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頻陽之戰
- 地點:頻陽地區
- 時間:公元1130年
- 參戰方:金宋
- 結果:宋敗
- 傷亡情況:20萬人
交戰地點,交戰雙方,南宋方面,金朝方面,戰役經過,前奏,經過,結果,戰役延續,
交戰地點
宋金頻陽之戰的主戰場在頻陽地區。
古頻陽在今陝西富平縣北,位於陝西省中部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處於鄂爾多斯地台南邊緣,與渭河地塹北邊緣的斜坡地帶。東經108度57分—109度26分,北緯34度42分—35度06分之間,全縣南北長48千米,東西寬35千米,東鄰蒲城、渭南,南接西安市臨潼區、閆良區,西連耀縣、三原,北依銅川市,地理位置優越。地質構造以祁連、呂梁、賀蘭山字型前弧東翼南段的成份為主,北西向斷裂次之,受新華系干擾複合,地表大部為疏鬆沉積物棗黃土覆蓋。地貌可分為四大區間:北山丘陵溝壑區、山前洪積扇區、黃土台塬區和川道區。北依喬山,喬山余脈伸入境內,山形自西向東起伏綿延;南臨渭河平原,是入川的要塞。
古頻陽很早就見於史籍之上了,夏商時屬“天下九州”之一的雍州,西周時屬京畿。東周時,秦厲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始在頻山之南,頻山以北建立縣治,定名頻陽縣(今美原鎮古城村一帶)。至今已有2440餘年的歷史。
交戰雙方
南宋方面
金朝方面
金軍以完顏婁室、金兀朮(完顏宗弼)為帥,分別統制左右兩翼諸軍。
戰役經過
前奏
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金朝開始實施戰略轉移,拓疆川陝。
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太宗天會八年(公元1130年)秋,金兀朮、完顏宗輔轉戰陝西。同年九月,完顏宗輔渡洛,金軍以完顏婁室、金兀朮為左右翼督統,合力挺進頻陽,並在頻陽展開戰略決戰。
經過
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太宗天會八年(公元1130年)年末,戰役全面展開。
戰役開始,金軍兵分兩路進攻,左路金軍由金兀朮率領,右路金軍由完顏婁室率領,宋軍亦兵分兩路展開進攻,左翼宋軍由劉琦、吳玠宋軍率領迎戰金兀朮軍,右翼宋軍由趙哲率領迎戰完顏婁室軍。
金軍的意圖是以金兀朮的左路金軍吸引宋軍主力,並牽制宋軍主力,而由完顏婁室的右路金軍擊破宋軍弱旅諸軍,進而合圍宋軍主力,達到消滅宋軍的目的。
而宋軍的意圖是以劉琦、吳玠的左翼宋軍主力迎戰左路金兀朮軍,並消滅金兀朮軍,以趙哲的右翼宋軍牽制右路完顏婁室軍,待左路金軍被殲後,左右翼和進,消滅右路完顏婁室軍,取得戰役勝利。
從以上戰略意圖中可以看出,左翼宋軍和左路金軍的對戰是此戰的關鍵,而防守和進攻的宋軍右翼和金軍左路對戰局有重要影響。
在戰役進行過程中,雙方都嚴格執行了己方的戰略布局。左翼宋軍對金兀朮軍進行了迅猛的進攻,金兀朮軍幾乎退卻,但為了盡全力牽制左翼宋軍,金兀朮軍在被重圍後進行了剽悍的反撲,雙方陷入膠著狀態。左翼宋軍消滅金兀朮軍的計畫落空,而金兀朮軍牽制宋軍主力的計畫卻得到了成功。與此同時,右翼宋軍作戰不利,在完顏婁室軍的猛烈進攻下,趙哲軍潰不成軍,趙哲還臨陣脫逃,導致右翼宋軍全線崩潰,完顏婁室突破防線,宋軍主力被反包圍,完顏婁室和金兀朮得以兵一處。此時,宋軍氣勢萎靡,金軍氣勢大振,金軍於是全面向宋軍進攻,導致南宋18萬大軍瓦解。
結果
宋軍督軍張浚恃強誤判,沒有憑藉敵弱我強、敵分兩路失誤的戰略優勢而果斷攻擊,導致貽誤戰機。而金軍金兀朮軍剽悍勇猛,孤軍牽制宋軍主力,最終金軍以少勝多,取得頻陽之戰的勝利,金朝占領陝西五路大部,南宋喪失大片領土。
戰役延續
頻陽之戰後,南宋喪失入蜀屏障陝西五路,四川暴露於金軍鐵蹄之下。
宋高宗紹興元年,金太宗天會九年(公元1131年)冬,金兀朮率軍入川,與南宋名將吳玠、吳璘兄弟大戰於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金兀朮戰敗而歸,是頻陽之戰後的首敗。同年末,金兀朮突襲和尚原,一舉攻克。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金熙宗皇統元年(公元1141年),金兀朮致書宋高宗趙構令吳氏兄弟退兵,方才不戰而勝,完全控制川陝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