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釣者

頌釣者

《頌釣者》是唐末的南宗禪師,船子和尚——德誠禪師所作的一首禪偈。作者觀察得細,表現得真,語言雖然平易,卻極為傳神,碧波蕩漾的一江春水宛然呈現在讀者眼前。而它的好處更在於平淡的語句中蘊蓄著理趣,使人受到理性的啟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頌釣者
  • 作品別名:船子德誠禪師示法詩·送釣者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五燈會元》
  • 文學體裁:禪偈
  • 作者:德誠禪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賞析,點評,

作品原文

千尺絲綸①直下垂,
一波才動萬波②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
滿船空載月明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絲綸:指釣魚所用的釣絲
②波:指漣漪

白話譯文

寧謐的夜晚,駕一葉扁舟,輕輕撥動船槳,緩緩地劃向江心。在水深之處,拋下釣鉤;長長的絲線筆直垂入江中。專注的觀察釣絲的動靜,耐心守候,等待著江底的大魚上鉤。
晚風習習,江面上,一個水波才起,便牽出萬重的波光蕩漾。時間隨著流水,悄悄流淌,江水復歸於寧靜;夜色更深沉了,水氣帶著寒意襲上身來。
回去吧!在這清寂的夜裡,魚兒應已沉沉入夢。雖然空船而回,然而卻有滿艙皎潔的月光,與我相伴隨行。

創作背景

德誠禪師,是唐代末年的高僧,得法於藥山惟嚴禪師。平日隱居於秀州華亭,在吳江邊畔為人擺渡,人稱船子和尚。這四句詩偈就是作者在月夜垂釣的時候有感而發的。

作品鑑賞

賞析

第一句“千尺絲綸直下垂”:從文字上雖是指在水深之處,拋下釣鉤;長長的釣線筆直垂入江中,但是“長長的釣線筆直垂入江中”這是船子和尚本來的意思嗎?當然不是。因為那樣子就沒有禪。禪師做的詩本不是純粹為了欣賞和美學。禪師做的詩是談禪,“禪”這個東西它是不能直接說的,直接說就不是禪。“千尺絲綸直下垂”是說在無始劫以來,人們生存活動的行為業習,因為受到無明的染著,以致在我們最初生命的演變過程中,就在我們心靈深處種下了罪惡、黑暗的種子。原來,船子和尚第一句說無始以來那些罪惡、黑暗的種子,就是“千尺絲綸”;“直下垂”就是垂到我們的身上來了。此即禪師以此意象表現禪家境界之深。
《頌釣者》《頌釣者》
第二句“一波才動萬波隨”:江面上,一個水波才起,便牽引出萬重的波光蕩漾。由一波才動,萬波馬上相隨,看到江面之廣闊無垠。禪家藉由水波來隱喻儘管有這些無明、黑暗的種子,但是如果沒有“外緣”的誘惑,這些種子也只是潛伏起來,不能夠顯發出來的。但只要一個念頭生起,萬念跟著俱起,不管是善是惡都是這個道理。其實禪宗不提具體東西,它提的叫“無念”,沒有念頭,什麼都沒有。因為你如果是要立一個念頭來除去私心染著,你那個要想除去私心染著的念頭就是一波,那個一波就是總禍根,因為一波才動萬波隨,念頭是不可起來的。此外,一旦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任一根,被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所牽動,必然會產生無數煩惱、惡業的連鎖反應,所以說“一波才動萬波隨”。
第三句“夜靜水寒魚不食”:時間隨著江水,悄悄地流逝,在夜深人靜之際,江面的水波復歸於平靜;江水沁涼,魚兒也應已進入了夢鄉。這是寫景,其實禪家借景寄情,以“魚”代表自己,就是主人翁的心王。對於外界的引誘,內心有如平靜的夜空,有如無波的江水,已不受外境香餌牽引。此時,明鑑一切是如幻如化,怎會再起貪嗔痴念而染著呢?所以,禪宗是以無念為宗,心裡什麼都不染著就是它的宗旨。
頌釣者塑像頌釣者塑像
第四句“滿船空載月明歸”:雖未得魚,空船而回,卻也載滿了皎潔的月光,與我相伴同行。其實禪師意不在魚而在人、法雙泯,常寂常照的大用。我見、我所見既破,能所雙忘,智如不二,當然是“無智亦無得”。勉強饒舌,下一轉語:“滿船空載月明歸”,何妨“以無所得,得無所礙”!只要會得“隨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是空花”。那“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竹影拂階塵不動,月華穿底水無痕”的本地風光即顯露無遺。

點評

《送釣者》抒寫了德誠和尚一輩子在垂釣中參禪悟禪的心得,禪理釣趣水乳交融,堪稱釣魚詩園林中的奇花異卉。李旦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