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夫差廟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處:《石湖居士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夫差廟
縱敵稽山禍已胎①,垂涎上國更荒哉②:
不知養虎自遺患③,只道求魚無後災④。
夢見梧桐生後圃⑤,眼看麋鹿上高台⑥。
乾齡只有忠臣恨⑦,化作濤江雪浪堆⑧!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②垂涎上國:即指夫差北上伐齊爭霸諸侯事,春秋時稱中原諸國為上國,與地處東南的吳楚諸國相對而言。
③養虎遺患:比喻縱容敵人,留下後患,自己反受其害。語出《史記·項羽本紀》:“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應上“縱敵”句。就存越而言,夫差沒有乘勝滅越,致使越國死灰復燃,東山再起,反過來消滅了吳國,這就是養虎遺患。
④求魚無後災:語出《孟子·梁惠王上》:“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緣木求魚:爬上樹去求魚,喻勞而無功。應上“垂涎”句。夫差傾力伐齊,不僅沒真正達到稱霸的目的,而且造成士兵疲憊,境內空虛,使越國乘虛而入,終於滅掉吳國。這正是比緣木求魚更糟糕的事。
⑤“夢見”句:是說夫差興兵伐齊,道出胥門,過姑蘇台而晝寢,夢前園橫生梧桐。叫太宰豁占夢,太宰豁奉承說是主樂府鼓聲,意即預示大吉取勝;再叫公孫聖占卜,公孫聖說梧桐橫生,象徵與死人俱葬,此夢不祥,不宜伐齊。夫差不但不聽公孫聖的諫阻,一意孤行,還殺了公孫聖,後來他自殺身亡,果然應驗了公孫聖的預言。
⑥“眼看”句:據《史記·淮南王安傳》記載,伍子胥屢諫吳王夫差,不聽,子胥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台也。”意謂宮室化為荒丘,將有亡國之災。事實果然如伍子胥所預言,越滅吳後,姑蘇歌舞之地成為一片荒丘。高台:即指姑蘇台。
⑦千齡:猶千秋,千年。忠臣:指伍子胥。
⑧“化作”句:伍子胥忠而見謗,被夫差賜劍自刎,伍子胥自殺後,夫差命人以鴟夷革盛子胥屍投於江中。傳說伍子胥死後為江濤神,江濤洶湧,謂其怨憤不平,後稱浙江潮為“胥濤”。
白話譯文
稽山縱敵就已然暗伏禍胎,伐齊稱霸更是荒唐的事情:
不知養虎在山是自留隱患,只說緣木求魚必定無後災。
當日夢見梧桐橫生前庭院,而今眼看麋鹿戲嬉姑蘇台。
忠良義士憤憤不平千古恨,化作那江濤雪浪滾滾而來!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淳熙十四年(1187年),時詩人歸隱石湖,過夫差廟,聯想起宋高宗趙構不顧徽欽二帝被俘的“靖康之恥”,聽信奷相秦檜的讒言,與金訂立了屈辱的和議,稱臣納貢,憤而作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鑑賞
范成大的《題夫差廟》是以夫差的荒淫誤國的歷史教訓向統治者敲起了警鐘。
第一、二句指出夫差敗亡的原因,並予以譴責。夫差許和存越,本已種下禍根,又興兵伐齊,更是自不量力,荒唐之極,詩人以“更荒哉”三字予以嚴厲的批判和強烈的譴責,並引出下文。詩中的“縱敵稽山”、“養虎自遺患”就是暗比南宋放縱金人,屈辱投降,以致一蹶不振,後患無窮。“垂涎上國”與“求魚”兩句則暗比金國統治者得寸進尺,一次次南侵,殊不知由此而內部矛盾重重,後方極為空虛,隱伏著極大的危機。
第三、四句分承一、二兩句,進一步指明其危害。這兩句詩,深刻地揭示了夫差釋越伐齊的嚴重錯誤,對一、二兩句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上下兩句詩用“不知”和“只道”相呼應,更突出了夫差的利令智昏、愚昧荒唐,具有極強的諷刺性。
詩的後四句寫吳國的滅亡。詩中將梧桐橫生典故中的“前園”改用“後圃”是由於平仄關係作的變通,而且更符合夫差遇救國都而陷於困境的情況。上句說“夢見”,預示失敗的必然性,下句說“眼見”,已成為現實,兩句連在一起,揭示了內在的因果關係,說明了聽信讒言、剛愎自用的昏君必然遭到歷史的無情懲罰。夫差終於身死國滅,遺臭萬年,而伍子胥等忠臣卻精靈永存,忠臣信而遭讒、忠而被殺,他們的怨恨猶如滔天雪浪,洶湧澎湃,控訴昏君佞臣的誤國罪行,也給後世統治者以嚴厲的警告。五、六兩句以夫差的亡國之速暗示不管是縱敵求和的南宋還是貪得無厭的金國,都將逃脫不了最終失敗的下場。至於此詩的最後兩句,在吳國忠臣的千古奇恨所化成的沖天浪濤中,也就很自然地溶進了詩人的極大憤慨和強烈譴責。
針對宋王朝嚴於防內、懈於御外的基本國策,以及南宋王朝幾度排斥抗金大臣的現實,范成大此詩顯然有借古諷今之意。夫差的亡國也在於沉湎聲色,作者有《館娃宮賦》亦賦此事,其中就道及夫差“未聞大道,宜其佚樂而志荒”。試看當日南宋王朝文恬武嬉,歌舞終日之狀,就不難想見范成大作此詩的憂時心境了。
清代紀昀對《題夫差廟》的評語是:“常談”、“尤野”,顯然持貶斥的態度,但卻從反面道出了這首詩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批判精神。所謂“老生之常談”,就是指責昏君誤國,所謂“詞調尤野”,就是語涉諷刺,不夠溫柔敦厚,其實,這正是《題夫差廟》的高度思想性之所在。范成大在《讀史》詩中說:“一蔡燈火挑明滅,兩眼昏花管是非。”詩人評論歷史上的成敗得失,目的是借歷史的鏡子映照社會現實。如果對照一下宋金對峙的歷史,就會明白這種“老生之常談”是多么必要。
聯繫范成大生活的社會現實,讀者不難透過這首詠史詩的表層意思看到作者所寄託的深刻內涵,通過對夫差的種種倒行逆施的嚴厲譴責,隱含南宋統治者荒淫誤國,必將重蹈夫差的覆轍。作者構思的巧妙在於把諷刺的矛頭不僅指向南宋統治集團,而且也指向利令智昏的金國侵略者,有一石雙鳥之功,充分體現出作為政治家的范成大的遠見卓識。
宋詩重理,這首詩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可貴的是作者不是空發議論,而是從夫差亡國這一具有現實針對性的典型史料出發,藉助於“養虎遺患”、“緣木求魚”、“梧桐橫生”、“糜鹿游台”等含義深刻的成語典故,揭示其危害,展現其後果,鞭辟入裡,令人信服。最後,又通過形象性的描繪,把抽象難見的忠臣之恨化為可感可見的汪濤雪浪,渲染慷慨悲壯的氣氛,使詩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題夫差廟》格律嚴整而屬對精深,構思縝密而層次清晰,全詩用典但仍圓轉流暢,尤其是用虛詞關聯照應,使全詩化板為活、一氣呵成,充分體現出范成大純熟的藝術技巧。
名家點評
清代紀昀《瀛奎律髓刊誤》:老生之常談,詞調尤野!
當代紅學家周汝昌《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范成大這首《題夫差廟》被紀昀所貶,是的,也許有點不夠“溫柔敦厚”。可是,紀昀沒有從別的方面去看些事情。這“常談”,究竟是“談”的什麼樣的沉痛內容啊!那是在什麼樣的年月里、什麼樣的情勢下而寫出的“老生常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