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安散

順安散

順安散是江蘇省如皋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主要流傳於江蘇省如皋市石莊鎮。順安散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是以《神農本草經》為理論基礎,通過與疾病作鬥爭的醫療實踐不斷總結歸納出來的結果。根據陰陽五行的平衡觀、臟腑經絡的整體觀,順安散對體內各臟器均具有清熱解毒、祛腫消癰的功能,用西醫的角度可以將順安散理解為替代抗生素和硝銼類藥物;順安散也具有活血化瘀,去痛止痛的特點,可將其直接套用於皮膚瘡瘍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順安散
  • 來源出處:神農本草經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

歷史淵源

光緒年間,以嶺南瘟疫最為嚴重後來逐漸蔓延至全國,在如皋地區逐漸被瘟疫所吞噬的時候,如皋民間醫師戴家公的父親利用家裡祖傳的秘方幫助第一次控制住了瘟疫。後來宣統年間,全國再次爆發疫情,戴家公就協同當地慈善人士一起參與到疫情的控制中來,當地疫情很快就被控制。其間,東北名醫高愈明先生遊歷講學中,至如皋地區後聽聞當地有此良方,遂向戴家公提成望求得此方。本著“仁和精誠”的傳統理念,戴家公將此方傳給了高愈明先生。此方後來在其所著的《秋疫問答》《時災預言》中略有提到。後來師從高愈明先生的張家升先生幸得此方,並開始專研此方。由於當時時局動盪,對於藥品需求的套用方式有所增加,需要簡單攜帶及使用的藥品,患者需要順安散有更多的功能。基於此類需求,張家升結合西醫的套用基礎,對順安散的配方進行了調整,將主方進行了增加,完成了順安散套用功能的擴大,即從完全內服到內服外用皆可的轉變。據說當年張學良在就認東北保全總司令期間曾使用過該藥散,並在軍營中作為戰備物資儲備使用。至此,順安散的原始主方被完善。
順安散
順安散製作工具

工藝流程

順安散由純中藥,主要有三七、白及、鐵皮石斛、貝母、金銀花、乳香、沒藥等幾十味中藥組成。根據不同中藥的特性,進行不同的炮製方法例如炙、炒、烘、焙、炮、煨、煅、制霜、發酵等傳統工藝加工製成。順安散常溫下為淺黃色散劑。若暴露於潮濕環境中會聚結成塊狀。通過外力將塊狀物破碎後,亦可正常使用。
順安散
順安散原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