頷厭

頷厭,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手足少陽、足陽明之會。在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四分之一與下四分之三交點處。布有耳顳神經顳支和顳淺動、靜脈頂支。主治偏頭痛、眩暈、耳鳴、齒痛,口眼斜,瘈瘲驚癇等。沿皮刺0.5—0.8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頷厭
  • 出處:《針灸甲乙經》
  • 隸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 功能:清熱散風,通絡止痛
  • 主治:偏頭痛、眩暈、耳鳴等
  • 特殊主治:手足少陽、足陽明之會
  • 操作:沿皮刺0.5—0.8寸
  • 主要配伍:配太陽、列缺、風池主治偏頭痛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附註,

名稱釋義

1)頷厭。頷,下巴也,為任脈及足陽明經所過之處,此指足陽明的氣血。厭,厭倦也。該穴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以風行之狀輸向頭之各部。本穴物質為上關穴傳來的弱小水氣,行至本穴後,水氣吸熱脹散化風而行並由此輸向頭之各部,足陽明經頭維穴輸供頭部的精微物質因而受到損害,本穴氣血為足陽明所厭惡,故名。
2)手少陽足陽明之會。本穴外傳的陽熱風氣併入足陽明經頭維穴外輸的氣血當中,故為手少陽足陽明之會 

功能作用

推動足陽明氣血的傳遞。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定位

頭維與曲鬢穴弧形連線的上1/4與下3/4的交點處。

解剖

在顳肌中;有顳淺動、靜脈頂支;布有耳顳神經顳支。

主治

1. 偏頭痛、耳鳴、齒痛等頭面五官疾患;
2. 眩暈;
3. 癲癇,瘛瘲。

操作

向後平刺0.5—0.8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神經性耳鳴(耳聾)、壓痛等。

配伍

配太陽、列缺、風池主治偏頭痛;
配絲竹空、支溝、光明主治目眩。

功效

清熱散風,通絡止痛。

附註

手足少陽、足陽明之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