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歡避暑宮》是金代周昂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高歡避暑宮
- 作者:周昂
- 創作年代:金代
- 出處:《中州集》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題高歡避暑宮》是金代周昂創作的一首詩。
《題高歡避暑宮》是金代周昂創作的一首詩。1作品原文百步風濤捲雪霜,畫檐橫壁欲翱翔。只應沙苑重歸後,山水空青不解涼。1 作者簡介周昂(?—1211),金真定人,字德卿。年二十四進士擢第。調南和主簿。有異政。拜監察御史。以詩...
《百字令·天龍寺高歡避暑宮遺址和錫鬯》是詩人曹貞吉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蒼苔古瓦,是人天法界,雪山深處。燕麥兔葵荒草地,人道高王曾住。水殿風涼,瑤台露白,院靜渾無暑。流螢閃閃,宮牆飛入無數。遙想渭水邙山,東西蠻觸,五技窮鼯鼠。敕勒老公歌慷慨,早見英雄黃土。馬槊功名,人龍意氣,總逐西風去。...
《夏初臨·天龍寺是高歡避暑宮舊址》是清代朱彝尊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夏初臨·天龍寺是高歡避暑宮舊址 賀六渾來,主三軍隊,壺關王氣曾分。人說當年。離宮築向雲根。燒煙一片氤氳,想香姜古瓦猶存。琵琶何處?聽殘剌勒,銷盡英魂。霜應自去,青雀空飛,畫樓十二,冰井無痕。春風裊娜,依然芳草羅裙。驅...
有戰國時期的趙國長城、黃華會館,東魏高歡避暑宮,隋代的覺仁院,宋代的王母祠、慈明院,明清時期的水簾亭、黃華中院、玉皇閣等建築群;有金代著名書畫家王庭筠在此隱居時創立的黃華書院及歷代著名詩賦碑碣七十餘通;有石塔群兩處和古樹名木多株。山頂瀑布飛掛,山谷乾湖映輝,雲隱奇峰,水繞幽谷,享有“太行最...
清人陸以謙有《高歡避暑宮》七言長詩曰:“晉陽西山何蘢蔥,蜿蜒磅礴真天龍。白道之南賀六渾,赤光紫氣生英雄。”詩中的“賀六渾”不是別人,正是公元6世紀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齊政權的實際奠定者高歡。北魏末年分裂成東魏和西魏,雖然都以“大魏”為國號,但實際上都已是傀儡政權,東魏由高歡攝政,公元550年其子...
高歡避暑宮 白龍廟與黑龍洞 雙塔墳 平山老人普同塔 北漢英武皇帝園陵遺址 尼姑墳 觀音塔 柳跖插旗石 千佛洞 天龍山碑刻一覽 天龍山的奇松怪柏 蟠龍松 鳳凰松 松抱柏 附:天龍八景 龍山的佛道寺觀 吳天觀遺址.龍山道教石窟 童子寺遺址 仙居寺 明仙寺 白雲洞 玉皇廟 太山的風景名勝 龍泉寺 皇姑洞 八角殿 ...
”林縣舊志載,北齊高歡在此建造避暑宮。《北齊書·文宣帝紀》中載:“天保四年( 563 年)五月庚年,帝狩獵於林慮山。”即文宣帝高洋到此,又建造了御花園。這些建築物,在歷代詩文中均有記載,幾經滄桑,僅存遺址,但由此可知,北齊時黃華已是一個令人嚮往的遊覽避暑勝地。熊耳峰 在慈明院西第一層崖嶄上...
其人文景觀,除天龍寺和天龍石窟外,還有漫山閣、龍潭靈澤、高歡避暑亭、石刻題字、觀音塔等。概況 四、觀音塔 建於聖壽寺東一片蔥鬱的林海之中,蒼松掩映,一塔獨秀。遠處奇峰隱約,浮煙點點,近處林木蒼勁,林海漫天。觀音塔在綠樹叢中若隱若現,半藏半露,顯出深邃的意境。觀音塔高約30米,磚質結構,方形塔基,...
早在東魏時高歡建了避暑宮,北齊高洋建了天龍寺,並都開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稱,從此,天龍山聲名大振。天龍山景區包括晉祠鎮的五坡、南坪、窯頭三個自然村和柳子溝源頭的南山、北山(即天龍山),占地約185公頃。山中多砂頁岩,呈現出奇特的地質地貌;山上多山泉,有豐富的泉源;山內多林木,...
其人文景觀,除天龍寺和天龍石窟外,還有漫山閣、龍潭靈澤、高歡避暑亭、石刻題字、觀音塔等。1607年(明萬曆三十五年)晉藩靖安王題有天龍八景,即重山環秀、佛閣停雲、龍潭靈澤、虬柏蟠空、鼎峰獨峙、石洞棧道、高歡暑宮、柳跖旗石。是一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合的風景名勝地。佛教石窟 天龍山東、西兩峰南坡...
北宋·黃裳《宴春台·初夏宴芙蓉堂》南宋·曹冠《夏初臨·翠入煙嵐》南宋·趙以夫《燕春台·送徐意一》南宋·趙以夫《燕春台·送鄭毅齋入觀》元末明初 · 楊基《夏初臨·瘦綠添肥》明·王世貞《夏初臨·苦熱簡王參軍》清·朱彝尊《夏初臨·天龍寺是高歡避暑宮舊址》清·王時翔《燕春台·柳絮飄殘》
天龍山,位於太原市南郊區晉祠鎮西13公里處。周長13公里,主峰海拔1430米。頂部較平坦,著名的天龍山石窟建於山頂朝陽處。以五龍洞及洞上的北齊高歡避暑宮遺址為中心,東西兩側分列石窟21所。崛圍山,位於太原市北郊區北部馬頭水鄉東境,海拔1220米,山上松柏長青,灌木叢生。山頂建有崛圍寺。汾水從山東麓蜿蜒流...
黃華山位於林慮山主峰東側,山青水秀,雲蒸霞蔚,風光旖麗,煞是壯觀,集自然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匯古今奇觀於一山。有“黃華流水顛倒顛”、“懸流千尺進珠簾”、“酷暑藏冰冰冰洞”等七十二勝景。有戰國時期的趙國長城、黃華會館、東魏高歡避暑宮、隋代的覺仁院、宋代的王母祠、慈明院,明清時期的水簾亭、黃華...
宗教祭祀遺蹟區分布於古城區遺址以西2000米的西山一脈,有晉祠,天龍山石窟、天龍聖壽寺、龍山童子寺、燃燈石塔、高歡避暑宮遺址、開化寺遺址、蒙山大佛和連理塔等遺存。墓葬埋藏區主要分布於西山東麓。建國以來總計搶救性發掘歷代古墓葬5,000餘座,重要的發現有:金勝村晉國趙卿墓及其附葬的車馬坑,王郭村的北齊婁睿...
崇尚佛教的北齊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開鑿石窟,修築行宮,興建寺院,以便於他來往於晉陽和鄴時避暑、遊玩和禮佛。現今,皇帝的行宮早已蕩然無存,寺院也殘破不堪,而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佛龕雕像卻保留了下來。北齊以後,隋、唐、明各代共鑿6個窟,規模都不大,雕刻裝飾也比較簡單。此外利用北齊洞窟內外岩壁 還開鑿...
春來踏青,夏來避暑,秋可賞月,冬可吟雪。“茶褐園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說的正是這處美景。寺內僧人圈養了大量鹿以示其善。因此,民間又把大生禪寺稱作鹿苑。寺前有一條寬闊的東西大道,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大道了。道上騎馬的、走路的、挑擔的,熙熙攘攘。夏雲、秋月、冬雪之際,登上寺內大殿舉目...
春來踏青,夏來避暑,秋可賞月,冬可吟雪。“茶褐園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說的正是這鹿苑美景。寺內僧人圈養了大量鹿以示其善。因此,民間又把大生禪寺稱作鹿苑。寺前有一條寬闊的東西大道,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大道了。道上騎馬的、走路的、挑擔的,熙熙攘攘。夏雲、秋月、冬雪之際,登上寺內大殿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