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2009、2012、201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2011)、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2010);作為第二成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2012);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項目1項(20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