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與門道:40位科普人的心語》是一本2023年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願景與門道:40位科普人的心語
- 作者:王大鵬 主編;賈鶴鵬 黃榮麗 副主編
- 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7133520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科學已經融入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公眾理解和運用好科學,就需要科普發揮作用,就需要好的科普。做好科普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做好科普有可參考的方式方法嗎?答案是肯定的。科普需要有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指導與支撐,比如了解你的客群,善用講故事的模式等等。本書是由40位一線科普工作者埋頭實踐、苦練硬功總結出來的科普方式方法的集萃,是一套能夠指導我們做好科普的精心凝練的“秘籍”。正所謂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本書中所提供的一些方法不一定能夠讓你做出“爆紅”的科普內容產品,但絕對能夠“啟發”你做好科普。
圖書目錄
上篇 科普理念
003 科普四抓手(張雙南)
012 關於科普的認識論與方法論之斷想(張聚恩)
021 論科普的“四真”“八有”“三心”“二意”(朱定真)
027 科普方法論之我見(袁嵐峰)
038 做科普要回答“終極四問”(陳征)
048 我是如何做科普的(李永樂)
060 科普需要與時俱進(張弛)
067 從“漫灌式”科普到精準科普(孫亞飛)
075 科普要“見人下菜碟”——對於不同客群的科普方法(江泓)
081 從三個故事說起(張志博)
090 讓科學傳播落到實處——科普“入心走心”的五個要點(唐義誠)
中篇 創作與表達
099 科普寫作通論 (汪詰)
107 會傾聽的講述者才是好的科普人(葉盛)
116 科普中的比喻與類比(游識猷)
122 科普寫作方法探索(三蝶紀)
128 科普圖書創作是一場自我提升(湯波)
134 努力煲一鍋科學與人文的濃湯——《生命的時鐘》寫作過程中對科普方法的思考與初探(郭金虎)
144 做好科普宣講的三點認識(郭耕)
151 了解你的聽眾,避免“翻車”(劉勇)
158 科普表演如何繪聲繪色?(林曦)
168 講解員怎么做科普?(高源)
177 如何開展“探究式”的講解(王子楠)
183 科普表達中如何有效管理聽眾的注意力(楊帆)
下篇 分科之“法”
193 醫學類科普內容創作的價值導向和原則遵循(譚先傑)
198 如何做好醫學科普(趙曉剛)
205 以史為鑑,向科學要答案——七個“一”回答“十萬個為什麼”(劉歡)
216 醫學科普初探(孫軼飛)
222 社交媒體時代,如何做好食品健康科普(雲無心)
232 對營養健康科學傳播的理解和體會(范志紅)
241 用“酒神精神”做天文科普——對天文科普講座的思考(高爽)
247 給科普一個答案(黎耕)
256 用科普帶你走進深邃的夜空(葉梓頤)
262 計算機科學普及的思考(王元卓)
271 科普的不確定性原理(周哲)
282 科普視頻創作思考(戴樹璽)
289 科普自媒體工作中的一二三(史軍)
295 在行動中科普(花蝕)
301 淺說科研機構如何做科普(成蒙)
310 一個小型科普團隊的多類型科普內容生產實踐(姚永嘉)
319 網安新型科普的三大法寶——以“大東話安全”科普體系為例(翟立東)
作者簡介
主編:王大鵬,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傳播專委會理事。專業領域為:科學傳播理論與實踐,社交媒體科學傳播,科學家與媒體關係等。近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數十項;在《中國科學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等主流媒體發表評論文章百餘篇,在光明網,科普時報開設專欄;在各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已翻譯出版科普研究理論專著多部。
副主編:賈鶴鵬,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首位獲得世界名校(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傳播專業博士學位的學者。科學傳播領域世界頂刊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和Science Communication編委。曾任中科院《科學新聞》雜誌總編輯,連續兩屆代表亞洲當選為世界科學記者聯盟執行理事(2007-2009;2009-2011)。先後獲得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2010),亞洲首個科學新聞桂冠人物(2011,普渡大學推選),江蘇省雙創人才(2023)。
副主編:黃榮麗,中國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致力於科技資源科普化、學會科普、新媒體科普等方向的研究與實踐。已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科技與出版》《中國科學報》等各類期刊報紙發表研究與評論文章30餘篇,參與多部科普研究理論相關專著撰寫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