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順利完成碩博論文——關於內容和過程的貼心指導(第3版)
- 作者:克葉爾•埃瑞克•魯德斯坦、雷•R.牛頓
- 譯者:席仲恩、沈葒、王蓉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頁數:219 頁
- ISBN:978-7-5624-7919-2
- 定價:36 元
- 開本:787×1092 1/16
- 字數:309千
作者簡介,主要內容,作品目錄,經典語錄,作品評價,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克葉爾·埃瑞克·魯德斯坦(Kjell Erik Rudestam),博士,加州聖巴巴拉菲爾丁研究生大學學術副主任。曾任多倫多約克大學心理學教授,奧勒岡大學心理學博士。他的作品有《自我改變的方法》《實驗組的理論與實踐》《如何對待多問題家庭》《你的統計諮詢師:數據分析問題解答》等。
雷·R.牛頓(Rae R.Newton),博士,富樂敦加州大學社會學系名譽教授。目前擔任加州聖巴巴拉菲爾丁研究生大學顧問,是阿蘭·利特朗尼克(Alan Litrownik)博士“兒童虐待病原學及其影響”這一長達20年之久的縱向研究的主要合作夥伴,該項目由美國兒童虐待與被忽視中心資助。
主要內容
這本書主要針對碩士和博士完成畢業論文進行指導。涵蓋了論文寫作的全過程:怎樣選題,怎樣做文獻綜述,怎樣選擇合適的方法,怎樣處理龐雜的數據,怎樣立論,怎樣展開材料、數據和結果,並輔之以多個學科的真實論文作為範例。本書還提供了許多實用技巧,如免費分析軟體的下載地址,改進寫作的具體方法,識別個人學習風格,如何解決情緒問題,等等。
這是一本再版不斷,關注新軟體、新視角、新方法,被全美多所高校選為教材的“名著”。
◆兩位作者都是資深博士導師,對研究生做畢業論文會遇到的困難、經常犯錯的“雷區”,他們有真切的體會和豐富的經驗,這一點,在本書字裡行間那些細緻入微的指導意見中有充分的體現。
◆ 畢業論文的完成,從來不是讓研究生們像機器那樣不知疲倦地、完美精確地一步步實施研究設計、蒐集數據、分析資料等步驟的過程。在本書中,作者不僅僅提供研究的方法和技術的指導,而是能夠體察到作為常人的研究生們總會遇到的那些情緒障礙、任務障礙、人際困難,並真誠地給予建議。
◆“寫作”那一章非常棒,尤其適合從小就討厭寫作文的你。
作品目錄
第一篇 啟動
1 研究過程
2 選擇合適的題目
3 探究的方法:定量法和定性法
第二篇 論文的內容:學位論文的章節結構
4 文獻綜述和問題陳述
5 方法章:說明你的研究計畫
6 呈現定量研究的結果
7 呈現定性研究的結果
8 討論
第三篇 寫作過程:輕鬆寫作學位論文須知
9 克服障礙:在駕馭自己命運的過程中成為專家
10 寫作
11 如何使用線上數據完成學位論文
12 學位論文中的數目表達指南
13 知情同意和其他倫理問題
經典語錄
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文獻綜述的目的只是讓讀者信服,作為作者的“我”了解他人做過的工作。在這一錯誤的引導下,很多學生把自己的文獻綜述搞得像洗衣店的接衣單一樣,被“史密斯發現……”“瓊斯認定……”“安得森指出……”之類的句子充斥。這不僅僅是拙劣的文筆,而且完全失去了綜述文獻的意義。
“結果討論”這一部分最常見的疏忽,也許就是沒有返回到文獻之中,把自己的研究結果跟其他的關於同一現象的實證研究聯繫起來。好的討論,要把每一個結果都嵌入文獻綜述所提供的理論環境之中。因此,在“討論”這部分,你需要引用某些自己在前面討論過的相關研究;你需要再回到文獻中,尋找理解自己研究結果的更多角度。
答辯的功能之一是,讓你正式“脫掉”學生的外套,而穿上學者的大衣。這是對你完成一項重要學術任務的慶祝,是你成為博(碩)士的象徵性禮儀。在最好的情況下,答辯是一個機會,讓你大聲宣布你的研究對自己學術領域的意義,在接受答辯委員會挑戰的前提下向他們宣布:我有權以本領域被認可的專家的身份和你們坐在一起。
作品評價
這本書對任何在讀本科和研究生來說都是必讀的。克葉爾·魯德斯坦和雷·牛頓博士在雜亂無章的雷區里替我們開闢出了一條捷徑,跟著他們走確實順利多了。我做論文的時候,這本書對我就像是《聖經》一樣它上面怎么說,我就怎么做,結果順利過關。我強烈推薦!
——鄧尼斯·S·雷納,《單位里的信任與背叛》作者
任何學生,如果為論文的事而焦慮、不自信、害怕,請讀這本書!任何導師,如果想給學生以更大幫助,請讀這本書!
——戴維·G·波爾斯,瑪麗芒特大學商學院副主任
作品賞析
文獻綜述不是對事實和感受的堆砌,而是一個前後連貫的、能引出研究意義的論證過程。論證的方向並沒什麼玄機。(就是在綜述文獻的過程中不斷地問自己,“用這篇文獻為的是什麼?”)一開始,就要明確說明論文目標和論證的結構。到文獻綜述結束之時,讀者應該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是,目前情況下的確需要做這項研究,以便把該領域裡的知識向前推進一步。”綜述的目的,是通過充分的邏輯和經驗支持,讓讀者相信你的研究的合理性。論證過程中,你需要不斷地確定,哪些論點對讀者不證自明,哪些論點需要資料的支撐。例如,如果你的論點是,自殺未遂者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那么,同行讀者很可能就想知道你做此論斷的基礎是什麼,會要求你提供關於自殺者需求的證據以及專業人士(而不是非專業人士)為什麼必要的證據。要避免基於“常識”的陳述,因為常識很容易被證明是不成立的。例如,有人可能會做出這樣的陳述:近年來離婚率飛速上升。不僅這一陳述不真,而且“近年來”所代表的時間段也不清楚。但是,聲言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之父,這根本不需要任何支撐,因為在心理學專業圈裡,這基本上就是一個事實。
閱讀或引用他人著作時,要用批判的眼光。為什麼 “約翰發現……”之類的句子用得越少越好呢?因為不然的話,你就會把讀者的關注點從你自己的論證轉向他人已做過的工作。較好的辦法是,你先提出自己的主題,然後再引用有關作者的工作,以支撐自己的論點,或者為你自己的觀點提供佐證,或者為需要考慮的觀點提供反面佐證。請看下面的例子:
通過對西雅圖和聖地亞哥兩地居民一年中不同時期抑鬱症發病率的比較,伊拉米拉特(Illuminatus,2003)研究了季節性光照對重度抑鬱症的影響。他假設,北部城市的抑鬱症人數超過南部城市,冬季的抑鬱症人數超過夏季的。他的發現確認了他自己的假設。【這種呈獻文獻信息的方式,把綜述的中心轉向了另外一個研究者的意見。】
有理由相信,季節性光照差異影響抑鬱症的患病範圍。例如,據報導,在西雅圖這個北部城市,居民的抑鬱症的發病率就高於南部城市聖地亞哥的居民,而且這種差異在冬季還會加劇(Illuminatus, 2003)。這表明,相對的黑暗可能會使情緒紊亂惡化。 【這種呈獻文獻信息的方式,把綜述的中心緊扣在現象之上,而把其他研究發現僅用作支撐的經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