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圖書2014年出品書籍。
網際網路正在日益改變這我們所面對的金融生態,通過網際網路,所有人第一次獲得輕易進入網際網路的機會。本書通過遴選了大量的一手案例,詳實展現了在網際網路金融已經取得初步成功的人物以及企業。
基本介紹
- 書名:顛覆金融
- 作者:湯潯芳
- ISBN:9787516409589
- 類別: 網際網路金融
- 頁數:288
- 定價:39.80元
- 出版社: 企業管理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4-1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
作者簡介
目錄
一、網際網路金融的緣起 002
網際網路金融的歷史 003
為什麼網際網路金融這么熱 004
二、支付革命:網際網路金融第一撥浪潮 006
第三方支付現狀與歷史 006
第三方支付發展瓶頸 011
支付與網際網路金融 014
網際網路金融帶來的創新 015
三、P2P:掘金小微金融 027
P2P的定義、特徵、幾大分類 029
P2P的分類 030
P2P的市場規模與現狀 033
P2P的風險 035
P2P的發展方向 036
P2P網貸納監管視野 037
四、眾籌:第三撥網際網路金融浪潮 043
眾籌的故事 044
眾籌的興起 046
眾籌的機會、分類 050
困惑與選擇 053
眾籌平台的創新 056
五、大數據:顛覆金融模式 059
供應鏈IT服務獲得數據 060
信用分析邏輯 061
數據會說話 065
六、網際網路金融樣本:金融產品垂直搜尋的玩法 066
貸款垂直搜尋的發展歷史 068
信貸市場足夠大 070
探尋商業模式 074
七、瘋狂的比特幣:網際網路金融的烏托邦 080
比特幣的中國玩家 081
比特幣不適合普通大眾投資 082
針對比特幣的監管 083
線下支付公司求轉型 085
第二章
網際網路大佬們的金融野心
一、全方位解密餘額寶 090
餘額寶的誕生內幕 091
餘額寶不是吸血鬼 093
貨幣基金的短板 095
餘額寶的困境 096
開放式的餘額寶的困境 097
餘額寶的積極作用 098
二、阿里巴巴:電商帝國的金融野心 100
阿里巴巴緣何可以做金融 101
支付寶擔大任 102
阿里小貸邁出了重要一步 105
聚寶盆服務銀行:數據產生價值 106
網路銀行:網際網路的競爭 107
三、騰訊:微信金融大鱷 109
微信支付快速逼近1億級別 109
微信金融的特點——從小額切入、與商貿結合得緊密 110
微信的機會 111
騰訊的網際網路金融圖譜 112
四、百度:三箭齊發,劍指網際網路金融 114
三大業務分層聚客戶 114
百付寶成金融交易基礎 116
流量入口是關鍵 118
五、京東:網際網路金融全布局 121
3分鐘到賬的供應鏈金融 121
京東網際網路金融的布局 124
電商基礎 128
六、蘇寧:O2O金融 130
成長中的易付寶 131
借力開放平台 132
O2O:線上與線下打通 134
七、每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都有切入金融的機會 136
小米:借力移動硬體,發揚個性化優勢 136
奇虎360的底層優勢 137
電商平台:有流量就有機會 138
八、網際網路創新公司之——信用卡的創業機會 140
信用卡的那些玩家 142
銀行信用卡的新玩法 147
信用卡的延伸 150
九、網際網路金融創業的機會 151
B2B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的撬動者 151
敦煌網的嘗試 152
發揮數據優勢:IT廠商的網際網路金融機遇 153
富基標商玩轉供應鏈金融 156
網際網路金融的送水人 157
萬全寶:移動網際網路上的農村金融市場 158
鏈家等房產中介如何做網際網路金融 160
第三章
傳統金融業的先行者
一、網際網路“鯰魚”攪動銀行、證券 166
網際網路對金融行業的幾點促進作用 167
網際網路對銀行業的衝擊 169
網際網路對證券業的衝擊 170
二、保險基金:率先擁抱網際網路 175
網際網路保險的定義及特點 176
網際網路保險的創業機會 180
網際網路對基金業的衝擊 182
三、平安:金融系的率先覺醒者 191
平安綜合金融帝國的版圖 192
四、銀行電商:痛苦中的艱難求索 200
銀行觸電潮 201
銀行做電商:貼近用戶 202
銀行PK電商的優劣勢分析 204
另闢蹊徑的金融創新 206
五、民生電商:定位不清的暫時折戟 207
B2B和B2C齊發力 208
網際網路金融的機會 211
六、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的交鋒故事 213
央行對虛擬信用卡暫停的分析 217
央行對個人賬戶轉賬限額1000元、單筆消費5000元的分析 219
總結:網際網路金融的未來 221
第四章
移動網際網路金融
一、挖財是如何創業出來的 232
二、挖財的邏輯是什麼? 234
三、銅板街、數米基金,同屬於移動端創業的樣本 236
四、挖財的這些創業邏輯都有哪些細分領域 240
移動支付安全、快捷支付的問題 241
第五章
徵信:網際網路金融的基石
目前國內網際網路金融的難點 245
徵信業歷史:發展緩慢 246
誰能角逐個人徵信 248
謹慎探路商業模式 249
針對徵信業的監管要快速跟上 251
FICO的借鑑:中國也將會有自己的信用評級公司 252
第六章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定調
監管博弈的緣起 256
關於支付類型的安全性討論 259
快捷支付的安全性 259
二維碼支付的安全性 262
支付市場合作共贏 264
後 記 我的網際網路金融情緣 267"
試讀
前言: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場“Bigbang”
吳伯凡
今天,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個熱詞。
金融和網際網路,一個是技術,一個是傳統業務,這兩個東西如何對接,是網際網路金融還是金融網際網路?產生的網際網路金融會不會是一種新東西?比如,智慧型手機是信智慧型還是信手機,是很不一樣的。諾基亞認為應該信手機,加一些電腦的功能,蘋果認為應該信智慧型,也就是信電腦加一個通信的模組,這好像是2+3等於3+2,在其中怎么定義它到底是哪個加哪個?哪個是主體?最後得數是很不一樣的。
面對新變局,在位的金融企業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劣勢——我們甚至可以稱之為“核心劣勢”,而這種核心劣勢又恰好與其核心優勢密切相關,並且被在位企業自認為是不言而喻的優勢。具體說來,與圖謀進入金融業的網際網路企業相比,傳統金融企業在價值觀、流程、資源(Value,Process,Resourse,簡稱VPR)上具有明顯優勢,但這種優勢只限於既定的行業語境下。具有明顯劣勢的新玩家所從事的(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首先是悄然改變行業語境,其次才是從在位企業奪走客戶。然而,在位企業往往認為新進入者只是想從既有市場裡爭奪份額。
新進入者與在位企業之間的關係,類似於雛鷹與蛇的關係。當雛鷹羽翼未豐時,不僅不能對蛇構成威脅,反而可能成為蛇的美食。今天剛嘗試進入金融業的網際網路企業,在傳統金融巨頭看來還只是不自量力的小打小鬧。傳統商業銀行,尤其是特定競爭環境下中國商業銀行的贏利額這幾年節節攀升,這不能不讓在位企業覺得“更強”了。傳統行業的業績在實質性逆轉之前,往往呈現出“好得難以置信的狀態”,這在照相機、電信、媒體等行業中早就出現過。
傳統行業對威脅失去知覺,還有一個常見的原因:以拿來主義的立場來看待新技術和新市場,高估自己馴服、利用“來者不善”的顛覆性力量。金融業是率先擁抱數位化、網路化的行業。傳統金融企業很自然地以為自身的業務早已經“e化”了。正是這個隱秘而常見的認知誤區,讓傳統金融企業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滋生出極難消除的自負。
網際網路給人最直觀的印象是一種新工具,是可以被企業吸納進現有框架、強化和最佳化既有流程和資源的技術要素。但網際網路除了是一種新工具,也意味著一種新的方法論,更意味著一種新的世界觀。在位企業由於其相當成形和固化的VPR,而對這一點基本上沒有覺察。傳統金融企業誤以為自己早已被網際網路化,卻很少意識到,IT和網際網路更是一種塑造新的交往關係、交易關係的社會軟體。
傳統的金融企業與客戶的關係是一點對多點的單線關係,其運轉體系是一種中央控制式計算,IT技術套用於傳統金融業,不僅沒有改變反而強化了這種關係和體系。金融企業表面上是傳統行業中離網際網路最近的企業,其實是離網際網路(在方法論和世界觀上)最遠的企業。
作為社會軟體的網際網路是一種多點對多點的、分散式計算的網路。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和風險控制方式都是由“生人社會”而非“熟人社會”的假定以及“中央控制式計算”來決定的。作為社會軟體的網際網路造就的是一個信息日趨透明的準熟人社會,信用體系是由透明的社會關係、交易關係來決定的。在不透明的生人社會裡,由於逃逸成本低,要解決信用和擔保問題,只能採取質押的方式。而在透明的熟人社會裡,監控、追蹤的成本大大降低,逃逸成本隨之變得相當高昂,信用可以不用實物質押來實現。
2014年以來,阿里巴巴的金融特性越來越明顯,本來是作為阿里巴巴輔助部門的支付寶日益成為核心部門,半路上殺進小額信貸的阿里金融,也已成為行業的黑馬。阿里金融的真正優勢並不只是其客戶量的天然優勢,而在於阿里巴巴的業務基因與金融業具有潛在的相同之處,金融業本質上是一種信息產業,獲取判定客戶的身份信用記錄的真實信息,監控客戶的交易行為和蹤跡,是金融業的核心業務內容。在通常的情況下,或許獲取真實信息、精確地把握客戶的行為蹤跡是相當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實現的。
面對大量信息的不確定性,傳統金融業採取的方式是通過抵押擔保等手段來消除、減少信息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的經營風險,當客戶無法提供擔保和抵押時,交易只能放棄。換言之,傳統商業銀行所使用的風險管理手段是一種在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的情況下不得已使用的手段,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務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於交易行為被置於信息越來越共享和透明的信息環境當中,交易行為同時是一種數據積累過程,所有的身份信息和商業行為信息,都可以被存儲、被挖掘、被分析和提純,信息的不透明、不對稱在逐漸消除。
阿里巴巴既是一個電子商務平台,更是一個產能巨大的數據採集和加工中心,一個信用識別和認證的系統,把這種核心能力與大量客戶潛在的融資需求結合起來,阿里巴巴就是一個潛能巨大的金融服務中心。數據是阿里巴巴意外的金礦,事實上圍繞數據的挖掘和利用已經是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的競爭主題。騰訊發布了面向行銷的大數據戰略,將調動騰訊7億活躍賬戶數據去服務門戶,百度不甘落後,也宣布了自己的雲戰略。這是一種代表未來的競爭力。
分散式計算、信息自動存儲、新信息的自動生成,讓網際網路每日每時都在生產、合成、呈現各種信息。更重要的是,這些信息的成本極低甚至趨近於零,而效用遠非傳統商業銀行生產的信息可比。二者之間在成本收益上的差別,如同日光與燈光的差別,也如同移動網際網路通信與傳統郵政的差別。
傳統金融可以“藉助於信息技術,使自己變得更為強大”,但決不能“更為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原因在於,再先進的技術,如果置於陳舊的構架下,其作用都是有限的。這一點,我們從移動通信運營商面對移動網際網路時的尷尬、無力中可以感受到。克里斯騰森所說,妨礙傳統公司行業遠見的,恰恰是它們基於其VPR進行循環論證,要想窺見未來圖景,在位企業必須儘可能在心智上清空既有的VPR——去掉長期優勢地位養成的“我執”,讓自己與新玩家在方法論和世界觀上實現“視野融合”。
前段時間有一本書在美國比較流行,是一本管理學的書,叫Bigbang,主要探討宇宙大爆炸式的顛覆和創新。什麼意思呢?按照麥可·波特“三大競爭策略”的理論,要么做得更好,要么做得更便宜,要么做得更個性化,很難兼顧。傳統的行業包括金融業也只能選擇其中一條路徑,而網際網路可以同時達到更好、更便宜、更具個性。由於網際網路的出現,在原有的產業格局裡占據優勢的公司,不管是壟斷優勢或是在市場中獲取的競爭優勢,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會被顛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把握這種大爆炸式的創新,或者大規模殺傷性的創新,非常重要。網際網路對於金融業,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小企業如果抓住這種機會的話,就用不著去打擦邊球,用不著低三下四。在這種語境下,湯潯芳的新書《顛覆金融》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幫助,這對傳統行業是一種很好的提醒,也為新進入者提供了一種信心。
大數據:顛覆金融模式
受益於網路的發展,這些流以數字的形式,能夠在網際網路上更好地進行分析,得出相關性,利用數據來大做文章。
整個貸款行業,從抵押貸款到倉單質押,再到信用貸款。傳統金融機構的貸款形式、貸款效率,都需要獲得提升。
未來,金融機構是經營風險的,強調收益要覆蓋風險。國內金融機構考慮的是如何轉嫁風險,一旦出現風險,金融機構要有變現能力。
而今,國內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很少,大部分金融機構只是做做樣子,表示一點姿態。這使得中小企業貸款難成為問題。
供應鏈IT服務獲得數據
進行信用貸款離不開數據分析,其基礎是獲得數據,關鍵是要撬動中小企業的貸款難的“神經”。
金電聯行CEO范曉忻也曾走訪了上千家企業,他發現,缺少資金是中小企業的最大難題。年景好的時候,汽車主機廠商加大產量,供應商需要多購買原材料,缺少資金;年景差的時候,主機廠商回款慢,而企業的流動資金受限,同樣缺少資金。
在流通供應鏈的環節,車貸已經非常普遍。銀行與4S店合作,普通用戶購買每一輛車,銀行都會提供分期付款。而4S店則提前從銀行獲得回款,銀行從普通用戶那裡獲得息差,從中賺取利潤。
但是在生產供應鏈環節,這些中小企業卻沒法利用貨押來獲得相應價值的貸款。由於不少汽車零件都是供給某個整機廠商使用,如果這個整機廠商不使用,這些貨品就沒有任何價值。因此,銀行也不會將此作為抵押來發放貸款。如果採取應收賬款質押,這需要作為核心企業的汽車主機廠商“簽字蓋章”。而保理業務則是供應商借錢,核心企業還錢。只是將原本是核心企業對供應商的應付賬款,轉變成了汽車主機廠商對銀行的欠款,而供應商只是早一點拿到了這個欠款。
在汽車生產供應鏈中,傳統的做法是抵押貸款,而抵押需要這個企業有房產,進行抵押貸款或者連帶擔保貸款。並且,很多時候,房產價值1000萬元,而用這套房產抵押貸款也只能貸出100萬元,由於估值較低,中小企業主也不願意這么去做。
汽車主機廠商在整個汽車生產供應鏈環節當中屬於鏈主,對中小企業的態度並不是非常積極。因為,他們不想為中小企業的融資背書、承擔責任。此前,許多汽車主機廠商也曾利用銀行給其的授信,專門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做零部件供應商的供應鏈貸款,但是效果不佳。
對資金的渴求,讓這些中小企業願意將數據開放出來給數據分析企業使用,並且,汽車主機廠商也不反對自己的原材料供應商將數據給這些數據分析企業。於是,這就給了數據分析企業以機會。
在剛開始,從軟體業務向數據金融業務轉換時,軟體業務是向金融業務輸血的,因為當時的金融業務剛剛起步,需要大規模投入。
信用分析邏輯
2007年,一家名叫金電聯行的公司成立,取“金融電子化,聯合銀行”之意,希望能夠打通企業資金與銀行之間的聯繫。
從2007年到2013年,金電聯行幫助了數百家企業從銀行那裡獲得總計約20億元的信用貸款,貸款的平均額度是300萬~500萬元,最小金額是98萬元,最大一筆達到6800萬元——這一貸款利率是基準利率升水40%,而普通信用貸款通常需升水90%。
在金電聯行的眼中,企業的一切都是可計算的。這個計算是對供應鏈信息系統的挖掘,訂單、庫存、下線、結算、付款等五大核心環節的所有信息,可以用來對數據進行清洗、脫敏,以進行數據分析、圖文展示,從而計算出企業的信用等級、信用額度,如企業現在所處的狀況,還有未來的成長性、安全性,等等。
對銀行來說,貸後監管的難度更是遠遠高於貸前監管。一般情況下,企業往往通過抵押房產獲得相關貸款,而銀行發放貸款後,並不知道如何來管理貸款。因為從成本的角度來說,銀行不可能派駐一個業務管理員,天天蹲點在企業。並且,即使真派業務員蹲點企業,也不一定能夠時時了解到企業的真實運營數據,也無法在風險來臨時進行風控。
較難的貸後監管也影響了銀行的批貸。為了壓縮貸後無法監管的風險,許多銀行提升了貸款標準,這也使得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機率更低了。
依據大數據進行供應鏈金融分析,可以準確地把握兩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向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收取服務費;另一方面,對於那些需要實時、動態的貸後管理的金融機構,也可以收取服務費。比如,利用大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是,訂單回響慢的企業出事的機率是30%~40%。有了詳細的數據之後,金融機構可以據此進行分析跟蹤。
數據的可靠性還來源於對數據的長期跟蹤。金電聯合的IT系統,對上千家企業進行了3~5年以上的數據追蹤分析,每家企業的數據量大小是T級別(1T=1024G)。有了這些數據積澱,系統將進行一項工作——將數據擬合,比對出企業經營狀況是否符合每年的生產規律。這些橫向、縱向的對比,使得這些企業真實的運營狀況全部呈現出來。
依附於供應鏈,由於信息流比較完整,上下游產業鏈也相對完備,這樣一來,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得以大大提升。而這些一個個細分領域模式裡面的企業能否進行複製,就需要金電聯行,將汽車供應鏈的數據分析模型複製到其他領域。
至少,小貸公司、擔保公司、P2P、銀行甚至政府都希望獲得這些數據分析服務。2013年10月,金電聯行在上海嘉定安亭成立。政府很想幫扶當地中小企業,但金融機構都是同質化的。2014年,金電聯行正與一些經濟開發區、科技園區合作,希望基於金電聯行的現有數據分析工具,加上稅務、社保、水電以及園區數據中心的相關信息,對園區裡面的中小企業信用狀況進行細緻分析,為園區幫扶中小企業提供幫助。
大數據金融領域並不是贏者通吃的一個機會,金電聯行是基於供應鏈進行大數據分析,而富基標商也同樣在進行大數據的供應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