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東湖村原名東湖村,因仙遊境內有3個東湖村,後來仙遊縣在行政規劃上把地勢較高的西苑鄉東湖村名改為“頂東湖村”。頂東湖村地處仙遊縣西北部山區,位於海拔1684米的東湖尖山麓腳下,與永泰、德化縣交界,東與石蒼鄉相鄰,西與德化縣交界,南與前溪村相鄰,北與永泰縣毗鄰,距縣城70多公里。村落面積約0.8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700多人,168戶,5個村民小組。
頂東湖村是革命老區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裡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區,中共福建省委也曾經在這裡駐紮。
基本介紹
地理概況,交通運輸,歷史沿革,紅色記憶,風景古際,
地理概況
毗鄰永泰與德化兩縣,地屬閩中要地,可北上福州,西出長汀,南下廈門,又深藏於崇山峻岭之中。
頂東湖村
交通運輸
東湖村有20公里穿梭在山林中、懸掛在山壁上的三十六彎踏險路。1982年開始,村民便齊心協力,投工投勞,歷經十年艱辛建設村道,改變了山村偏遠閉塞面貌。
歷史沿革
東湖村創始於宋朝理宗寶佑四年(公元1256年),始祖逢聖公任官致仕時,因兄鏞公聯合六君子上書彈劾宰相丁太全,事敗後鏞公恐連累,囑先前隱居,逢聖乘間逃邑東湖,暫住于山洞中,因周圍群山環繞,其形似湖,取名“洞湖”,後建房面朝東方,命名東湖村。
而後兄鏞公被保,留於朝中,參知政事,兵赴國難,流矢右肩,輿疾而歸。鏞公歸家養傷時,曾來過東湖書堂(現東湖國小)講過學。宋崇寧元年(1102年),永泰縣因避宋哲宗陵諱改名永福縣。東湖村,宋元明清時為福州府永福縣三十四都東湖。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廣西永福縣同名,永福縣復改永泰縣,東湖村為福州市永泰縣嵩口區東湖村。
建國後,考慮到山嶺、水系的自然形勢和山區居民在生產、生活以及對外交往的便利,人民政府對相鄰縣份的某些地方作了局部小調整。1952年把永泰縣的白岩、東湖合併為湖岩鄉後改東湖鄉,統轄東湖、白岩、青溪、里洋、芹菜湖、粗石、半嶺、路下、黃溪、等七洞八塞。1957年7月,由於行政區劃變動將東湖鄉兩個村(東湖與白岩)135戶劃歸仙遊縣管轄。
紅色記憶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位於鳳山鄉東湖村。民國33年(1944年)5月,省委派饒雲山和祝增華等一批武工隊到東湖村開闢據點。6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和閩中特委機關進駐東湖村,領導和開展革命活動。舊址為清末磚木結構的民居。(信息來源:1995年《仙遊縣誌》)
東湖村還是國共兩黨相爭的年代時共產黨的一個據點,是閩中黨組織地下聯絡點之一,附近幾個縣的游擊隊領導人都在這裡接頭開會,更是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和閩中特委機關駐地。
早在1927年土地革命時期,黃國璋、鄧子恢、蘇華、林汝楠、饒雲山等共產黨人領導的閩中游擊隊,就把頂東湖村作為根據地開展武裝鬥爭。1943年春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對中共福建省委駐地建陽發動軍事圍攻。中共福建省委作出了南遷閩中的重大決策。
12月,省委書記曾鏡冰帶領省委機關與閩中特委機關、游擊隊經仙遊高陽來到永泰,機關設在青溪。省委指派林汝南、饒剛生在周圍的後門宮、白葉、東湖以及仙遊的高陽、東山等數十里村莊活動,由於省委正確執行黨的群隊路線,得到周圍民眾的支持和擁護。廣大民眾不但嚴守秘密,還為省委機關運送了大量的糧食、日用品,並在青溪龍潭地方搭蓋了大量的竹柵,為省委機關開展活動創造了條件。
1944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從永泰青溪遷到德化坂里後,因人煙稀少,後勤保障極為困難,同時又而臨國民黨保全隊“搜剿”的威脅,同年6月,省委領導決定機關從德化坂里經墘頭、毛厝、柳園遷到永泰東湖村,這也就成了中共福建省委駐紮地。6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在東湖召開擴大幹部會議,曾鏡冰在會上作《反對鬥爭中的主觀主義》的報告。會議期間,獲悉國民黨永泰縣警察局、保全隊前來襲擊,省委警衛武裝予以堅決回擊,一舉擊潰了進犯之敵。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各地戰場已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永德仙遊擊隊在廣大人民的支持下,公開於東湖、赤水、洑口、後亭、粗坑等縱橫幾十里範圍內活動,給永泰、德化、仙遊三縣的國民黨當局以沉重的打擊。
東湖村曾為閩中革命送去了糧物又送去了人。1943年老一輩革命家黃國璋、鄧子恢、蘇華等帶領的部隊,在德化筆石山上的老虎洞附近遭到國民黨軍的伏擊,被迫撤出了德化縣,來到了位於我縣境內的東湖村。為了支持革命軍,東湖村民砍樹拆門板為部隊搭建了住所,每家每戶都捐出了自家糧食。
來到東湖村後,部隊的危機並沒有解除,一直處在國民黨的包圍中,村里游擊隊黃富廷黃聲琴帶領游擊員及所有的村民轉運各種必需品、提供物資、糧食,幫助引路、望風和報信、參與戰鬥。從1943年一直到解放,共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36次圍剿行動,2名村民壯烈犧牲,近百人受傷。軍民齊心協力,不僅保衛了村莊,也向世人展示了真正的軍民情深。
風景古際
有茶馬古道,有雄偉壯觀的瀑布,有奇絕山勢的絕壁奇峰,有陡直的斧削四壁,有歷史遺留的安全塞,有依山賦形的梯田,有青青的綠草地,有建村以來的國家一級保護參天古樹,有古樸的民居,有明朝初建全木質結構的昭靈宮
百年古建築-昭靈宮
昭靈宮面闊3間,深2間,高5米,總面積將近200平方米。初建於明朝中期,迄今已有500多年。昭靈宮既有廡殿建築的渾厚氣勢,又有攢尖建築的俏麗風格。屋脊立有避邪祛祟的吉祥物葫蘆,燕尾屋脊下垂掛花籃流雲裝飾。宮殿共由48個方形石座撐起圓形柱子,並連線到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構。昭靈宮外牆和屋頂都用紅色油漆粉刷,和普通的寺廟建築風格不同,昭靈宮的窗戶四周被垂下的擋板、欄桿包住,頗有異域風情。宮廟內及走廊兩端,都供奉有當地村民信仰的菩薩,牆壁四周刻畫著“七仙女下凡、李天王訓子”等多幅壁畫。別具一格、古色天香的昭靈宮在福建省也是絕無僅有的。
對神靈的崇拜概因源於對生命與自然的敬畏,村頭的昭靈宮以其奇特的造型在滿目青翠的大山里顯得十分神秘而又悠遠,以一種符號和地標的形式令人浮想聯翩。據傳,昭靈宮建於明朝初期,木質結構,飛檐高翹,古樸典雅。飛檐下四周有紅色擋板呈四十五度角向下傾斜而出,狀如紅纓飄揚,擋板下紅漆美人靠椅環繞,將整座宮廟緊緊包而圍之,極具異域風情。四周牆壁繪有“七仙女下凡”、“李天王訓子”等壁畫,栩栩如生。宮殿與走廊兩側均奉有神靈塑像,正殿中央奉黑臉、紅臉、青臉三尊神靈,怒目威嚴,令人不寒而慄。相傳,這裡本是座墳墓,神靈看中此地乃是極佳的風水寶地,便授意鄉親擇此地建造宮廟。而今不知古墓可猶在,唯見墓碑在宮廟右側幾米開外的雜草中寂寞又孤冷。鄉親說,當年昭靈宮建完以後,因為“風水”定位不準,一夜之間,居然自動向右移動一尺。昭靈宮正上方原來有一塊巨石,有一天風雨大作,轟的一聲,巨石突然順勢滾下,眼看著就要砸向宮廟,說時遲,那時快,一道閃電飛過,巨石打了個旋轉,徑直避開宮廟,昭靈宮絲毫無損。傳說如此神奇,足見鄉親們寓情於物的浪漫情懷,到如今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昭靈宮供奉的是何方神靈,善良虔誠的鄉親們誰都不熱衷於神靈的前世今生,但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位至高無上的神靈。
祠堂、 古民居
這裡的古民居多有幾十年、上百年的歷史。放眼只見二三處新式磚房,其餘全是古民居。村裡的黃氏祠堂修建於1907年,已有111年歷史,內牆掛滿了象徵著成年禮的“裱列”。“掛裱列”是村里每位成年男子結婚時都必須掛上的傳統。這在仙遊農村雖很常見,但這裡的“裱列”做得很“漂亮”,保存較好,十來年前掛上的也未出現嚴重破損和褪色。
古樹群
保留多處古樹群。
參天古樹-百年紅豆杉
紅豆杉又稱紫杉,也稱赤柏松。中國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樹種。紅豆杉屬淺根植物,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
參天古樹-百年白銀杉
(土話:白杜娟)
銀杉(學名:Cathaya argyrophylla)是松科銀杉屬,為中國特產的稀有樹種,和水杉、銀杏一起被譽為植物界的“國寶”,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參天古樹-百年楓樹
參天古樹-百年梧桐樹
參天古樹-百年柳杉
百年柳杉,村口最老的那棵柳杉王,有800多歲了。
參天古樹-百年松樹
遺址-安全塞
偏僻的山村與世隔絕安閒的經歷了南宋、明朝、元朝、清朝,一輩輩的發展,一代代的生根發芽,直至清未民初盜匪眾生,政局動落不安,全村村民團結一心在村莊東南面修築起“0”字形的安全寨一座,四面用土砌成,東西留有寨門各一個,土匪來時全村村民集中在寨里,用事先準備好的土槍、石頭等防禦,現遺址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