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春暮》是曹敬平2008年創作的繪畫作品,是作者以北京園林景色為題材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頤和春暮
- 外文名:Sun set, The Old Summer palace in spring
- 作者:曹敬平
- 創作年代:2008
- 分類:當代藝術
- 材料:布面丙烯
- 尺寸:150×900CM
藝術賞析,創作背景,藝術家簡介,
藝術賞析
2006年曹敬平開始全面轉向東方情懷的風景畫創作。他執著於對中華名勝的描繪,春風艷陽下的北海白塔,燦爛夕照中的頤和園昆明湖,雪霧煙雲中的黃山,澎湃奔涌的錢塘大潮,粼粼波光中的太湖石以及陽光中變幻無常的雲朵,都成為他筆下令人感動的視覺詩篇。其實,這些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名勝,曾為無數文人歌詠,也被歷代畫家描繪,已經是難以再出新意的題材,而曹敬平用當代藝術家的視角,峰迴路轉地跨越了“中國山水”和“西洋風景”的傳統概念。
該作品受馬遠的《水圖》影響,噴繪、勾勒與暈染等技巧的重複疊加,創造出了動人的畫面。這是油畫和水墨畫都難以表現的獨特視覺印象,那些富有力度和節奏感的線條成為畫面上當仁不讓的主角,而這種以線條為主要造型語言的繪畫樣式,從一開始就滲透出了濃厚而獨特的東方情懷。
創作背景
曹敬平的作品與德國大師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雖描繪的是東西方兩個世界的圖像,但在美學上卻有著某種聯繫。里希特先知先覺,打開了圖像繪畫的門徑,讓現代理性的德國繪畫重回浪漫主義傳統,但與之不同的是,里希特強調了個人感覺與公共圖像的分裂與重合,含蓄的創造了“虛”的技法來改造生硬現實的圖像。在“畫”與“圖像”之間搭建了感知與想像的橋樑。讓觀者對其作品中蘊含的哲學意味回味深長。有內在相似的是,曹敬平畫的風景圖像(如樹、水、雲、黃山、北海公園、頤和園等等)與里希特畫的公共圖像(如生活照片,無意義的風景,燭光靜物,公共政治圖像等等),而不同的是,里希特繪畫技法中“虛”與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尼采乃至西方存在主義的哲學思辨一脈相承,具有強烈的觀念色彩。而曹敬平的作品卻蘊含著中國儒釋道的哲學傳統,並顯示出東方的禪學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