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北部,類烏齊縣西部
- 保護對象:馬鹿、白唇鹿等
- 氣候條件:高原溫帶半濕潤性氣候
- 占地面積:120614.6 公頃
- 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區域面積,保護對象,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西藏類烏齊馬鹿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3年,2005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西藏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選。
地理環境
位置
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95°48′~96°30′、北緯31°13′~31°31′。
長毛嶺鄉
地形地貌
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念青唐古拉山余脈伯舒拉嶺西北,他念他翁山東南。地貌屬於橫斷山峽谷與高原湖盆過渡地帶,山體完整,地形開闊平緩,是西藏東部森林地區的北邊緣,坡度在20~25°之間,相對高差500~1000米。地形沿瀾滄江支流吉曲、柴曲和格曲由西北向東南走向,呈現西高東低趨勢,平均海拔4500米。
氣候
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性氣候。光照充足,年溫差小,晝夜溫差大,氣溫偏低。年平均氣溫2.5℃。1月份平均氣溫為-6℃,7月份平均氣溫為12℃。日平均氣溫5℃以上持續期在120天,日平均氣溫0℃以上持續期在250天。氣溫平均日差在15℃。年平均無霜期只有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63小時。年雹日在18天以上,大風日在80天以上,年均溫1~3℃,無絕對無霜期。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
水文
植被
自然植被:類烏齊自然保護區自然植被可大致分為6個植被型組、9個植被型、22個群系。植被類型多樣,植被類型完整,自然景觀優美,所含物種豐富,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
區域面積
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20614.6公頃,核心區面積49 320.0公頃,緩衝區面積25 441.7公頃,實驗區面積45 852.9公頃。
保護對象
①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馬鹿及其生存環境,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②據初步統計,保護區內共有高等植物73科231屬652種。有脊椎動物180種,分屬於4綱13目47科。其中魚類1目2科3種,種數占總種數的1.7%;兩棲類1目3科4種,占2.2%;哺乳類5目13科39種,占21.7%;鳥類6目29科134種,占74.4%。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0種;二級保護野生動物34種。
(上圖圖源:)
馬鹿簡介
馬鹿:屬哺乳綱,鹿亞科,鹿屬。野生馬鹿是大型珍獸,屬國家和自治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外形特徵
馬鹿是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雌性比雄性要小一些。頭與面部較長,有眶下腺,耳大,呈圓錐形。鼻端裸露,其兩側和唇部為純褐色。額部和頭頂為深褐色,頰部為淺褐色。頸部較長,四肢也長。蹄子很大,側踢長而著地。尾巴較短。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性才有,而且體重越大的個體,角也越大。雌性僅在相應部位有隆起的嵴突。
- 生活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較高地區的森林上緣的灌叢草原地帶,分布海拔高度在3500-5000米之間。冬季由高處往下遷至避風的山谷及向陽的坡地;夏季則常在高山的林線一帶活動;春秋季節,喜在森林的邊緣、空曠的林間空地攝食和棲息。
生態價值
類烏齊馬鹿自然保護區具有極強的典型性、自然性、感染力和科研潛力,分布著多種珍稀瀕危物種,面積大小適宜且處在生態脆弱的青藏高原亞高山森林與高山草甸過渡地帶,無論從保護生態環境來講,還是從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來講,都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