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湯泉壁》是北宋僧人中際可遵禪師所提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通過對佛寺庭院中溫泉的描寫,讚揚了湯泉的獻身精神,表達了詩人願為弘揚佛法,普度眾生而獻身的無私精神。《廬山紀事》云:“僧常鑿石龍為首以出泉,今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湯泉壁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可遵
- 出處:《全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湯泉壁①
禪庭誰作石龍頭?
龍口湯泉沸不休②。
直待眾生塵垢盡,
我方清冷混常流。
注釋譯文
①湯泉:即溫泉,這裡的指的湯泉在廬山腳下,寺院之旁。
作品鑑賞
《廬山紀事》云:“僧常鑿石龍為首以出泉,今廢。”可遵當年雲遊廬山時,作該詩題于山腳下寺廟中牆壁上。後來,蘇軾游廬山至湯泉,歷覽上百首題詩,唯獨對可遵的《題湯泉壁》大加讚賞,並作詩一首。題雲《余過溫泉,壁上有詩云:‘直待眾生總無垢,我方清冷混常流。’問人,云:‘長老可遵作。’遵已退居圓通,亦作一絕》詩為:“石龍有口口無根,自在流泉誰吐吞?若信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
“直待眾生塵垢盡,我方清冷混常流”書寫湯泉的獻身精神。“我”(指湯泉)為眾生而生,願意容納世間眾生,為他們洗除塵埃污垢,只要能洗淨眾生,“我”寧可變為清冷的水與常流混合為一。
“直待眾生塵垢盡,我方清冷混常流。”在此,詩人以湯泉自況,塵垢猶似人心中的執障,其內在含義則是說,我(禪師)身為佛門弟子,負有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的責任,為世間眾生解除心中困惑,幫助他們淨化心靈,是我義不容辭的。只要世人破除心中迷惑,悟得佛法,我自身即使不能成佛得正果也沒有遺憾。
可遵的詩讚揚了湯泉的獻身精神:發願洗淨眾生污垢,而不惜自身混同常流。詩人其實是借湯泉自喻,表達自己願為弘揚佛法,普度眾生而獻身的無私精神。
佛家提倡慈悲為懷,慈悲就是願人得樂,救人於苦。因此,普渡眾生是一切諸佛的欲望,所謂“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悲願深廣,利他為先,高度體現了“我不入地獄,誰人地獄”的奉獻精神。地獄是最苦,這些苦難眾生,“我”不去幫助他,誰去幫助他?愈是苦難的地方,佛菩薩的悲心偏重,愈要到這個地方去教導、去幫助大家。這就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菩薩行。救度眾生,是以出世的心態做人世的事情,同時也讓更多的眾生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