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側徑路杓狀軟骨切除聲帶外移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頸側徑路杓狀軟骨切除聲帶外移術
  • ICD編碼:31.6902
分類,手術介紹,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1.氣管切開術,2.體位,3.切口,4.暴露甲狀軟骨後緣,5.分離環甲關節,暴露杓狀軟骨,6.分離杓狀軟骨,7.聲帶外移固定於甲狀軟骨下角,8.縫合切口,術後處理,述評,

分類

耳鼻喉科/喉手術/喉麻痹、環杓關節固定及誤吸的手術/雙側聲帶麻痹手術/聲帶外移固定術

手術介紹

經喉外徑路杓狀軟骨切除是由Woodman最早使用的術式。由於該術式具有不損傷喉內黏膜及能較準確地外移聲帶等優點,是目前國內外治療雙側聲帶外展麻痹的常用術式。優點是:①手術在喉外進行,不進入喉內,不損傷喉內黏膜,術後不易發生感染。②將聲帶突處黏膜下組織固定到甲狀軟骨時,在直達喉鏡下觀察聲帶位置,能使聲帶外移程度隨意調整。

適應症

頸側徑路杓狀軟骨切除聲帶外移術適用於:
1.杓狀軟骨因神經麻痹或關節強直而固定,呼吸不暢者。
2.因雙側聲帶麻痹而行氣管切開,病人不願意長期戴管者。

禁忌症

在術側有創傷或曾行手術治療者為相對手術禁忌證。

術前準備

1.攝頸部側位X線片,以排除氣管狹窄
3.術前做直達喉鏡或氣管鏡檢查,撥動杓狀軟骨,以確定杓狀軟骨的活動度。
4.術前1天以水及肥皂將頸部皮膚洗淨,刮除毛髮。
5.術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5mg,兒童酌減。
6.特備手術器械:氣管拉鉤,電鑽,眼科小剪刀(彎、直2種),前聯合喉鏡。

麻醉和體位

多採用全身麻醉。

手術步驟

1.氣管切開術

先在局麻下行氣管切開術,插入氣管內麻醉用插管,再進行全身麻醉。若病人已行氣管切開,則應在局麻或氣管表面麻醉下換下氣管套管,改全麻插管。

2.體位

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並微向後伸。選擇聲帶固定較久而較嚴重一側進行手術。

3.切口

沿胸鎖乳突肌前緣做斜行切口,上平甲狀軟骨上緣,下達環狀軟骨下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頸闊肌。

4.暴露甲狀軟骨後緣

沿切口向前後分離皮膚及皮下組織。將胸鎖乳突肌前緣向後牽引,將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向前牽引,可見甲狀舌骨肌附著於甲狀軟骨後緣的前面,咽下縮肌附著於甲狀軟骨後緣。於切口下端可見甲狀軟骨下角與環狀軟骨接連的環甲關節,為手術操作的重要標誌。將喉體略向對側牽拉,上自甲狀軟骨上緣,向下達環甲關節,沿甲狀軟骨後緣垂直切開咽下縮肌及軟骨膜,勿損傷軟骨。

5.分離環甲關節,暴露杓狀軟骨

以剝離器沿軟骨膜切口,於軟骨膜下分離咽下縮肌達甲狀軟骨後緣,繞後緣分離少許甲狀軟骨骨側面的軟骨膜。再以剝離器鈍性分離環甲關節,則甲狀軟骨後緣游離,以拉鉤將甲狀軟骨後緣牽向前,沿環狀軟骨側面,自環甲關節垂直向上分離,將環杓後肌及環杓側肌在止於杓狀軟骨處切斷,切開杓狀軟骨處軟骨膜,暴露出杓狀軟骨。

6.分離杓狀軟骨

以剝離器於軟骨膜下分離杓狀軟骨,分離環杓關節,在杓狀軟骨聲帶突處切斷,要保留一小塊軟骨於組織內,以防縫線滑脫並可避免損傷喉腔黏膜。將杓狀軟骨去除。

7.聲帶外移固定於甲狀軟骨下角

在杓狀軟骨尚未切除時可於杓狀軟骨中部扎一縫線,牽引杓狀軟骨向外、向下,有助於看清聲帶突的位置。用帶細腸線或尼龍線的彎針於黏膜下穿過或繞過聲帶突,包括聲帶肌纖維和甲杓肌纖維,穿針的部位應在聲帶突稍後處,使杓狀軟骨處黏膜外移。若穿針部位太靠前,易使聲帶膜部外移過多而影響發聲;若穿針部位太靠後,則使杓狀軟骨聲帶突內旋,聲門開不大。將縫線向外牽拉,繞甲狀軟骨下角待結紮。
將喉體復位,在直接喉鏡下或纖維喉鏡下一邊牽拉縫線,一邊觀察聲帶外移的程度,以聲帶外移4~5mm為宜。將縫線結紮、固定。將縫線固定在甲狀軟骨下角上有可能使外移的聲帶低於對側聲帶,從而產生誤吸及發聲不良。因此有人主張在甲狀軟骨翼的相應部位固定縫線,可避免上述問題。

8.縫合切口

將咽下縮肌復位縫合,依次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創口內放置引流條。

術後處理

1.術後使用抗生素7~10d,口腔護理7d,以防感染。
2.術後24~48h取出引流條。
3.術後10d內,可行蒸汽吸入,以防喉內分泌物結痂,並禁止說話。
4.術後10d內可試堵塞氣管套管,若呼吸通暢,觀察數周后將氣管套管拔除。

述評

1.術後喉腔後部可能發生肉芽組織,多因手術時損傷喉黏膜或縫線穿繞聲帶突時穿透喉黏膜所致。可在直達喉鏡下或纖維喉鏡下雷射將肉芽組織去除。
2.術後可發生喉水腫或喉軟骨膜炎,嚴重者可發生軟骨壞死,多因手術時損傷喉黏膜及感染所致。手術前後應給予足量抗生素以預防此併發症。
3.對有冠心病者,手術中牽拉頸總動脈鞘時可引起栓塞發作。
4.術中過度牽拉甲狀軟骨翼時可造成下咽部及食管上部扭曲變形,易在切開咽下縮肌時受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