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命

顧命

顧命,漢語辭彙。

拼音:gù mìng

釋義:1、《書》的篇名,取臨終遺命之意;2、為顧惜生命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命
  • 外文名:imperial posthumous edit
  • 拼 音:gùmìng
  • 解釋:臨終遺命之意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周書記載,原文,譯文,日知錄記載,其他記載,

詞目

顧命

拼音

gù mìng

引證解釋

1、《書》的篇名。取臨終遺命之意。
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侯相康王,作《顧命》。"孔傳:"臨終之命曰顧命。"孔穎達疏:"顧是將去之意,此言臨終之命曰顧命,言臨將死去回顧而為語也。"後因稱帝王臨終前的遺詔為顧命。
《後漢書·陰興傳》:“帝風眩疾甚,後以 興 領侍中,受顧命於 雲台 廣室 。”
《南史·褚彥回傳》:“ 明帝 崩,遺詔以為中書令、護軍將軍,與尚書令 袁粲 受顧命,輔幼主。”
東周列國志》第四回:“ 晉文公 有疾,召 趙衰 、 先軫 、 狐射姑 、 陽處父 諸臣,入受顧命,使輔世子 驩 為君,勿替伯業。”
2、顧惜生命。
三國 魏 曹操 《領兗州牧表》:“臣以累葉受恩,膺荷洪施,不敢顧命。”
《宋史·王繼濤傳》:“ 階州 刺史 高彥暉 帥師討賊,奮不顧命。”

周書記載

原文

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侯相康王,作《顧命》。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頮水。相被冕服,憑玉幾。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予審訓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肄不違,用克達殷集大命。在後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爾尚明時朕言,用敬保元子釗弘濟於艱難,柔遠能邇,安勸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亂於威儀。爾無以釗冒貢於非幾。”
茲既受命,還出綴衣於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冊度。
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須材。狄設黼扆、綴衣。牖間南向,敷重篾席,黼純,華玉,仍幾。西序東向,敷重厎席,綴純,文貝,仍幾。東序西向,敷重豐席,畫純,雕玉,仍幾。西夾南向,敷重筍席,玄紛純,漆,仍幾。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胤之舞衣、大貝、鼖鼓,在西房;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東房。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二人雀弁,執惠,立於畢門之內。四人綦弁,執戈上刃,夾兩階戺。一人冕,執劉,立於東堂,一人冕,執鉞,立於西堂。一人冕,執戣,立於東垂。一人冕,執瞿,立於西垂。一人冕,執銳,立於側階。
王麻冕黼裳,由賓階隮。卿士邦君麻冕蟻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階隮。太史秉書,由賓階隮,御王冊命。曰:“皇后憑玉幾,道揚末命,命汝嗣訓,臨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揚文、武之光訓。”王再拜,興,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上宗曰:“饗!”太保受同,降,盥,以異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受同,祭,嚌,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諸侯出廟門俟。

譯文

四月,月亮新現光明,成王生了病。甲子這天,成王洗了頭髮洗了臉,太僕給王戴上王冠,披上朝服,王靠著玉幾。於是會見朝臣。成王召見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官的首長以及辦事官員。
王說:“啊!我的病很厲害,有危險,痛苦的日子到了。已經是臨終時刻,恐怕不能鄭重地講後嗣的事了,現在,我詳細地訓告你們。過去,我們的先君文王、武王,放出日月般的光輝,制定法律,發布教令,臣民都努力奉行,不敢違背,因而能夠討伐殷商,成就我周國的大命。
“後來,幼稚的我,認真奉行天威,繼續遵守文王、武王的偉大教導,不敢昏亂越軌。如今上天降下重病,幾乎不能起床不能說話了。你們要勉力接受我的話,認真保護我的大兒子姬釗大渡艱難,要柔服遠方,親善近鄰,安定、教導大小各國。我想眾人要用禮法自治,你們不可使姬釗冒犯以至陷於非法啊!”
群臣已經接受教命,就退回來,拿出成王的朝服放在王庭。到了明天乙丑日,成王逝世了。
太保命令仲桓和南宮毛跟從齊侯呂伋,二人分別拿著干戈,率領一百名勇士,在南門外迎接太子釗。請太子釗進入側室,作憂居的主人,丁卯這天,命令作冊制定喪禮。到了第七天癸酉,召公命令官員布置各種器物。
狄人陳設斧紋屏風和先王的禮服。門窗間朝南的位置,鋪設著雙層竹蓆,飾著黑白相間的絲織花邊,陳設彩玉,用無飾的几案。在西牆朝東的位置,鋪設雙層細竹篾席,飾著彩色的花邊,陳設花貝殼,用無飾的几案。在東牆朝西的位置,鋪設雙層莞席,飾著繪有雲氣的花邊,陳設雕刻的玉器,用無飾的几案。在堂的西邊夾室朝南的位置,鋪設雙層青竹蔑席,飾著黑絲繩連綴的花邊,陳設漆器,用無飾的几案。
越玉五種,寶刀、赤刀、大訓,大璧、琬、琰,陳列在西牆向東的席前。大玉、夷玉、天球、河圖,陳列在東牆向西的席前。胤製作的舞衣、大貝殼、大軍鼓,陳列在西房。兌製作的戈、和製作的弓、垂製作的竹矢,陳列在東房。
王的玉車放置在賓客們所走的台階前,金車放置在主人走的台階前,象車放在門左側堂屋的前面,木車放在門右側堂屋的前面。
二人戴著赤黑色的禮帽,執三角矛,站在祖廟門裡邊。四人戴著青黑色的禮帽,執著戈,戈刃向前,夾著台階,對面站在台階兩旁。一人戴著禮帽,拿著大斧,站立在東堂的前面。一人戴著禮帽,拿著大斧,站立在西堂的前面。一人戴著禮帽,拿著三鋒矛,站立在東堂外邊。一人戴著禮帽,拿著三鋒矛,站立在西堂外邊。還有一人戴著禮帽,拿著矛,站立在北堂北面的台階上。
王戴著麻制的禮帽,穿著繡有斧形花紋的禮服,從西階上來。卿士和眾諸侯戴著麻制的禮帽,穿著黑色禮服,進入中庭,各人站在規定的位置上。太保、太史、太宗都戴著麻制的禮帽,穿著紅色禮服。太保捧著大圭,太宗捧著酒杯和瑁,從東階上來。太史拿著策書,從西階走上來,進獻策書給康王。太史說:“大王靠著玉幾,宣布他臨終的教命,命令您繼承文王、武王的大訓,治理領導周國,遵守大法,協和天下,以宣揚文王、武王的光明教訓。”王再拜,然後起來,回答說:“我這個微末的小子,怎么能協和治理天下以敬畏天威啊?”
王接受了酒杯和瑁。前進三次,祭酒三次,奠酒三次。太宗說:“請喝酒!”王喝酒後,太保接過酒杯,走下堂,洗手,又登上堂,用另外一種酒杯自斟自飲作答,然後把酒杯交給宗人,對王下拜,王也回拜。太保又從宗人那裡接過酒杯,祭酒,嘗酒,奠酒,然後把酒杯交給宗人,又拜。王又回拜。太保走下堂,行禮結束,諸侯卿士們都走出祖廟門,恭候康王視朝。

日知錄記載

讀《顧命》之篇,見成王初喪之際,康王與其群臣皆吉服,而無哀痛之辭。以召公、畢公之賢,反不及子產、叔向,誠為可疑。再四讀之,知其中有脫簡。而“狄設黼扆綴衣”以下,即當屬之《康王之誥》。自此以上,記成王顧命登遐之事,自此以下,記明年正月上日,康王即位、朝諸侯之事也。古之人君於即位之禮重矣,入即位於廟,受命於先王,祭畢而朝群臣,群臣布幣而見,然後成之為君。《春秋》之於魯公即位則書,不即位則不書,蓋有遭時之變,而不行此禮,如莊、閔、僖三公者矣。康王當太平之時,為繼體之主,而史錄其儀文訓告,以為一代之大法,此《書》之所以傳也。《記》曰“未沒喪不稱君”,而今《書》曰“王麻冕黼裳”,是逾年之君也。又曰“周卒哭而袝”,而今曰“諸侯出廟門俟”,是已袝之後也。《傳》言“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而今太保率西方諸侯,畢公率東方諸侯,是七月之餘也。因其中有脫簡,而後之說《書》者並以系之“越七日癸酉”之下,所以生後儒之論。而不思初崩七日之間,諸侯何由而畢至乎?或曰:易吉可乎?曰:此周公所制之禮也,以宗廟為重,而不敢凶服以接乎神,釋三年之喪,以盡斯須之敬,此義之所在,而天子之守與士庶不同者也。《商書》有之矣:“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於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豈以喪服而入廟哉!
傳賢之世,天下可以無君,故“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傳子之世,天下不可無君,故“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於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
自“狄設黼扆綴衣”以下,皆陳之朝者也。設四席者,朝群臣,聽政事,養國老,燕親屬,皆新天子之所有事,而非事亡之說也。自“王麻冕黼裳”以下,皆廟中之事也。自“王出在應門之內”以下,則康王臨朝之事也。
周之末世,固有不待葬而先見廟者矣。《左傳·昭二十二年》:夏四月乙丑,王崩於榮錡氏。五月庚辰,見王。六月丁巳,葬景王。其曰“見王”者,見王子猛於先王之廟也。不待期而見王猛,不待斯而葬景王,則以子朝之爭國也。然不言即位,但曰“見王”而已。孰謂成、康無事之時而行此變禮也?

其他記載

《書》之脫簡多矣
如《武成》之篇,蔡氏以為尚有闕文。《洛誥》“戊辰,王在新邑”,則王之至洛可知。乃二公至洛,並詳其月日,而王不書。金氏以為其間必有闕文,蓋伏生老而忘之耳。然則《顧命》之脫簡又何疑哉?賓牟賈言:“若非有司失其傳,則武王之志荒矣。”余於《顧命》,敢引之以斷千載之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