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系變化(phonological change)是2011年公布的語言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音系變化
- 外文名:phonological change
- 所屬學科:語言學
- 公布時間:2011年
音系變化(phonological change)是2011年公布的語言學名詞。
音系變化(phonological change)是2011年公布的語言學名詞。定義語言音繫結構的變化。例如音位在數量或分布上的變化,音位關係的變化,音系規則在數量、性質或順序上的變化。出處《語言學名詞》第一版。1...
《邊界方言語音與音系演變論集》是2016年10月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偉。內容簡介 從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1928)算起,漢語方言的調查與研究已經持續了近一個世紀,已發表的方言描寫、分區、歷史、接觸等方面的論著不計其數...
現代音系學的研究始於19世紀末期。波蘭語言學家J.N.博杜恩·德·庫爾德內和他的學生H.B.克魯舍夫斯基(1851~1887)首先提出了“音位”的概念,歐洲的其他一些語音學家如英國的H.斯維特、法國的P.帕西、俄國的Л.В.謝爾巴都對這個...
第一章對音系研究的發展和英漢音系對比研究的成果作了簡要梳理和評介;第二至六章以生成音系學理論為依據,分別從輔音音段、元音音段、音節結構、超音段特徵和音系變化等方面對英語和漢語進行對比分析;第七章探討英漢音系差異在語言...
十九世紀末之前,愛爾蘭語的語言學討論都集中於傳統的語言語法領域(比如關於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詞形變化的出版物),或者是從原始印歐語經過原始凱爾特語到成為古愛爾蘭語的歷史發展。 進入理論音系學的愛爾蘭語研究是從Ó Siadh...
第4章基於第2章提出的規則概念,展現了同一類型的規則是如何解釋不同的音系交替變化的,同時也介紹了額外的規則書寫慣例。第5章展現了使用規則順序以實現化普遍性。第6章論述了抽象性、抽象底層表達的誘因以及抽象性的局限性。第7章...
《上古音系(第二版)》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張尚芳。內容簡介 上古音系所研究的是上古漢語的語音系統、音節結構,包括聲韻母內部的組合結構、變化和變化的功能,以及它與《切韻》系統聯繫的規律(語音演變規則和發生機制...
根據實驗結果以及以往語調音系研究,本研究進一步提出了具有語言學意義的國語語調音系表征模式。該語調模式主要描述國語字調層面以上的語調變化模式,主要包括四類音系事件:核心重音,核心前重音,調頭和邊界調。其中核心重音和邊界調是非...
四、音系模組的再調整/ 060 第五節 小結/ 061 第三章 晉語區方言構詞特點 第一節 詞庫內辭彙的分類/ 064 第二節 詞庫內構詞操作的分類/ 066 一、詞基的形態範疇/ 066 二、語義的組合性和音系變化的可預測性/ 067 第三節...
《上古音系》是上海教育出版社於2003年出版的一本圖書,該書所研究的是上古漢語的語音系統、音節結構,包括聲韻母內部的組合結構、變化和變化的功能,以及它與《切韻》系統聯繫的規律(語音演變規則和發生機制)、乃至在方言與親屬語言音韻...
鏈變,也稱鏈式音移(英語:chainshift,chaining,enchainment)是一個歷史音系學概念,指一系列相互聯繫的、涉及幾個音段(通常是元音)全部改變其語音現實的複雜音系變化(soundchange)。在此過程中,某些音段(就位成分)移動到其他...
樂音體系 樂音體系是在音樂中所使用的全部樂音的總和,其中各音叫做音級,分為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兩種。標準 小字一組的a音機械波為440Hz,波長78cm,稱為國際標準音。
上古音距今已逾千年,語音資料也較零散,目前只能推測出上古音系的基本輪廓,對其中的細節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上古聲母共有30個左右。其中【p】、 【p‘】、 【m】、 【t】、【t嶉】、【n】、【l】、【k】、【k‘】、【嬜】、...
語言雖有其穩固性,演變比較緩慢,但在歷史長河中,漢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發展階段。關鍵在於人們對它的認識和研究達到什麼程度。在《漢語語音史》中,王力把漢語語音的歷史細分為九個時期,即(1)先秦音系,(2)漢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