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翼龍

頜翼龍的顎部碎片是在1832年於德國南部的索倫霍芬石灰岩層發現,並曾誤認為是鱷魚顎部的碎片。直到一個世紀後,1951年發現了一個頜翼龍的頭顱骨,才發現它們屬於翼龍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頜翼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翼龍目
  • :梳頜翼龍超科
  • :頜翼龍屬
  • :頜翼龍
頜翼龍,科學分類,

頜翼龍

(屬名:Gnathosaurus)化石年代屬於晚侏羅紀,目前只有一個種G. subulatus,是由1833年所敘述。頜翼龍的翼展估計約1.7米寬,頭顱骨長度為28厘米。頜翼龍擁有將近130顆針狀牙齒,排列於匙狀嘴巴的後部。
頜翼龍的化石頜翼龍的化石
關於頜翼龍的食性是完全根據假設。它們的牙齒排列成匙狀,可能用來過濾水中的小型動物。

科學分類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亞目:
翼手龍亞目 Pterodactyloidea
屬:
頜翼龍屬 Gnathosaurus
種:
頜翼龍 G. subulatus
異名
Crocodylus multidens Munster, 1832
多齒頜翼龍 Gnathosaurus multidens Walther, 1904
大尾翼手龍 Pterodactylus macrurus Seeley, 1896
大尾頜翼龍 Gnathosaurus macrurus Howse & Milner, 199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