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國的腫瘤防治研究工作,於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關注腫瘤高發區常見癌症的現場人群防治研究。首先從腫瘤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著手,通過開展居民的死亡回顧調查,初步掌握了腫瘤負擔的人群分布規律和變動趨勢,並據此積極探討和驗證我國常見腫瘤的病因和發病條件;選擇有關癌症高發區,建立癌症的防治研究示範基地,開展深入的流行病學和病因學研究,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腫瘤防治研究途徑,歷經40多年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協作攻關,至今已經取得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成果和防治進展,積累了初步經驗,為繼續開拓創新,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腫瘤防控道路展示了光明前景,受到國內外同行的一致認可和充分肯定。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緒論
第1章 引言
第2章 預防腫瘤學發展簡史
第3章 預防腫瘤學的任務與研究內容
第4章 預防腫瘤學常用研究方法
第5章 我國預防腫瘤學研究的成就和經驗
第6章 預防腫瘤學的發展方向和前景
第二篇 腫瘤的危害和影響
第7章 世界腫瘤的發病和死亡情況及變動趨勢
第8章 中國腫瘤的發病和死亡情況、分布特點及變化趨勢
第9章 腫瘤的社會心理影響和經濟負擔
第10章 腫瘤的社會決定因素
第三篇 腫瘤預防控制研究常用方法
第11章 常用統計方法
第12章 非實驗方法
第13章 實驗方法
第14章 篩查方法
第四篇 腫瘤病因和危險因素
第15章 腫瘤潛在的社會決定因素
第16章 致癌物質的評價
第17章 菸草使用與癌
第18章 食物與癌
第19章 營養與癌
第20章 身體活動與癌
第21章 感染與癌
第22章 職業接觸與癌
第23章 環境污染與腫瘤
第24章 生殖因素及內外源性激素與癌
第25章 免疫與癌
第26章 輻射與癌
第27章 藥物與癌
第五篇 腫瘤發生機制及其生物學基礎
第28章 細胞衰老與死亡
第29章 腫瘤的侵襲與轉移
第30章 幹細胞和腫瘤幹細胞
第31章早期發現和預後診斷的生物標誌物
第六篇 腫瘤預防控制策略與措施
第32章 腫瘤預防控制的高危策略和全人群策略
第33章 腫瘤的三級預防
第34章 腫瘤防控計畫的制定、實施
第35章 腫瘤防控的監測與評估
第36章 腫瘤預防控制研究
第37章 遠程預防腫瘤學
第38章 癌症的化學預防
第39章 腫瘤預防控制研究與實踐
第40章 預防性和治療性腫瘤疫苗的套用
第七篇 常見腫瘤的預防和控制
第41章 肺癌
第42章 胃癌
第43章 肝癌
第44章 食管癌
第45章 結直腸癌
第46章 乳腺癌
第47章 子宮頸癌
第48章 鼻咽癌
第49章 前列腺癌
第50章 卵巢癌
第51章 膀胱癌
第52章 甲狀腺癌
第53章 胰腺癌
第54章 子宮體癌
第55章 綜合治療
作者簡介
趙平,比利時魯汶大學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原院/所長、原中華人民共和圉衛生部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主任、國家腫瘤登記中心主任;曾任《中華腫瘤雜誌》主編、《中國腫瘤》主編;曾任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副主任;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執委會副主任。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中國癌症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醫院協會腫瘤醫院管理分會主任委員、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專業委員會慢性病防治分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理事、中華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北京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控煙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防治規範化培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中國腫瘤臨床年鑑》、《癌症進展》及《抗癌之窗》等雜誌的主編。在任期間大力推進我國癌症防治事業發展,是巾國國家癌症中心、亞洲國家癌症中心聯盟締造者之一。
從事胰腺及消化道疾病研究30餘年,為我國胰腺癌、胰腺炎、胰腺內分泌腫瘤的診治與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他主持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及多項重大科研項目,擔任“十一五”國人重大疾病預警指標體系研究與預警模型開發支撐計畫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抗腫瘤、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新藥臨床前藥效學評價技術平台的建立”課題、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中國城市腫瘤防控體系建設的合作研究”總負責人。趙平教授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以及“中華醫學科技獎獲獎項目完成人”榮譽稱號;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及多項有關胰腺癌診治的重大科研項目,曾任“十一五”支撐計畫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及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臨床學科重點項目總負責人。已經發表了中英文學術論文200餘篇,主編和主譯學術著作10餘部,參編醫學專著30餘部。
趙平教授2003年被中組部等國家六部委授予全國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2004年榮獲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全國百名“先聲杯”“優秀院長”稱號。2004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5年獲得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授予的“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6年獲得“北京市醫德楷模”稱號;2007年獲得北京市總工會教科文衛委員會授予的“醫德標兵”稱號;全國總工會教科文衛委員會授予的“全國醫德標兵”稱號;2007年獲得39健康網評選的2007年中國健康年底總評榜“十大健康衛士”稱號;2008年獲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所授予的突出貢獻獎;2009年獲得《中國醫院院長》雜誌“2008-2009年度全國領導力的中國醫院院長·卓越成就獎”;2011年獲得中國醫院協會“傑出貢獻獎”;2012年被中國醫院協會腫瘤醫院管理委員會授予“突出貢獻獎”;2012年獲得中國醫院院長雜誌全國*領導力的中國醫院院長“終身貢獻獎”。
王隴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現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健康促進聯盟主席等職。
他長期在公共衛生領域從事行政管理、流行病學和公眾健康促進專業研究工作。提出並領導組建了全國醫療機構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路直報系統;研究提出了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血吸蟲病控制新策略;提出並組織實施了全國“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多部專著。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應對愛滋病傑出領導和持續貢獻獎”及世界衛生組織結核病控制“高川獎”等獎項。
黎鈞耀,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資深研究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1960年畢業於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衛生系。1961-1972年任鐵道部勞動衛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從事工業衛生和職業病研究工作;1972年調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負責我國腫瘤流行病學學科建設和相關課題研究,是我國腫瘤流行病學和預防腫瘤學學科開拓者之一,直接參與和領導過多項國內癌症攻關和對外協作重大課題的研究。曾任“1973-1975年全國八億五千萬人口死因回顧調查”項目技術指導組組長和“全國食管癌病因綜合考察隊”隊長,“河南、河北、山西和北京三省一市食管癌死亡回顧調查”,中、美兩國合作課題“河南林縣營養干預試驗”,“中國癌症流行病學研究”和“雲錫礦工肺癌流行病學調查”等課題負責人;中、美、英三國合作課題“中國六十五個農村縣居民膳食、營養和生活方式與死因的相關研究”課題首席科學家之一。“1973-1975年全國人口死因回顧調查”研究成果曾被授予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性腫瘤地圖集”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授予科學技術甲等獎(1978年),“中國六十五個農村縣居民膳食、營養和生活方式與死因相關研究”成果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授予科學技術乙等獎(1997年)。“一項創新流行病學方法及套用——6735萬人口中吸菸與死因關係研究”成果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因長期從事雲南錫礦礦T肺癌防治研究工作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五部門(科委,冶金部,衛生部,全國總工會和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對雲南礦工肺癌防治研究做出突出貢獻個人稱號(1991年)。1979-1982年作為交流學者被派往法國里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美國波士頓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CancerInstitute),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和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CI)從事癌症協作研究。其中《中美林縣營養干預試驗》成果論文(黎鈞耀為中方課題負責人)曾被美國權威部門評價為百年來抗癌重大成就之一。曾先後兼任Annals of Epidemiology、《中國癌症研究》和《中國疾病監測》等雜誌編輯,至今已在國內外著名科學雜誌和學術會議上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並參與《流行病學》、《實用腫瘤學》和《預防腫瘤學》等多本醫學專著和書的編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