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僧房
棕櫚花滿院,苔蘚入閒房。
彼此名言絕,空中聞異香。
注釋譯文
①棕櫚:木名,棕櫚樹,一種棕櫚屬植物。
②閒房:指僧房。一個“閒”字用於堡采糊海形容僧房的靜寂。
③名言:名目與言句。皆依相而立,相無體性,故名言亦假立而無實。世間由於妄執,以名言為實,謂名字即實物,而分別假名言尋探鍵茅所成之相。
作品鑑賞
“棕櫚花滿院,台蘚入閒房”二句,給禪院講盼連作了個傳神地速寫。這是一所靜寂的禪院,靜寂到苔蘚不僅爬進院中,而且爬進房裡,可見這個所在既無外人迎趨欠打攪,僧人亦是足不出門。但這所禪院又是熱鬧的,那滿院的棕櫚花不是開得一片燦爛嗎。熱鬧明媚的棕櫚華開滿了庭院,生氣勃勃,新鮮奪目。寂靜陰幽的苔蘚隨意奔龍愉散布在台階上,一直伸展入僧房,一動一靜,一熱一冷,形成鮮明對照,勾勒出禪院無邊寧靜,但又充滿生機,且彼此又並不矛盾,焉知這禪房花木不帶有“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儘是法身”之意。眼前的景色,自然讓詩人深有感悟。“彼此名言絕,空中聞異香”正是自悟的境界。禪房中應該不止一位僧人,所以用了“彼此”二字。“名”指精神,“言”指語言。眾僧相對參禪,彼此間既無語言交流,也無精神交流,但能夠達到一種默契,創造一種境界,都深深沉浸在禪悅之中,於是就如須菩提臻於禪定時,帝釋天散戲遷花於天一樣,作者似也能聞到空中的異香。禪宗認為真正的悟境是不可言說的,一落言詮,即有失真,所以眾僧皆不言,而作者表達這一境界也以少少許勝多多許,使得這篇小詩有餘不盡,耐人回味。清代評論家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評價這首詩是“句中有禪理,句外有神韻”,體認是非常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