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顏天翼
- 字號:字飛卿
- 所處時代:元朝
- 出生時間:不詳
歷史傳說,代表詩作,
歷史傳說
蒙哥汗四年,顏天翼請退養老於邢州,蒙哥汗詔準,特賜封邢州宅一區,田千畝,特遷提點太醫院,主鵲山神應王廟事,回故鄉後,一邊行醫,一邊修繕扁鵲廟。 蒙哥汗捨不得讓顏天翼離開自己,可顏天翼執意要去。忽必烈見他決心已定,只好答應了。臨走時,蒙哥汗對他說:“你年事已高,跟著我南征北戰20多年,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每年收的香火錢,你先顧家中的生活,有富餘的再來修廟。”
顏天翼領著夫人張氏,兒子伯祿、伯祥,舉家從北京來到邢州鵲山。顧不得年老多病,決心用自己的醫術掙錢來修廟。於是就帶領兒子伯祿開始了游醫生涯。顏太醫是聞名全國的名醫,兒子伯祿剛二十歲,從小跟父親學得一手好醫術。顏家父子在邢台、邯鄲、大名、保定、河南安陽等地走州過縣為人們治病,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掙錢為修廟籌備錢財。 張氏帶著只有十幾歲的伯祥主持廟務,積蓄修廟的錢。母子二人在廟周圍開荒種地,過著清貧的生活。又把廟宇塌下來的磚石從土裡挖出來,沖洗乾淨,壘成一垛一垛的,留作以後蓋廟用。朝拜人交給的香火錢,張氏捨不得動用,全用罐兒盛起來珍藏好。一家人辛辛苦苦幹了三年,積蓄了不少錢,於是就開始購磚瓦木料,準備召募些民工重蓋廟宇。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顏太醫年老體邁,加上連年奔波,在一次治病的路上,突然病倒。伯祿費盡了心血,也沒治好父親的病。顏太醫臨終時對伯祿說:“我死後,你們不要把我的死奏明皇上。咱們顏家啥時修好了廟,啥時再回朝復命,你們要繼續修廟啊……”
張氏和兩個兒子忍著悲痛將顏太醫安葬在扁鵲墓旁邊,長子伯祿埋葬了父親,擦乾眼淚,背起父親生前使用的藥葫蘆,又開始走府過縣繼續行醫了。張氏帶次子伯祥繼續主持廟務,收斂香火錢,購買物料。張氏夜裡陪伴伯祥攻讀醫術,讓伯祥子承父業。
顏家母子三人默默無聞一乾又是五年。於是就開始了修廟。顏家積蓄來的錢本來只夠蓋大殿用的,可顏氏一家的義舉感動了鵲山人,更感動了前來朝拜的香客。鵲山人有錢的出錢,沒錢的義務幫工。那些天南海北來的香客,也紛紛送來豐厚的香火錢。顏家母子終日奔忙,帶領民工,請來工匠,修了大殿,修獻殿,修了獻殿,建山門,最後又築起了漢白玉結構的回生橋,使扁鵲廟群建築成為全國最大的扁鵲廟。 扁鵲廟群又一連蓋了八年。扁鵲廟蓋成了,年已七旬的張氏累死了。
伯祿、伯祥在原郡安葬了父母,又守孝三年,才回朝復命。忽必烈把伯祿留在身邊作太醫,封伯祥為嘉議大夫上都留守兼開平府尹。伯祥向忽必烈講述了父母為修廟殉職的義舉,忽必烈聽了十分感動,立即命翰林院大學士、修國史的大臣王鄂撰寫重修扁鵲廟的碑文,對顏氏一家義舉進行勒石頌揚。
王鄂與顏天翼同朝為臣,這位元朝大文豪平時就特別敬佩顏天翼,如今,聽了顏氏一家艱辛十餘載義務修廟的壯舉,感動得徹夜難眠,他思緒萬千,連夜撰文。 這位老夫子寫了華夏醫祖扁鵲的豐功偉績,又寫了顏太醫一家修廟的艱辛,妙語連珠,文如流水,洋洋千言,一氣呵成。
王鄂寫完放下筆,誦讀數遍,碑文寫的結構嚴謹,文字流暢通順,無可挑剔。可總覺得心裡有些話沒有充分表達出來。他悶悶不樂地躺下閉目養神。猛然心靈一動,他想何不在碑文結尾處寫詩一首,以加強碑文的感染力呢?
代表詩作
他翻身而起,奮筆疾書,一首激情昂揚的詩躍然紙上:
蓬山蒼蒼,襄水洋洋,
彼有人焉非常,儼立祠於其旁。
厥出禁方,得之長桑,
滌垢湔腸,病常愈於膏肓。 邦人不忘,祀事孔彰,
披袞而裳,垂旒而王。
王鄂寫了神醫扁鵲,筆峰直轉而下,又抒發了對顏天翼壯舉的讚頌:
廟經兵荒,廢為荊榛瓦礫之場,
崇起有時,待我聖皇。
厥初顏君,寵命是將,
志願未畢,遽爾雲亡。
繼之有人,乃配阿張,
二子皆賢,伯祿伯祥。
落成之日,歸功廟堂,
勒為豐碑,令聞戴揚。
王其有靈,降福穰穰,
風雨和時,年迄用康。
躋斯民於仁壽之域,
而衍聖祚於無疆。
王鄂連夜寫好碑文,覺得把心裡的話都吐出來了,可這種敘事加吟詩的寫法,在碑文中是很少見的。這位文豪放心不下,天明就去請教宰相劉秉忠。 劉秉忠是邢州人,是元朝大科學家郭守敬的老師。這位大學問家作為元朝宰相,重用了一批有學問的人,元朝的重要制度都是他組織制定施實的,是有名的賢相。
劉秉忠看完王鄂的碑文,連稱“奇文!奇文!”並把這篇碑文,用楷書工工整整的書寫一遍,為了不在家鄉人面前顯露自己顯赫的官位,只署名為:“藏春居士劉秉忠書丹。”
順德府天寧寺僧眾為紀念顏天翼天寧寺行醫,特立《顏公提點碑》,顏氏祖塋葬於順德府城西,韓演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