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鴻賓,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醫學部磁共振成像設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市重點),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科學研究處處長;任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磁共振成像裝備與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醫學工程與技術、腦成像。承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儀器(自由申請)專項、科技部重大儀器專項等20餘項。留學美國、德國。發表研究論文200餘篇,申請專利15項,其中國外專利1項,出版專著/譯著4冊。 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2011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015年獲得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8年度入選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鴻賓
- 出生地:遼寧
- 出生日期:1971.06
- 職業:主任醫師
- 畢業院校:北京醫科大學(現北大醫學部)
- 學歷:博士
- 教學職稱:博士生導師
- 專業:影像醫學
- 職務: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技術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
研究方向,教育經歷,工作經歷,教學任職,主要學術兼職,學術著作編委,獲獎及榮譽稱號,主要學術成就,主要承擔科研項目,第一或通訊作者SCI文章目錄,主編專著,
研究方向
醫學工程與技術、腦成像
教育經歷
1988年9月-1996年7月:大連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士,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碩士
1996年9月-1999年4月:北京醫科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
2004年7月-2005年3月:德國LMU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99年-至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2008年-2009年:日本崗山大學工學院 客座教授
2008年-2017年:北京大學醫學部科研處 副處長
2011年-至今:磁共振成像設備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主任
2016年-至今: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科建設辦公室 主任
2017年-至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科研處 處長
2019.1-至今: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技術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
教學任職
2008年-2009年:日本崗山大學工學院客座教授;
2013年-2018年:大連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2013年-至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放射科教授;
2018年-至今:北京腦與類腦中心合作研究員;
2018年-至今:北京大學醫學技術學科學位分委會主任;
2018年-至今:北京大學航天中心醫院科創中心主任委員;
主要學術兼職
(1)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2)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磁共振成像裝備與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3)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大數據與數位化醫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4)北京腦與類腦中心合作研究員
(5)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
(6)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移動醫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副秘書長
學術著作編委
磁共振成像雜誌,常務編委
中華放射學雜誌,編委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誌,編委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第三屆編輯委員會,編委
獲獎及榮譽稱號
(1)2017年“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2)2016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3)2016年北京大學博雅學者獎勵計畫
(4)2015年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5)2013年北京大學第七屆實驗技術成果獎 二等獎
(6)2012北京大學優秀人才計畫
(7)2011年中國青年科技獎
(8)2008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青年學者
(9)2006年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北京市總工會
(10)2005年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1)2005年中華醫學獎二等獎
(12)2003年中華醫學獎(國家級)二等獎
(13)2003年北京市青年創新創效成果獎一等獎
(14)2000年北京市科技進步(省部)三等獎
主要學術成就
提出並建立活體納米尺度超微結構成像分析方法與儀器,對腦細胞外間隙進行系列解密工作,解決腦類淋巴液引流途徑之謎的國際難題,發現腦內新分區結構系統,提出腦分區穩態理論假說;在此基礎上,發明新型經細胞外間隙途徑腦病治療新理論和新方法,解決血腦屏障阻礙藥物入腦的國際性難題,研發的新型腦病藥物精準遞送系統較現有國際專利技術更為高效、安全、低毒。目前,新方法、新發現和新理論已在腦科學、藥學、醫學、人工智慧等多個前沿領域得到套用。方法獲批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研究獲中國青年科技獎、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主要承擔科研項目
(1)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
(2)北京市腦計畫專項
(3)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4)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北京市科技計畫-生命科學領域前沿培育項目
第一或通訊作者SCI文章目錄
1.Lei Y, Han H, Yuan F, Javeed A, Zhao Y (2017). The brain interstitial system: anatomy, modeling, in vivo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s. Prog. Neurobiol., 157: 230–246
2.Wang A, Wang R, Cui D, Huang X, Yuan L, Liu H, et al.Han H (2019). The drainage of interstitial fluid in the deep brain is controlled by the integrity of myelination. Aging Dis., 10: 1–12
3.Guan X, Wang W, Wang A, Teng Z, Han H (2018). Brain interstitial fluid drainage alterations in glioma-bearing rats. Aging Dis., 9: 228–234.
4.Teng Z, Wang A, Wang P, Wang R, Wang W, Han H (2018). The effect of aquaporin-4 knockout on interstitial fluid flow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in the deep brain. Aging Dis., 9: 1–9.
5.Sun L, Zhang Y, Liu E, Ma Q, Anatol M, Han H, et al. (2018). The roles of astrocyte in the brain pathologies following ischemic stroke. Brain Inj.: 1–5
6.Hou J, Wang W, Quan XY, Liang W, Li Z, Chen D, Han H (2017). Quantitative visualization of dynamic tracer transportation in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of deep brain regions using tracer-bas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d. Sci. Monitor, 23: 4260–4268.(
7.Ablat N, Lv D, Ren R, Xiaokaiti Y, Ma X, Zhao X, SunY, LeiH, Xu J,Ma Y,Qi X,Ye M,Xu F,Han H,Pu X(2016).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a standardized flavonoid extract from safflower against a rotenone-induced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Molecules, 21: 1–18
8.Ren R, Shi C, Cao J, Sun Y, Zhao X, Guo Y, Wang C C,Lei H,Jiang H,Ablat N,Xu J,Li W,Ma Y,Qi X,Ye M,Pu X,Han H (2016).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a standardized flavonoid extract of safflower against neurotoxin-induced cellular and animal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 Sci. Rep., 6: 22135.
9.Yang S, Wang Y, Li K, Tang X, Zhang K, Shi C, Han H,Peng Y (2016). Extracellular space diffusion analysis in the infant and adult rat striatum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t. J. Dev. Neurosci., 53: 1–7.
10.Hoshyar N, Gray S, Han H, Bao G (2016). The effect of nanoparticle size on in vivo pharmacokinetics and cellular interaction. Nanomedicine (Lond), 11: 673–692.
主編專著
1、《磁共振成像成像設備技術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6
2、《臨床磁共振成像序列設計與套用(第2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
3、《臨床磁共振成像序列設計與套用(第1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
4、《骨骼肌肉MRI/CT斷層解剖(第三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