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公祠在今象山縣丹城大井路,始建於宋嘉祐年間,是為了紀念象山縣令顧氏所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公祠
- 地理位置:象山縣丹城大井路
- 始建年代:宋嘉祐年間
- 重建年代:清嘉慶十八年
由來,重建,今昔,
由來
山根顧氏始祖,名方,字正夫,號鎮海,江蘇丹徒人。宋皇祐末(1054)登進士,嘉祐三至五年(1058—1060),任象山縣令,政績卓著,百姓愛戴,然不幸於1060年身患背癰,卒於任上。下葬之日,縣民千人嚎啕大哭,悲痛如喪父母。翌年初,當局為褒揚先賢,啟示後人,選在縣治中市立祠以祀,名為“顧長官祠”。是年季春三月,縣主簿石景淵書請毗陵胡宗愈(完夫)書其事,刻之碑,與方公塑像同立於祠內,每年春秋官司主祭,士大夫以詩歌頌,不可勝記。
重建
時逾七百餘載,至清嘉慶十八年(1813),仁宗頒布誥命,有司查報,該祠已不復存在,時井頭村顧植三肄業於纓溪,為美其事,歸告山根族人,經族人申報,縣令批准,復在城西李家巷(今丹城大井路12號)重建顧公祠。祠坐西朝東,正屋五間,有廊檐,左右廂房各二間,大門東開。設監管墓田及世襲祠侍生一人,委派顧氏後裔鄉賢兆廷公守祀,後繼何人,譜籍無考。
今昔
民國二十年(1931),山根族人竟向其祖父有來收取該祠房租,為此,其祖父感到委屈,認為祖祖輩輩守祀該祠近百年,盡職盡責,期間山根族人凡到縣城打官司、做生意、看毛病、買東西,一概在此落腳,均給以熱情招待,無償提供食宿,既然要付房租,何處不好居住,又何必為接待族人如此辛辛苦苦,勞勞碌碌,一時想不開,辭去職守,從此之後,顧公祠守祀無人為繼。
顧公祠屬官祠,1951年土改時作為公房,分配給丹城方井頭村陳姓五兄弟居住,至今尚有兄弟倆仍居於此。
如今顧公祠,儘管風風雨雨整整過了200年,正屋5間,北首廂房2間,還基本維持原貌,南首廂房已改建2間水泥平頂,唯大門已不復存在,而石板明堂(天井)依然如故,只是破碎不堪,條條裂縫,似向世人展示了她的滄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