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是2010年華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俊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
- 作者:黃俊銘
-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08日
- 出版社:華滋文化
- 頁數:340 頁
- ISBN:9789866271236
- 開本:25 開
- 裝幀:平裝
《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是2010年華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俊銘。
《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是2010年華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俊銘。簡介作為一種社會性譬喻(metaphor),它藉國家交響樂團深描台灣社會、文化場域轉型;藉YouTube線上交響樂團,刻畫全球性的文化、藝術典...
隨著都市商品經濟的繁榮,適應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遊藝場"瓦舍"、"勾欄"應運而生。在"瓦舍"、"勾欄"中人們可以聽到叫聲、嘌唱、小唱、唱賺等藝術歌曲的演唱;也可以看到說唱類音樂種類崖詞、陶真、鼓子詞、諸宮調,以及雜劇、院本的表演...
音樂是用各種各樣的樂器和聲樂技術演奏, 分為器樂、聲樂(例如不帶樂器伴奏的歌曲)以及將唱歌和樂器結合在一起的作品。在最一般的形式中,將音樂描述為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化活動,包括音樂作品的創作(歌曲、曲調、交響曲等),表演,對...
西方音樂以七弦琴(lyre),阿夫洛斯(aulos)作為音樂的標誌樂徽。七弦琴(lyre),又名里拉琴,最初由龜弦製成,由手指撥片撥弦發聲,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變化樣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基薩拉琴(Kithara)。基薩拉琴屬於里拉族樂器,由里拉...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
音樂於是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傳說中夏代的代表性樂舞是《大夏》,以歌頌夏禹治水的業績為內容,由9個段落組成,演出時用作伴奏,故又稱《夏》。據說這個樂舞在周代還在演出,由八列(八佾)頭戴皮帽、下著白裙、裸露上身的演員表演...
所謂的樂德,就是“中和、祗庸、孝友”等倫理道德觀念;樂語就是“興道、諷誦、言語”等禮教行為規範;樂舞則包括大舞、小舞等音樂理論、音樂詩篇的唱誦、舞蹈以及六代樂舞的表演。六代樂舞據傳是歷代留傳下來的六部史詩性樂舞,包括...
音樂表演,外文名(music performance),是音樂的再次創作活動。發展歷史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音樂表演與音樂藝術的發展關係密切。各種體裁樣式的出現與逐步多樣化,雖有其複雜的社會原因,但與音樂表演手段以及所採用的表演方式具有緊密聯繫。...
20世紀初,法國音樂界異軍突起,E.薩蒂舉起反對印象主義的旗幟,他的代表作是舞劇《炫技表演》。在薩蒂的影響下,被稱為“六人團”的D.米約、A.奧涅格、普朗克、G.奧里克、L.迪雷、G.塔耶費爾(1892~1983),他們在創作上和思想上並...
這種雅樂是由鐘鼓樂隊和歌舞表演共同完成的音樂,場面宏大,十分奢華。我們從《詩經》和《楚辭九歌》中也可以看出當時民間音樂的發展與繁榮狀況。從商周到秦漢,中國音樂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階段,為中國音樂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二個...
(10)輕音樂Light Music介於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之間的一種通俗純音樂形式。音樂體驗 音樂可以通過幾種途徑來體驗,最傳統的一種是到現場聽音樂家的表演。現場音樂也能夠由無線電和電視來播放,這種方式接近於聽錄音帶或看音樂錄像。有些...
畢摩音樂,四川省美姑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畢摩音樂起源於原始母系氏族時期,至隋唐時期,畢摩音樂藝術達到了高峰,畢摩音樂是由畢摩在儀式場所傳唱的本土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其內容涉及彝族的政治、法律、...
1946年以後,日本音樂界先後成立了日本現代音樂協會、日本音樂家俱樂部、日本演奏聯盟、音樂撰稿人協定會,日本作曲家協定會等行業組織,以維護音樂家的權益和保障各項音樂活動的開展。東京已擁有10多個專業交響樂團,海外各種音樂表演團體川流...
其音樂形態是單聲部的,器樂為人聲演唱的旋律添加裝飾,構成支聲復調。樂器有撥弦樂器里拉和它的改良類型基薩拉;吹管樂器有阿夫洛斯管和西林克斯。音樂體裁有史詩、頌歌、抒情詩和悲劇。音樂表演基本是即興性質的。音樂總是與詩歌、舞蹈相...
《音樂文化》是2010年4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內容簡介 《音樂文化(2009)》在學院戒箴與學者行規的“氣場”中,因為文脈相承的存續而少了輕浮,多了厚重;少了功利,多了人文,學者們的共同堅守,使...
現為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社長、中國音樂史學會副會長等職。從事音樂人類學、中國音樂文化史研究,出版主要著作:《崑劇,中國古典戲劇在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環境中心的復興》(英文版)、《...
在歌劇傳入之前,法國擁有自己的舞台獨特表演形式——古典悲劇和芭蕾。當時,路易十四的封建制度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在他“朕即國家”信條的影響下,法國宮廷成為巴洛克時期法國文化的絕對中心,音樂理所當然地帶上深深的宮廷印記。在義大利...
第六章 貧瘠與豐饒的土地——黑人非洲音樂文化圈 24.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非洲樂舞 25.生命的吶喊——蒲隆地聖鼓表演 26.雨林深處的精靈——俾格米人的樂舞 27.好望角的和風——祖魯人的歌唱 第七章 愛琴海的濫觴——歐洲...
《音樂的文化與審美》是2007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江柏安、周鍇。內容提要 本著作的上編對歐洲音樂史和中國音樂史作了粗線條的勾勒,中編則是從音樂類型這一視角對音樂名作的解讀,下編是從音樂呈現這一方位對演奏與歌唱...
文化大革命時期 解放之初,長調民歌的變遷是社會轉型及其所帶來的文化結構的系統性變遷所造成的。這種變遷到了“文革”時期,被捲入到了政治動亂的狂瀾當中。牧區“文革”搞得轟轟烈烈,與內地毫不遜色。包括長調在內的傳統音樂藝術遭受了...
西方20世紀音樂,又稱西方現代音樂、“當代音樂”、“新音樂”。20世紀初,傳統調性音樂體系逐漸瓦解,這標誌著持續於1700~1900年前後的“共性寫作”原則喪失了原有的控制力,新音樂就此萌生。20世紀藝術與社會之間達成前所未有的密切...
藝術歌曲通常在音樂會上表演,多為獨唱,一般都有精心編配的鋼琴伴奏,對演唱技巧有很高的要求。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對於其它一些歌唱形式——如歌劇——而言,是難以達到的。與民歌相比,它無論歌詞還是曲調都經過作者精心琢磨,並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