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洞黃昏翼龍

喇嘛洞黃昏翼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和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人員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遼寧建昌喇嘛洞九佛堂組發現一種新的蛙嘴翼龍類化石,將其命名為喇嘛洞黃昏翼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喇嘛洞黃昏翼龍
  • 拉丁學名:Vesperopterylus lamadong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翼龍目
  • :黃昏翼龍
  • 分布區域:中國遼寧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

物種學史

蛙嘴翼龍是一類非常奇特的翼龍類群,它們的個體較小、頭骨短而寬、吻端寬闊,有類似青蛙的嘴,嘴裡長有類似針的牙齒,是適合以昆蟲為食的翼龍類。它們的第五趾延長、頸部短等特徵,類似喙嘴翼龍科。
蛙嘴翼龍類主要發現在德國、哈薩克斯坦、蒙古和我國遼西的中晚侏羅世至早白堊世的地層中。目前共發現5個屬:蛙嘴翼龍、蛙頜翼龍、寧城翼龍、樹翼龍及黃昏翼龍。

形態特徵

黃昏翼龍發現於早白堊世九佛堂組中,是目前世界上地質年代最新的蛙嘴翼龍類,它具有明顯的尾巴,且獨特之處在於其腳拇指呈対握狀態,這在是蛙嘴翼龍也是翼龍類中首次發現。
黃昏翼龍対握的腳拇指顯示它可能具有適應抓握狀的功能,適於爬樹捕抓昆蟲,彎曲的尾部也可能幫助其倒掛在樹枝上,類似於現生的某些蝙蝠類。
黃昏翼龍頭骨相對較小,長度與寬度之比為79.1%;頭骨的後部圓滑,尾部具有小於15個尾椎;第I至III掌骨長度相等;第IV附跖骨短於第II及第III;烏喙骨稍微長於肩胛骨;肱骨、第3翼指骨及脛骨長度相當以及腳拇指呈対握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