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預枕區

整體位置

額頂枕區境界前為眶上緣,後為枕外隆凸和上項線,兩側借上顳線與顳區分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額預枕區
  • 整體位置:額頂枕區境界前為眶上緣
  • 兩側:借上顳線與顳區分界
  • 枕區:上為人字縫,前為兩側顳後緣
分區位置,組織,

分區位置

額區:眶上緣向後,骨面上與頂區之間以冠狀縫分界。
頂區:前為冠狀縫處,下為兩側顳上緣,骨面上與枕區之間以人字縫分界。
枕區:上為人字縫,前為兩側顳後緣,下為枕外凸隆。

組織

覆蓋於此區的軟組織層次,由淺入深依次為:皮膚、淺筋膜、帽狀腱膜及枕額肌、腱膜下疏鬆組織和顱骨外膜。其中,淺部三層緊密連線,難以將其各自分開,因此常將此三層合稱“頭皮”。深部兩層連線疏鬆,較易分離。
(1)皮膚:此區皮膚厚而緻密,並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為?腫或皮脂腺囊腫的好發部位;二是具有豐富的血管,外傷時易致出血,但創口癒合較快。
(2)淺筋膜:由緻密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構成,並有許多結締組織小梁,使皮膚和帽狀腱膜緊密相連,將脂肪分隔成無數小格,內有血管和神經穿行。感染時滲出物不易擴散,早期即可壓迫神經末梢引起劇痛。此外,小格內的血管,多被周圍結締組織固定,創傷時血管斷端不易自行收縮閉合,故出血較多,常需壓迫或縫合止血。淺筋膜內的血管和神經,可分為前、後兩組。前組:距正中線約2cm處,有滑車上動、靜脈和滑車上神經。距正中線約2.5cm處,尚有眶上動、靜脈和眶上神經。兩動脈均為眼動脈的終支;伴行靜脈末端匯合成為內眥靜脈;同名神經為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的分支。後組:有枕動、靜脈和枕大神經等,分布於枕區。枕動脈為頸外動脈的分支;枕靜脈匯入頸外靜脈;枕大神經來自第2頸神經的後支。由於顱頂的神經分布互相重疊,故在局部麻醉時,如僅阻滯一支神經,常得不到滿意效果,而需擴大神經阻滯的範圍。
(3)帽狀腱膜:前連枕額肌的額腹,後連枕腹,兩側逐漸變薄,續於顳筋膜。頭皮裂傷,伴有帽狀腱膜橫向斷裂時,因枕額肌的收縮,創口裂開較大。縫合頭皮時,應將腱膜仔細縫合,以減少皮膚張力,有利於創口的癒合。
(4)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此層又稱腱膜下間隙,是位於帽狀腱膜與骨膜之間的薄層疏鬆結締組織。此隙範圍較廣,前至眶上緣,後達上項線。頭皮藉此層與顱骨外膜疏鬆連線,故移動性大,開顱時可經此間隙將皮瓣游離後翻起,頭皮撕脫傷也多沿此層分離。腱膜下間隙出血,易廣泛蔓延,形成較大的血腫,瘀斑可出現於鼻很及上眼瞼皮下。此間隙內的靜脈,經導靜脈與顱骨的板障靜脈及顱內的硬腦膜靜脈竇相通,若發生感染,可經上述途徑繼發顱骨骨髓炎或向顱內擴散,因此腹膜下間隙被認為是顱頂部的“危險區”。
(5)顱骨外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借少量結締組織與顱骨表面相連,二者易於剝離。嚴重的頭皮撕脫傷,可將頭皮連同部分骨膜一併撕脫。骨膜與顱縫緊密愈著,骨膜下血腫,常局限於一塊顱骨的範圍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