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培天(1748-1804),字念純,號庶軒,今湘東區老關鎮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進士。曾任河南主考,官至福建道監察御史,誥封朝議大夫。為官三十餘年,政績卓著,政聲頗佳。曾受乾隆皇帝獎勵。顏培天逝世後,嘉慶皇帝御賜一塊正堂匾,題曰“清廉正直,兩袖清風”。
基本介紹
- 本名:顏培天
- 字號:念純
- 所處時代:清乾隆年間
- 出生地:湘東區老關鎮
- 出生時間:1748
- 去世時間:1804
- 主要成就:清官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
個人簡介
顏培天幼時曾在顏家“庶幾軒”讀書,故被人稱之為“庶幾先生”。顏培天18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3年後考試,成績優異,授戶部主事。後被甘肅、直錄州知州,兩任鞏昌府事。因計典被儀,清高宗弘曆乾隆帝察其才,引見,以直隸同知用,被宣化同知。
個人經歷
嘉慶二年(1797),擢升禮部鑄印局員外郎。四年任七省坐糧廳,被劾。皇帝親鞠之,得釋,仍以員外郎職。辛酉典試任河南正考官,補福建道監察御史,疏請清查川陝楚軍需,核減銀兩,奉諭旨允行。他與萍鄉籍進士劉鳳誥同時代,曾與劉同為某科主考,清嘉慶十五年間(1796-1810),萍鄉人文鼎盛,五次全省大比(每隔三年一次),萍鄉人三次得第一名,有人撰對聯紀其盛曰:五科三解元,春色文章增瑞氣;一縣兩主考,鳳銜紫誥培天恩。他在做官期間,倡建學校,獎勵耕桑,修理文廟,他任七省坐糧廳時,曾有人拿一千兩銀子向他謀求差事,被他直錄,以辦事勤勉,賜緞匹貂皮,盡除在階州所罰俸銀。任宣化同知時,捐獻自己的俸銀修文廟,計擒黠盜。某縣官以刑斃人,他奉旨勘察,縣官托人請他寬宥,他正色謝道:人命至重,若舞弊將無子孫。及啟棺視死人,則屍體宛然若痛苦狀。“既盡得其實,屍忽消釋,觀者以為神明。”(《昭萍志略》)。他以母老乞歸。在歸途中,脖子上生個疽,疼痛難忍,因當時醫療條件差,又缺少衛生常識。船行到安徽無為州時,他強令當地一個剃頭匠用剃刀給他割疽,割後因流血過多而死。“既卒,檢其橐物,俱不備,但得歸櫬。”(《昭萍志略》)。插嶺顏氏三世為官,培天公孫三代均有德政美名。祖父顏樹德( 1701 - 1774)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勤政廉潔,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花甲之齡還被誥封為奉政大夫(五品文官)。
父親顏煌(1725-1759),清乾隆十八年(1753)拔貢生,敕封文林郎。旋朝考一等第一名,特授廣東高州石城縣知縣,後歷署廣州府德慶州牧,升授佛山鎮同知,誥封奉政大夫。他立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晝夜勤政,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於佛山官署,乾隆帝誥贈封為朝議大夫(正四品文官)。至顏培天死,嘉慶帝聞之,惋惜異常。御筆師贈一塊6尺長、2尺寬左右浮龍繞邊的正堂匾,匾上有“御贈”兩個字,字下蓋有“嘉慶之寶”大方印,題詞是:兩袖清風,清廉正直。還有兩塊直聯匾,至今猶存在顏培天后裔家中。他的墓葬在麻山鎮善洲橋黃竹蔸下獅形山上。整座墓規模較大,墓前有石牛、石馬、石人等雕塑,墓後高大的石碑上記載了他的生平事跡。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