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順南村
- 政府駐地:道口
- 電話區號:0372
- 郵政區碼:456499
- 車牌代碼:豫E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社會事業,
建制沿革
據《濬縣志》載:“宋,黎陽南十八里處有李道口”。曾經,因運河水運繁盛,“李家道口”成了當時的商品集散中心。永濟渠,在古鎮西郊,呈南北流向,集市便沿著運河東側,南北延伸,久而久之,形成了村落的街道,始稱“順河街”,此村名大約起源於明朝永樂至萬曆年間。乾隆年間,道口古鎮日益繁華,商家、店鋪、作坊林立,人口劇增。順河街地域狹小,居住擁擠,村民們逐步向東推移,擴展至現在的“順河街”,又稱“前大街”。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英(國)意(大利)聯合公司投資興建道(口)清(博愛清化鎮)鐵路,道口亦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水旱碼頭,水路、鐵路、旱路、四通八達,商賈雲集,貿易繁盛,“日進斗金”,被譽為“豫北重鎮”、“小天津”。
清鹹豐年間,古鎮修築寨牆,深挖寨壕,庇護村民安寧。寨牆落成後,寨內設有十二道街、七十二條胡同。清政府為便於管理,在寨內設“三關”、“六鋪”行政區。順河街,以衛河路為界,北段為順河北街,南段為順河南街。二鋪、三鋪區在“順河街”的南段,一九四五年十月道口首次解放建立民主政權,廢除保甲制,改“保”為“街”稱之為“順河南街”。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道口古鎮正式劃歸滑縣,一九五一年道口鎮成立,下轄“街”。一九五五年道口鎮成立三個高級農業社(五星社、勝利社、衛河社),“順河南街”歸屬“衛河社”;一九五六年改為三個集體農莊(五星莊、勝利莊、衛河莊),“順河南街”歸屬衛河莊,一九五八年六月道口鎮建立人民公社,集體農莊改為三個大隊(五星大隊、勝利大隊、衛河大隊)。“順河南街”歸屬衛河大隊。一九六一年道口鎮將三個大隊劃分為十個大隊,自此“順河南街”成立“順南大隊”。一九六六年,更名為“躍進大隊”,一九七六年恢復“順南大隊”,一九八二年,道口鎮建立人民政府,下轄大隊,改制為行政村,“順南大隊”更名為“順南村”,故稱之為“順河南街”、“順南村”。村名由此而來。
行政區劃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撤銷了“三關”“六鋪”行政區,設立了“聯保處”,分“二十保”,各保設“保長”。一九五五年,道口建立起三個高級農業社,五星社轄五星街(北辛店、北門裡、腳力市街合併),中大街(苦水井街、大集街、後大街合併)。勝利社轄順北街(二三道街、順北街合併)。衛河社轄南門街(西門街、南門街合併);順南街(一面街、順南街合併),“順河南街”歸衛河社管轄,
地理環境
順南村區域:鄢川店胡同、水胡同、順河南街、獅子巷、徐家胡同、九大川胡同、一面街、上下口街、渠南西巷、高中南巷、六乾渠西巷、太行小區、朝陽巷、衛河西順南一組村民居住區、滑縣教師進修學校南順南村民居住區等。
自然資源
耕地1150畝
人口民族
全村有人口2000人(有回族34人),黨員72名,有11個村民小組。姓氏張、王、李、趙、劉、肖、高、胡、柳、鄒、付、陳、賀、郝、郭、景、楊、馬、孫、海、和、甄、徐、許、賈、姚、康、禹、謝、班、范、樊、程、林、毛、扈、陰、常、聶、端、木、沈、申、呂、秦、倫、袁、朱、明、畫、潘、齊、段、鈔、盧、武、侯、吳、馮、曲、渠、姬、魏、任、邢、緱、孔、邱、仇、韓、汪、曹、葛、睢、董、牛、史、周、章、尹、於、佘、苑、焦、梁、郜、鄭、紹、暴、耿、杜、陶、司、慕、祁、蔡、龍、白、柴、左、倪、管、谷、崔、薛、靳、雷、宋、逯、羅、蘇、龐、盛、溫、唐、夏、閆、延、鄢、關、孟、文、都、席、鄧。
社會事業
教育
滑縣第一高級中學
滑縣教師進修學校
滑縣道口第一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