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精舍寺》是唐代詩人郎士元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描寫了詩人夜訪精舍寺,拜謁高僧時的見聞感悟,表達了詩人慾高僧一樣,內心超脫,達到斷離塵緣的禪境的思想感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精舍寺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郎士元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精舍寺
石林精舍武溪東①,夜扣禪關謁遠公②。
月在上方諸品靜③,僧持半偈萬緣空④。
秋山競日聞猿嘯,落木寒泉聽不窮。
惟有雙峰最高頂⑤,此心期與故人同。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武溪:水名,在湖南廬溪縣。②遠公:即廬山慧遠,此處將精舍寺中高僧比作慧遠。
③諸品:諸多種類的事物。
⑤雙峰:本為山名,因禪宗四祖、五祖居之而成為禪家勝地之代稱。
作品譯文
石林精舍武溪水東,夜叩禪關拜謁高僧。
月在上方萬籟俱靜,僧持半偈萬緣皆空。
秋山終日猿聲淒切,落葉寒泉喧囂不停。
惟系雙峰至高山巔,我與故人心心相通。
作品鑑賞
這一首詩先寫作者夜訪寺院,拜謁高僧。這是進入寺院的開始,也是步入禪門的開始。寺院中果有另一番景象:明月高懸之下,萬籟俱寂,仿佛是明月所象徵的清靜智慧的力量鎮定了萬事萬物。高僧也果然有別一種神情:半偈在手,便參破生滅,萬法俱空。明月能靜萬物,半偈能空萬緣。這是佛法的力量、是禪智的力量。“‘生滅滅己’即是永斷於生死,‘寂滅為樂’即是常得無量樂。”(《涅檠經疏》卷二一)既然已得禪定之智,終日裡猿嘯、落木、寒泉都不能使之心動。無論是處在多么驚心動魄的環境,作者也將與高僧一樣,內心超脫,達到斷離塵緣的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