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寫在客中送別友人,寄寓自己也想辭官東歸的思想,作者此時作夔州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韶美歸舟過夔,留半月語離,作惡詩以送之,用韶美原章韻
- 作品別名:韶美歸舟過夔,留半月語離,作惡詩以送之,用韶美原章韻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宋詩鑑賞辭典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王十朋
原文,注釋,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原文
弱羽(1)年來正倦飛(2),夔門(3)邂逅故人歸。
人生一笑難開口(4),世事多端合掩扉(5)。
況是桑榆(6)俱暮景,何曾富貴已危機(7)。
明朝悵望仙舟(8)遠,百尺高樓上靜暉(9)。
人生一笑難開口(4),世事多端合掩扉(5)。
況是桑榆(6)俱暮景,何曾富貴已危機(7)。
明朝悵望仙舟(8)遠,百尺高樓上靜暉(9)。
注釋
(1)弱羽:飛行力弱的鳥。②靜暉:夔州靜暉樓。
(2)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鳥倦飛知還”句,表惆悵之意。
(3)夔門,長江至夔州一帶,山峻水窄,故曰“夔門”。邂逅,不期而遇。
(4)化用杜牧《齊山》詩“人世難逢開口笑”句,表在外為官開心時少,不如居家。
(5)扉(fēi),柴門。掩扉,關門。王十朋有贊同劉韶美歸家之意,詩人雖然遠在夔州,但對臨安的政局已深深失望,友人的歸家引起他濃濃的思鄉之情。
(6)桑榆,比喻晚年。《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7)用東晉末諸葛長民的典故。諸葛長民將被劉裕殺害時說:“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今日欲為丹徒布衣,豈可得也?”《晉書·諸葛長民傳》詩人以此再次表思歸。
(8)仙舟,《後漢書·郭太傳》言郭太渡河,眾賓望之,以為神仙;仙舟本此。
(2)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鳥倦飛知還”句,表惆悵之意。
(3)夔門,長江至夔州一帶,山峻水窄,故曰“夔門”。邂逅,不期而遇。
(4)化用杜牧《齊山》詩“人世難逢開口笑”句,表在外為官開心時少,不如居家。
(5)扉(fēi),柴門。掩扉,關門。王十朋有贊同劉韶美歸家之意,詩人雖然遠在夔州,但對臨安的政局已深深失望,友人的歸家引起他濃濃的思鄉之情。
(6)桑榆,比喻晚年。《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7)用東晉末諸葛長民的典故。諸葛長民將被劉裕殺害時說:“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今日欲為丹徒布衣,豈可得也?”《晉書·諸葛長民傳》詩人以此再次表思歸。
(8)仙舟,《後漢書·郭太傳》言郭太渡河,眾賓望之,以為神仙;仙舟本此。
(9)靜暉,夔州州宅有靜暉樓。
點評鑑賞
這首詩是送別友人、唱和思歸之作,既有與友人殷殷惜別的深情,又寄寓自己思歸的惆悵,意境深遠,耐人尋味。王十朋與劉韶美政見相同,任京官時劉韶美多次寫詩送別王十朋。劉韶美辭官歸蜀,好友久別重逢,流連半月,多有唱和。王十朋身在偏遠的夔州,任地方官忠於職守,兢兢業業,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他深知當時政局險惡,京城偏安一隅的皇帝和權臣“樂不思蜀”,不思北進。現在他鄉遇故知,不由得流露出倦於宦海仕途,“不如歸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