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山人隱居》是明代歐必元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王山人隱居
- 出處:《弇州四部稿-明-王世貞》卷四十九
- 作者:歐必元
- 創作年代:明代
《題王山人隱居》是明代歐必元的作品。
《題王山人隱居》是明代歐必元的作品。作品原文十畝園居枕海濱,清泉白石自為鄰。朝朝閒把釣竿去,不是風波江上人。作者簡介歐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為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贈別詩。全詩共十四句七十字,字裡行間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濃濃不捨與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嚮往隱居和求仙訪道的思想。全詩開頭的起句到最後的結句,從述說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樣,詩人的思想從起句到結句已經經歷了一個起承轉合的過程。作品...
王山人西湖詩後一 甲申十同年會圖一 題江夏公卷後二 題葉秀才為方氏複姓記後三 梵隆羅漢四 題虹月樓詩後四 三忠祠歌后五 題所作仙巖歌后六 題荊王贈張太史文後六 跋李於鱗贈徐汝寧子與序後七 贈題楊憑序後七 二張詩八 送徐長谷詩後八 敬書先大父公尺牘後一〇 題贈王先生卷後一〇 題包參軍東遊...
《王山人桃花牛歌》是元末明初詩人烏斯道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王山人,王山人,天地之間六尺身。身著短布袍,頭戴折角巾。倒騎桃花牛,日日弄晴雲。昨日我向桃源去,去覓山人結茅處。山人正騎桃花牛,不下牛來笑不休。牛身乾淨白於雪,亂點餘花噴猩血。愛騎不是王山人,一生空與尋常別。王山人,王...
卷724_30 「贈王山人」唐求 紅藤一柱腳常輕,日日緣溪入谷行。山下有家身未老,灶前無火藥初成。經秋少見閒人說,帶雨多聞野鶴鳴。知到蓬萊難再訪,問何方法得長生。卷724_31 「庭竹」唐求 月籠翠葉秋承露,風亞繁梢暝掃煙。知道雪霜終不變,永留寒色在庭前。卷724_32 「題常樂寺」唐求 桂冷香聞十...
王侍郎 綠蘿 暝投靈智寺渡溪不得緣 江路 下第歸蒲城墅居 重賦鷺鷥 途中寒食 深春 歲首懷甘露寺自省上 尋周鍊師不遇留贈 旅夜懷遠客 秋夜掉舟訪李隱居 臥病寄諸公 寓崇聖寺懷李校書 秋日行次關西 山居冬夜喜魏扶見訪* 贈 喜李翊秀才見訪因贈 晚投慈恩寺呈俊上人 行次虎頭岩酬寄路中丞 送荔浦蔣明府...
卷724_30 「贈王山人」唐求 紅藤一柱腳常輕,日日緣溪入谷行。山下有家身未老,灶前無火藥初成。經秋少見閒人說,帶雨多聞野鶴鳴。知到蓬萊難再訪,問何方法得長生。卷724_31 「庭竹」唐求 月籠翠葉秋承露,風亞繁梢暝掃煙。知道雪霜終不變,永留寒色在庭前。卷724_32 「題常樂寺」唐求 桂冷香聞十...
同王九題就師山房 上張吏部 和於判官登萬山亭因贈洪府都督韓公 下贛石 行出竹東山望漢川 久滯越中贈謝南池會稽賀少府 送韓使君除洪府都督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宴崔明府宅夜觀妓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 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 送莫氏甥兼諸昆弟從...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 陳七諸公不至 送莫氏甥兼諸昆弟從韓 司馬入西軍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送王昌齡之嶺南 歲暮歸南山 梅道士水亭 閒園懷蘇子 留別王維 武陵泛舟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 �景空寺蘭若 陪張丞相登嵩陽樓 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尋白鶴�張子容隱居 九日得新字 除夜...
過王山人舊居;寒蜂採菊蕊 和王懷州觀西營秋射;賀李觀察禱河神降雨 橫吹曲辭·出塞;橫吹曲辭·關山月 橫吹曲辭·入塞曲;華州客舍奉和崔端公春城曉望 會鳳翔張少尹南亭;寄錢起 寄司空曙李端聯句;薦福寺送元偉 津亭有懷;進秋隼 九日;句 浚公院懷舊;客行贈人 哭苗垂;哭麴象 哭張融;立春日宴...
唐 孟浩然 《尋白鶴岩張子容隱居》:白鶴青岩半,幽人有隱居。階庭空水石,林壑罷樵漁。唐 李白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願言弄笙鶴,歲晚來相依。唐 劉長卿 《會稽王處士草堂壁畫衡霍諸山》:勝事日相對,主人常獨閒。稍看林壑晚,佳氣生重關。唐牟融《題道院壁》:星壇火伏...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 送莫氏甥兼諸昆弟從韓司馬入西軍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送王昌齡之嶺南 五言律詩 與諸子登峴山 臨洞庭 歲暮歸南山 作者簡介 孟浩然,唐代傑出詩人,與王維同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並稱“王孟”。其詩內容多寫隱居生活與羈旅愁思,詩風恬淡自然、清新高妙,尤以五言古詩見長。
留別王司馬嵩 204 邯鄲南亭觀妓 206 天台曉望 207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209 新林浦阻風寄友人 210 登峨嵋山 211 荊門浮舟望蜀江 213 懼讒 214 估客行 216 焦山望松寥山 217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218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 219 贈瑕丘王少府 220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 222 贈別王山人歸...
巢父和許由,相傳皆為 堯 時隱士, 堯 讓位於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隱居不仕者。同源典故 上流飲牛人 巢居子 巢父隱居 巢由 巢由故友 巢許 巢許窟 洗耳溪 牽犢飲上流 運用示例 晉 王康琚 《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 孟浩然 《王山人迥見尋》詩...
掛瓢,指隱居或隱者傲世。葫蘆瓢。古代用為盛酒器。相傳許由飲水無杯,有人贈以一瓢, 由飲畢,懸於樹上。後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的典故。典源 東漢·蔡邕《琴操》《箕山操》,許由作也。許由者,古之貞固之士也。堯時為布衣,夏則巢居,冬則穴處,飢則仍山而食,渴則仍河而飲。無杯器,常以...
葫蘆瓢。古代用為盛酒器。相傳堯時許由隱居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飲。人見其無器,以一瓢遺之。 由飲畢,以瓢掛樹。風吹樹動,歷歷有聲, 由以為煩擾,遂取瓢棄之。後因以“棄瓢”為隱居的典實。同源典故 一瓢 一瓢不掛 一瓢喧 一瓢閒掛 一瓢風入 厭喧解瓢 孤瓢枝上閒寄 懸瓢 掛樹瓢空 ...
清代王士禎、吳煊、胡昉《唐賢三昧集箋注》:“中坐興非一”,“一”字用法輕妙。清代王闓運《王闓運手批唐詩選》:詩境豁開。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因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後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遊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