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莊侯

韓莊侯,韓懿侯(也稱韓莊侯)韓若山的兒子、韓宣王的父親。 也有說他名字是韓武,但沒有確切考證。

基本介紹

  • 本名:韓莊侯
  • 別稱:韓武
  • 父親:韓若山
  • 兒子:韓宣王
簡介,沿革,故事,

簡介

中國古代戰國七雄之一
中國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韓,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這就是中原的韓國,也就是後來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故國。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古國名,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遷都新鄭。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三國與秦、楚、燕、齊合稱戰國七雄。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省鄭州)。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於前230年滅亡。韓國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其思想卻為秦國所用。
韓國君主列表:韓景侯、韓烈侯、韓文侯、韓哀侯、韓莊侯、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王、韓僖王、韓桓惠王、韓王安

沿革

韓姓三祖:
一、遠古始祖:---韓浞韓浞(亦作寒浞),夏代伯明氏之子,今山東濰坊東北人。曾殺羿代夏,立為帝。因為在姬周之前,所以是韓姓的遠古始祖。他是現存所有先秦古籍中記載最早的韓姓人。二、血緣祖先:---唐叔虞周武王有個幼子叫,是周代晉國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韓姓的血緣祖先。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攝政。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後,把唐封給了叔虞。三、受姓始祖:---韓武子萬叔虞的兒子名燮(xie謝),燮自唐徙居晉水旁,就改稱晉侯。燮生武侯,名寧旅,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為四世。成侯生厲侯,名福,為五世。厲侯生靖後,名宜臼,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司徒,為七世。厘侯生獻侯,名籍,為八世。獻侯生穆侯,名費王,為九世。穆侯生成師,封於曲沃,是為桓叔,為十世。成師之子萬,即韓武子,為韓氏受姓始祖。韓氏是出自姬姓以邑為氏或以國為氏,為唐叔虞之後裔,韓侯為其得姓始祖。西周初年,周公滅唐後,封叔虞於唐,史稱晉國,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稱唐叔虞。春秋時期晉昭侯分封叔父成師於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後為曲沃武公統一。曲沃武公奪得晉國君位以後,滅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韓國,封其叔父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當時的韓地,在今陝西省韓城縣以南。韓氏一直在晉國位列公卿。至戰國初,韓厥的七世孫韓虔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韓、趙、魏三國。起初,韓國建都於平陽,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建都陽翟。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於新鄭,歷經八代,至韓襄王倉於公元前230年被秦所滅。於是其宗室子孫以國為氏,稱韓姓,並大多聚居在古時的潁川郡。到西漢末年,河南尹韓騫因躲避王莽之亂,移居古時的南陽郡,是為河南、陝西韓氏。

故事

韓國的始謀者韓厥韓厥,即韓獻子,春秋時期晉國上卿。生卒年不詳,王要活動在晉靈公六年(前615年)至晉悼公七年(前566年)之間。韓厥的祖上受封韓(舊說在今陝西韓城西南,清人考證在今山西河津與萬榮之間)為食邑,故以韓為氏。據《國語·晉語》記載,晉靈公時期,趙盾推薦韓厥任司馬之職,執掌軍中刑律。秦晉河曲之役,趙盾為中軍元帥,他派出辦事的人駕著他的戰車橫衝直撞,擾亂行軍序列,韓厥當即將駕車的人逮捕,依法處以死刑。別人都為韓厥擔心,對他這樣不徇私情、不畏強權的做法感到不理解,以為這樣只會觸怒元帥,對自己不利。反而是趙盾慶幸自己推薦了一位十分稱職的官員,還向其他將領誇耀自己的薦舉之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