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頭木作業
- 外文名:pollard system
- 全稱:頭木作業法
- 英文全稱:pollard method
內容詳解:,作業條件:,作業歷史:,
內容詳解:
方法是在樹木長2米左右高時,截頭平茬,保留當年萌發的新枝條,第2年進行疏條,均勻地保留5~10條,當枝條長到一定規格時,採伐全部枝條,如此周而復始,一次栽植,永續利用。柳樹伐過枝幹後,茬口處能夠萌生新枝條,而且新枝通直,更利於使用。在我國鄉土樹種中,柳樹萌枝能力最突出。因此便形成了對柳樹的頭木作業,在一定高度截去樹冠,促進新枝萌生,每隔幾年伐取枝條利用。
作業條件:
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用柳樹插乾營造。初春開始插植,地上露出約2米。萌發的新條第1年全部保留;第2年進行疏條,均勻地保留5~10條,刪下的即可作為燒柴。以後每隔4~5年再進行採伐。每次採伐時通常保留萌條基段約10~20厘米,每根萌條發新條選留2~3條,形成多乾樹冠。這種頭木更新的柳樹樹冠整齊、枝葉密布,也是優良的行道樹和四旁樹。10年生柳樹樹種每次可砍枝幹30~35條,約100千克。粗的還可作為椽材。老樹更新時,主幹是優良的柳木材。
在雲南省西雙版納一帶,傣族人民採用鐵刀木頭木更新生產薪材有悠久傳統。據調查10年生以上樹木,每株留萌條10~20條,3年砍伐一次,每株可得薪材0.1~0.3立方米,甚至更多。廣西壯族自治區對翅莢木採用頭木更新生產薪炭材也很普遍。
經過頭木作業後的旱柳,樹冠高大濃密,宛如一道道高大的綠色屏障,具有減緩風速,阻截風沙的顯著作用。
作業歷史:
陝北民眾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出旱柳“頭木作業”的技術,把生長健壯的柳樹截頭平茬,然後萌生出端直的柳桿,5—7年形成椽材,每株可產椽材30—100多根,再過3-5年二次平茬,周而復始,一年栽植,永續利用,少則百年,多則幾百年,真正成為民眾的搖錢樹,故有“家有百株柳,吃穿不用愁”的諺語。靖邊縣紅墩界鎮爾德井村萬豐泉自然村,全村僅17戶人家、72口人,就有柳樹5300株,戶均300株,年均可產柳椽1.5萬根,產值可達3萬元,人均柳椽收入達400多元。彭家窪自然村村民曹興仁,全家兩口人,有旱柳1000多株,年均產柳椽3500多根,年均柳椽收入可達7000多元。旱柳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
在伊克昭盟,對柳樹採用頭木作業法經營的作法也非常普遍。當地老百姓根據頭木作業柳的長相面貌,稱為“蓬頭作業柳”;根據它的用途也叫“高桿柳樹”或“椽子柳”;根據它的習性又叫“旱柳”;藝術家們給它起了“母子樹”的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