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頻率範圍
音頻
低頻段(30—150HZ);
中低頻(150—500HZ);
中高頻段(500—5000HZ);
高頻段(5000—20kHZ)。
樂器
貝司:低音吉它:頻響在700~1KHz之間,提高撥弦音為60~80Hz;
電貝司:低音在80~250Hz,撥弦力度在700~1KHz;
吉它:電吉它:65~1.7KHz,響度在2.5KHz,飽滿度在240Hz;
木吉它:低音弦:80~120Hz,琴箱聲:250Hz,清晰度:2.5KHz、3.75KHz、5KHz;
鼓:低音鼓:27~146Hz,低音:60~80Hz,敲擊聲:2.5KHz;
小鼓:飽滿度:240Hz,響度:2KHz;
通通鼓:豐滿度:240Hz,硬度:8KHz;
地筒鼓:豐滿度:80~120Hz;
吊釵:130~2.6KHz,金屬聲:200Hz,尖銳聲:7.5~10KHz,鑔邊聲:12KHz;
手風琴:飽滿度:240Hz;
鋼琴:低音在80~120Hz,臨場感2.5~8KHz,聲音隨頻率的升高而變單薄;
Trumpet(小號): 146~2.6KHz,豐滿度:120~240Hz,臨場感:5~7.5KHz;
小提琴:174~3.1KHz,豐滿度:240~400Hz,撥弦聲:1~2KHz,明亮度:7.5~10KHz;
大提琴:61~2.6KHz,豐滿度:300~500Hz;
中提琴:123~2.6KHz;
琵琶:110~1.2KHz,豐滿度:600~800Hz;
二胡:293~1318Hz;
Flute(笛子):220~2.3K;
Piccolo(短笛):494~4.1KHz;
Oboe(雙簧管):220~2.6KHz;
Clarinet(單簧管):146~2.6KHz;
Bassoon(巴松管、低音管):55~2.6KHz;
French Horn(法國號):73~2.8KHz;
Trombone(長號):65~2.6KHz;
Tuba(低音號):43~2.6KHz。
人聲
人聲:男:低音82~392Hz,基準音區64~523Hz;
男中音123~493Hz,男高音164~698Hz;
女:低音82~392Hz,基準音區160~1200Hz;
女中音123~493Hz,女高音220~1.1KHz。
無線數據通訊
GSM:890-915MHZ,935-960MHZ,1710-1785MHZ,1805-1880MHZ;
WCDMA(3G):1920-1980MHz,2110-2170MHz;
藍牙:2400MHz;
GPS:1575.42MHz,1227.60MHz。
頻率特性
聲壓與
相位滯後隨頻率變化的曲線分別叫作“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合稱“頻率特性”。這是考察音箱性能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與音箱的性能和價位有著直接的關係,其分貝值越小說明音箱的
頻響曲線越平坦、失真越小、性能越高。如:一音箱頻響為60Hz~18kHz +/- 3dB。這兩個概念有時並不區分,就叫作頻響。
處理方式
30~80Hz:這一頻段正是我們在的吧外所聽到的底鼓的強勁有力的頻段,略提升可增加震撼力,但不要過多,過多會混沌。同時注意對人聲的處理這一頻段應在低切的範圍內。
注意:這裡做的工作是否能得到好的結果和你的監聽音箱也有很大的關係,一對頻率回響曲線平滑的專業監聽音箱,對錄音和
混音工作來說決對是必須的!為了得到更好的結果,你可以把自己認為不錯的唱片的WAVE放在
電腦硬碟里,對之頻率進行分析,並以此為標準。而把最終調整好的結果做成CD、磁帶,在不同的CD機、磁帶
錄音機中播放也是一種不錯的檢測手段。
100Hz:Bass的主要頻點,在這裡做提升,可增加豐滿度和底鼓的擊胸的感覺。我各人喜歡在350~700 Hz之間提升貝司,在100Hz和250Hz調整底鼓,這樣兩者才不會打架。這一頻段的人聲也應在低切的範圍內。
200~400hz:這個頻段提升也增加軍鼓的木質感,吉它的溫暖感。衰減這個頻段可使人聲、鑔等顯得清晰。在400Hz提升3-5dB可增加人聲的溫暖感。
500~800hz Hz:可作3~5dB左右的提升,可增加樂曲力度,可使貝司顯示出來,通鼓更溫暖,同時可調整吉它的厚薄程度。
800~2KHz:可在6dB內提升,可突出某些樂器的聲音,但在1KHz以上一點的頻率不
作過多提升,以免產生金屬聲。
2~4KHz:可作3dB左右的提升,可增加亮度,過多會變尖銳。這一頻段的提升可讓人耳聽到更為突出的聲音,所以在這裡做的工作應是各聲源之間相互適應性調整,而不是一味地全面提升,這只會使你的音樂聽起來沒有層次而且尖銳難聽。
5~8KHz:適度提升可增加層次感,可使人聲更清晰,吉它更動聽。軍鼓、鑔、小提等都可在此得到聲音的美化,但一定要適度。
10KHz以上:提升要小心,多了會產生破音。以聽上去舒服為度。如果所錄聲源在此頻段沒有信號,做提升的結果只能是增加了
噪音。
16K~20KHz頻率:這段頻率範圍實際上對於人耳的
聽覺器官來說,已經聽不到了,因為人耳聽覺的最高頻率是15.1KHz。但是,人可以通過人體和頭骨、顱骨將感受到的16~20KHz頻率的
聲波傳遞給大腦的聽覺腦區,因而感受到這個聲波的存在。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韻味、色彩、感情味。如果音響系統的
頻率回響範圍達不到這個頻率範圍,那么音色的韻味將會失落;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則給人一種宇宙聲的感覺,一種幻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使人有一種不穩定的感覺。因為這些頻率大多數是基音的不諧和音頻率,所以會產生一種不安定的感受。這段頻率在音色當中強度很小,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現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們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12K~16KHz頻率:這是人耳可以聽到的高頻率聲波,是音色最富於表現力的部分,是一些高音樂器和高音打擊樂器的高頻泛音頻段,例如鑔、鈴、鈴鼓、沙錘、銅刷、三角鐵等打擊樂器的高頻泛音,可給人一種"金光四射"的感覺,強烈地表現了各種樂器的個性。如果這段頻率成分不足,則音色將會會失掉色彩,失去個性;而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如激勵器激勵過強,音色會產生"毛刺"般尖噪、刺耳的高頻噪聲,對此頻段應給予一定的適當的衰減。
10K~12KHz頻率:這是高音木管樂器的高音銅管樂器的高頻泛音頻段,例如長笛、雙簧管、小號、短笛等高音管樂器的金屬聲非常強烈。如果這段頻率缺乏,則音色將會失去光澤,失去個性;如果這段頻率過強,則會產生尖噪,刺耳的感覺。
8K~10KHz頻率:這段頻率s音非常明顯,影響音色的清晰度和透明度。如果這頻率成分缺少,音色則變得平平淡淡;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多,音色則變得尖銳。
6K~8K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明亮度,這是人耳聽覺敏感的頻率,影響音色清晰度。如果這段頻率成分缺少,則音色會變得暗淡;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則音色顯得齒音嚴重。
5K~6KHz頻率:這段頻率最影響語音的清晰度、可懂度。如果這段頻率成分不足,則音色顯得含糊不清;如果此段頻率成分過強,則音色變得鋒利,易使人產生聽覺上的疲勞感。
4K~5KHz頻率:這段頻率對樂器的表面響度有影響。如果這段頻率成分幅度大了,樂器的響度就會提高;如果這段頻率強度變小了,會使人聽覺感到這種樂器與人耳的距離變遠了;如果這段頻率強度提高了,則會使人感覺樂器與人耳的距離變近了。
4KHz頻率:這個頻率的穿透力很強。人耳耳腔的諧振頻率是1K~4KHz所以人耳對這個頻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虛頻率成分過少,聽覺能力會變差,語音顯得模糊不清了。如果這個頻率成分過強了,則會產生咳聲的感覺,例如當收音機接收電台頻率不正時,播音員常發出的咳音聲。
2K~3KHz頻率:這段頻率是影響聲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頻段,如果這段頻率成分豐富,則音色的明亮度會增強,如果這段頻率幅度不足,則音色將會變得朦朦朧朧;而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音色就會顯得呆板、發硬、不自然.
1K~2KHz頻率:這段頻率範圍通透感明顯,順暢感強。如果這段頻率缺乏,音色則鬆散且音色脫節;如果這段頻率過強,音色則有跳躍感。
800Hz頻率:這個頻率幅度影響音色的力度。如果這個頻率豐滿,音色會顯得強勁有力;如果這個頻率不足,音色將會顯得鬆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現突出了,低頻成分就明顯;而如果這個頻率過多了,則會產生喉音感。人人都有一個喉腔,人人都有一定的喉音,如果音色中的喉音成分過多了,則會失掉語音的個性、失掉音色美感。因此,音響師把這個頻率稱為"危險頻率",要謹慎使用。
500Hz~1KHz頻率:這段頻率是人聲的基音頻率區域,是一個重要的頻率範圍。如果這段頻率豐滿,人聲的輪廓明朗,整體感好;如果這段頻率幅度不足,語音會產生一種收縮感;如果這段頻率過強,語音就會產生一種向前凸出的感覺,使語音產生一種提前進人人耳的聽覺感受。
300Hz~500Hz頻率:這段頻率是語音的主要音區頻率。這段頻率的幅度豐滿,語音有力度。如果這段頻率幅度不足,聲音會顯得空洞、不堅實;如果這段頻率幅度過強,音色會變得單調,相對來說低頻成分少了,高頻成分也少了,語音會變成像電話中聲音的音色一樣,顯得很單調。
150Hz~300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力度,尤其是男聲聲音的力度。這段頻率是男聲聲音的低頻基音頻率,同時也是樂音中和弦的根音頻率。如果這段頻率成分缺乏,音色會顯得發軟、發飄,語音則會變得軟綿綿;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聲音會變得生硬而不自然,且沒有特色。
100Hz~150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豐滿度。如果這段頻率成分增強,就會產生一種房間共鳴的空間感、混厚感;如果這段頻率成分缺少,音色會變得單薄、蒼白;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音色將會顯得渾濁,語音的清晰度變差。
60Hz~100Hz: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區。如果這段頻率很豐滿,音色會顯得厚實、混厚感強。如果這段頻率不足,音色會變得無力;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音色會出現低頻共振聲,有轟鳴聲的感覺。
20Hz~60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空間感,這是因為樂音的基音大多在這段頻率以上。這段頻率是房間或廳堂的諧振頻率。如果這段頻率表現的充分,會使人產生一種置身於大廳之中的感受;如果這段頻率缺乏,音色會變得空虛;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會產生一種嗡嗡的低頻共振的聲音,嚴重地影響了語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適用性
構成聲音的諧波成分是非常複雜的,並非頻率範圍越寬聲音就好聽,不過這對於中低檔的
多媒體音箱來講還是基本正確的。在標註頻率回響中我們通常都會看到有“系統頻響”和“放大器頻響”這兩個名詞,要知道“系統頻響”總是要比“放大器頻響”的範圍小,所以只標註“放大器頻響”則沒有任何意義,這只是用來矇騙一些不知情的消費者的。現在的音箱廠家對系統頻響普遍標註的範圍過大,高頻部分差的還不是很多,但在低音端標註的極為不真實,國外的名牌HiFi(
高保真)音箱也不過標註4、50Hz左右,而國內兩三百的木質普通音箱居然也敢標註這個數據,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了!所以敬告大家低
頻段聲音一定要耳聽為真,不要輕易相信宣傳單上的數值。多媒體音箱中的音樂是以播放MP3或CD的音樂、歌曲、遊戲的音效、背景音樂以及影片中的人聲與環境音效為主的,這些聲音是以中高音為多,所以在挑選多媒體音箱時應該更看中它在中高頻段聲音的表現能力,而不是低頻段。若真的追求影院效果,那么一隻夠勁的
低音炮絕對能夠滿足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