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樹(韓教準)

宋嘉樹

韓教準一般指本詞條

宋嘉樹(1864年—1918年5月3日),原名韓喬蓀,別名耀如,又名教準,教名查理·瓊斯,海南文昌人。他創辦了影響近代革命的華美印書館,與孫中山既是志同道合、終身不渝的革命同志,又是結秦晉之好的翁婿。由他們開啟的孫宋關係,是辛亥革命史、宋氏家族史研究的重要篇章。宋嘉樹的六個子女中,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宋子文,後來都成了中國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20世紀對中國社會產生過重要影響。

基本介紹

  • 別名:宋耀如、韓教準、韓喬蓀
  • 所處時代:近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海南島文昌縣
  • 出生日期:1864年
  • 逝世日期:1918年5月3日 
  • 主要成就:創辦華美印書館、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開啟宋氏家族 
  • 本名:宋嘉樹
  • 外文名:查理·瓊斯(Charles Jones Soong)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美國田納西州神學院 
  • 職業:大實業家、牧師、企業家
  • 兒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
  • 女兒宋美齡宋慶齡宋靄齡
  • 性別:男
  • 女婿孫中山
  • 就讀學校:聖三一學院、萬德華爾特大學神學院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支持孫中山革命,開啟宋氏家族,軼事典故,早期戀情,遭受歧視,與孫文彼此欣賞,學術爭論,親屬成員,人物評價,相關史料,

人物生平

宋嘉樹原姓韓,因家貧過繼給他的堂舅(二嬸的弟弟)。
1872年(9歲)隨長兄去蘇門答臘學藝謀生。
1875年(12歲),隨舅父到美國波士頓當學徒。1878年被收為養子,改姓宋。宋氏因受兩位中國留美學生的影響,“不甘心做一個平凡的店員”,於1879年出逃,在一艘稅收巡行船上當侍童。
1880年在美加入基督教,被安排到一間印刷廠工作。不到半年,獲一富商(朱利安·卡爾)資助到聖三一學院讀書,不久轉萬德華爾特大學神學院就讀。據當年一張美國地方報紙記載,嘉樹成為北卡第一個領洗的華人。他領洗時取名Charles Jones Soon。此時,他宣布願意接受牧師的培訓,以期他日歸國宣揚基督教義。
1885年於美國田納西州神學院畢業後,被衛理公會主教派會議北卡羅來納州年會授以聖職,派來中國傳教。
1887年,加入“體少端洪幫”。
在上海期間,經過友人牛尚周溫秉忠的介紹,宋嘉樹迎娶了倪珪貞女士。她的父親倪韞山是一位在上海有名望的基督徒。倪珪貞自幼在家塾里就攻讀經典文學,又是新式女學的學生,樂享天足,時人視之為“醜小鴨”,但宋嘉樹以她為催檔十全十美。
1889年創辦華美印書館,印刷英文版《聖經》和中文版《新約全書》,行銷世界各地,並任上海福豐麵粉廠經理,創辦中國青年會。
1892年,他辭去布道團職務,轉而經商,成為上海第一個外國機器的代理商。
1894年結識孫中山,成為孫中山的積極支持者和摯友,支持孫的革命事業。10月,宋嘉樹的第三個孩子——長男出世,這時的宋雄歡夜嘉樹把孫文看作“是正義之火的象徵”、是中國的華盛頓林肯,他希棵阿愉望自己的長子能象孫文一樣救國救民,將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富強之學,傳遍古老的中國大地,振興中華,因而他給孩子取名“宋子文”——即宋家之子“文”。
興中會檀香山成立後,孫文雖多方“鼓吹”、宣傳,但“應者寥寥”,僅得親友數十人贊同。這時,孫文打算去美洲發展組織,開展活動。是時,適清兵屢敗,“高麗既失,旅順被陷”,日軍正大舉進攻威海衛,“京津亦岌岌可危,清廷腐敗盡露,人心激憤”。宋嘉樹看到形勢有利於發動、組織力量,推翻清廷,因此函促孫文迅速回國,發動革命。孫文後來也十分明白地說:“上海同志宋耀如乃函促歸國,美國之行因而中止,遂與鄧蔭南三五同志返國,以策進行,欲襲廣州以為根據”,1895年1月,孫等一行到達香港,召集舊友陸皓東、陳少白、鄭士良、楊鶴齡,聯合鋪文社的楊衢雲、謝纘泰等,創設興中會總部,積極籌劃第一次廣州武裝起義。宋嘉樹“則留在上海照管財物,並且充當孫在長江流域的耳目”。
1905年7月,宋氏專程赴日本東京出席同盟會籌備會議,旋轉去美國為同盟會籌集經費,被任為同盟會的司庫,兼上海總部秘書。
1912年元旦參加孫就職臨時大總統儀式。
長女宋靄齡1912年4月—1914年9月任孫英文秘書。
後來,輔佐孫中山籌設全國鐵路總公司,任總務。
1913年2—3月,隨孫中山訪問日本,考察鐵路事業。
二次革命”失敗後逃亡日本,協助孫工作。
1914年,其次女宋慶齡接替其姊任孫秘書,後與孫結婚。
1918年5月3日,在上海病逝。

主要成就

支持孫中山革命

宋嘉樹的華美印書館印製了大量的革命宣傳品,其中包括《興中會章程》、《倫敦蒙難記》、《革命軍》,有人曾留下詩句,讚譽華美印書館:“壯哉棕己境承印書館,華美'天下傳。《聖經》表其志,檄文快我膽。黨人議光復,志士制炸彈。勇兮中華人,至此最耐看”。
宋嘉樹的華美書館不僅替孫中山印刷大量革命文章和小冊子,且成為革命黨人經常秘密活動的場所。他利用教會的保護和經濟、文化活動,廣交朋友,籌集經費,與孫文及其追隨者保持不斷聯繫。宋嘉樹負責保管“財務帳目和會員名冊”,他在華美印書館內經常同其他領導人開會策劃,他雖不是主要的組織者朵霉慨虹,但“他是組成核心圈子的一小批領導人之一”。
宋嘉樹還為同盟會籌集經費。1905年8月,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作為孫文“主要財務管理人”之一的宋嘉樹體臘蜜,應召來到東京參加了大會。會上自然討論了經費問題,孫文要求宋嘉樹挑起這副擔子,並商定派宋嘉樹去美國籌集經費。宋嘉樹也決然地樂意接受了這一任務,同年8月底到達美國。據《宋家王朝》中說,宋嘉樹這次在美國為同盟會募集到“200萬美元”,同盟會任命他擔任司庫,並繼續兼任孫文在上海的黨部的執行秘書。“200萬美元”的數字,顯然是被大大誇大了,但是,宋嘉樹曾為興中會和同盟會籌措、捐助經費,作出過貢獻,則是歷史事實。
武昌起義後,全國各地紛紛回響。在11月3日的上海光復中,宋嘉樹發揮作用。他既與陳其美和商團主要領導人李平書、沈縵雲等人保持聯繫,參與謀劃,又召集基督教朋友商討迎接上海光復之策,還同溫宗堯一道去說服伍廷芳出任軍政外交總長······宋靄齡則協助父親為光復上海而奔波;上海一時掀起了學生投筆參軍的熱潮,各種名義的學生軍如雨後春筍,聖約翰學堂也不平靜,師生助餉,宋子文參加了學生先鋒隊。雖然,由於宋嘉樹是“不求知於世”的革命的“隱君子”,在現存的辛亥革命在上海的史料中,極少看到有關宋嘉樹的事跡資料,但孫文說:“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結果,此公不無力”,絕非虛語。

開啟宋氏家族

宋嘉樹與孫中山既是關係密切的革命同志,也是翁婿關係。宋嘉樹開啟了宋氏家族,他的子女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和宋子文,都是20世紀中國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軼事典故

早期戀情

據說,宋嘉樹在聖三一學院讀書時,他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子,叫Ella Carr,她的父親在聖三一學院教希臘文和德文。Ella Carr的母親不喜歡女兒和宋嘉樹往來,不準他再到她家。

遭受歧視

據相關英文材料來看,當宋嘉樹做學生時,他的師長對他並不寄予厚望,甚至可以說,至少有兩個校方主持人對他歧視有加,出言不遜。
回國傳教後,宋嘉樹每個月的工資是15美元,他發現:西方基督教傳教士不以平等的原則對待他,他的上海聽眾又聽不懂他的南方口音。上海人看不起他,西方人也一樣。小孩子見了他,只管叫“洋鬼子”,大人們叫他“小矮子”。這一切都給他很大的痛苦。
婚後,宋嘉樹繼續忍耐美國教會(監理會)的歧視待遇,繼續接受低薪。

與孫文彼此欣賞

宋嘉樹和孫文相認識,是通過陸皓東的聯絡和介紹。陸皓東是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其父長期在滬經商,積有產業。陸皓東曾與孫文在鄉間私塾同學,兩人成為好友。1883年的冬天,孫文和陸皓東一起,為破除迷信陋習,打毀了村廟北極殿的菩薩,為此遭到鄉人責難,他倆被迫離鄉赴香港。同年底,他倆在香港接受洗禮,加入基督教。1885年陸皓東又來到上海,進入電報學堂學習,畢業後到蕪湖電報局工作。在上海,陸皓東認識了宋嘉樹,並要拜宋為師,學習西方的“富國強兵之學”,尋找“獨立、自由之道,造反、光復之道”。這時,孫文正就讀於香港西醫書院,每於學課餘暇,常往來於香港澳門之間, “致力於革命之鼓吹” , “時聞而附和者”,在香港有陳少白、尤列、楊鶴齡:有時從上海回廣州、香港小住的陸皓東,也是“附和者”,積極支持孫文的政治見解。1893年冬,已在廣州行醫的孫文曾與陸皓東、鄭士良、尤列、程壁光、程奎光等入,集會於廣州廣雅書局南園抗風軒,孫提議創設革命團體,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眾人贊成,但不及制定會名,未形成具體組織。宋嘉樹從陸皓東處了解到孫文的政治思想和活動,極表關注和讚賞;孫文對宋嘉樹的傳奇經歷、“徹底美國化”的政治思想也甚為景仰。

學術爭論

學界一致認為,宋嘉樹與孫文是經陸皓東相識,而關於兩人何時首次接觸,學者們有不同看法:
李傳信的研究顯示:1894年的3月,孫文在陸皓東的陪同下,北上京津來到了上海,在陸皓東的安排下,宋、孫見面了,並住進了宋家。宋嘉樹對孫文要上書李鴻章的天津之行,“並不抱很大希望”,他認為:“中國需要的是華盛頓、林肯,而不是上書”。但是他仍然盡力促成此舉。孫文在上海停留期間,宋嘉樹陪同他往訪了孫的同鄉、任輪船招商局總辦並與盛宣懷關係密切的鄭觀應,由鄭給盛宣懷寫了轉薦信;還陪同孫拜訪了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王韜,一來請王為上李鴻章書潤色,二來請王給幕僚中負責外交事務的羅豐祿寫推薦信。
沈渭濱指出:1894年之說有很多難以說通的疑點。從情理上分析,只能在雙方相互了解、溝通的情況下,才會有下榻宋家之舉。所以斷定兩人首次接觸於1894年,不合情理。經過考辨,他認為:1892年宋嘉樹在陸皓東陪同下,在香港與孫中山首次相聚,暢談革命,給孫中山留下了深刻印象。孫、宋首次交往,奠定了日後革命同志和親密戰友的堅實基礎。

親屬成員

女婿:孫中山,蔣介石,孔祥熙
父親名韓鴻翼,母親姓王,宋嘉樹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二。
兒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
女兒:宋慶齡,宋美齡,宋靄齡

人物評價

孫中山在1912年4月15日的《致李曉生函》中評:“宋君嘉樹者,二十年前曾與陸皓東及弟初談革命者,二十年來始終不變,然不求知於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結果,此公不無力,然彼從事於教會及實業,而隱則傳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隱君子也。弟今解職來上海,得再見故人,不禁感慨當年與陸皓東三人屢作終夕談之事.今宋君堅留弟住其家以話舊,亦得以追思陸皓東之事也”。
同班同學 John C.Orr於1938年4月寫下關於宋嘉樹的回憶:“他頭腦聰明,很快就學會了準確而流利地使用英語,經常充滿智慧、幽默和善良。男孩們很快就喜歡上了他,並帶他參加校園裡所有的社交活動。他的筆跡像印版一樣,有髮際線的觸感,陰影很茂盛。”(據英文原文翻譯)
另有一位女士原名 Miss Maggie C.Baskette,她的丈夫叫C.H. Buchanan,是宋嘉樹的一個同班同學。Maggie在1943年回憶,在1882年她曾邀請宋嘉樹去她家參加一個聚會,可能是新年晚會,她請他在她的紀念冊上留言“你如何生活,不是歲月,而是行動,告訴你;第一次活得好,等於活了兩次。”(據英文原文翻譯)這句話耐人尋味,反映了宋嘉樹的人生哲學。
美國聖約翰大學終身教授李又寧:“在世時,宋嘉樹經歷許多艱難困苦。從一個流浪的窮孩子,到上海灘上的傳教士,在各處他都受了很多氣,有洋的也有土的,他都忍耐下去。傳教致貧,轉而經商致富。富後並不守財,而積極參與社會教育工作,如基督教青年會的組織;並且慷慨資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而且,他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讓他們接受跨文化的教育,為他們的前途鋪下穩固的基礎。這種種都反映了他的識見和氣魄。他不但lives twice,有人說他是一個王朝的創始者。是也?非也?永遠供人論說。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在160年的華族留美史中,宋嘉樹是一個特別的人物,值得矚目並研究。”
李傳信:“宋嘉樹不僅是與孫文、陸皓東“初談革命者”,而且是“函促”孫文從檀香山歸國,籌劃第一次武裝起義的倡議者,促成者。此後他的一生都是孫文革命事業的“支持者、組織者和書記”,而且為將要流亡多年的“孫博士”的秘密活動作掩護。”
楊天石:當時,“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流亡國外,處境極為不利。但是,宋嘉樹卻將他視同中國古代的聖人孔子,相信未來會給孫中山以公平崇高的評價。這一點,今天已為歷史所證實。但是,在當時,不能不說是罕有的遠見卓識,顯示出其善於識人的慧眼。
邵雍:宋嘉樹是孫中山眾多支持者之一,但實事求是地講,宋嘉樹對孫中山的支持是長期的、一貫的、多方面的。從這一角度來看,似乎還沒有什麼人能比得上宋嘉樹。研究宋嘉樹與孫中山的關係是宋慶齡研究的起點。這一點從宋慶齡1921年4月28日寫的自述就可以看出來。

相關史料

《孫中山在日活動密錄(1913年8月—1916年4月)——日本外務省檔案》中記載了孫中山與宋嘉樹交往的史料信息。
1905年7月,宋氏專程赴日本東京出席同盟會籌備會議,旋轉去美國為同盟會籌集經費,被任為同盟會的司庫,兼上海總部秘書。
1912年元旦參加孫就職臨時大總統儀式。
長女宋靄齡1912年4月—1914年9月任孫英文秘書。
後來,輔佐孫中山籌設全國鐵路總公司,任總務。
1913年2—3月,隨孫中山訪問日本,考察鐵路事業。
二次革命”失敗後逃亡日本,協助孫工作。
1914年,其次女宋慶齡接替其姊任孫秘書,後與孫結婚。
1918年5月3日,在上海病逝。

主要成就

支持孫中山革命

宋嘉樹的華美印書館印製了大量的革命宣傳品,其中包括《興中會章程》、《倫敦蒙難記》、《革命軍》,有人曾留下詩句,讚譽華美印書館:“壯哉印書館,華美'天下傳。《聖經》表其志,檄文快我膽。黨人議光復,志士制炸彈。勇兮中華人,至此最耐看”。
宋嘉樹的華美書館不僅替孫中山印刷大量革命文章和小冊子,且成為革命黨人經常秘密活動的場所。他利用教會的保護和經濟、文化活動,廣交朋友,籌集經費,與孫文及其追隨者保持不斷聯繫。宋嘉樹負責保管“財務帳目和會員名冊”,他在華美印書館內經常同其他領導人開會策劃,他雖不是主要的組織者,但“他是組成核心圈子的一小批領導人之一”。
宋嘉樹還為同盟會籌集經費。1905年8月,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作為孫文“主要財務管理人”之一的宋嘉樹,應召來到東京參加了大會。會上自然討論了經費問題,孫文要求宋嘉樹挑起這副擔子,並商定派宋嘉樹去美國籌集經費。宋嘉樹也決然地樂意接受了這一任務,同年8月底到達美國。據《宋家王朝》中說,宋嘉樹這次在美國為同盟會募集到“200萬美元”,同盟會任命他擔任司庫,並繼續兼任孫文在上海的黨部的執行秘書。“200萬美元”的數字,顯然是被大大誇大了,但是,宋嘉樹曾為興中會和同盟會籌措、捐助經費,作出過貢獻,則是歷史事實。
武昌起義後,全國各地紛紛回響。在11月3日的上海光復中,宋嘉樹發揮作用。他既與陳其美和商團主要領導人李平書、沈縵雲等人保持聯繫,參與謀劃,又召集基督教朋友商討迎接上海光復之策,還同溫宗堯一道去說服伍廷芳出任軍政外交總長······宋靄齡則協助父親為光復上海而奔波;上海一時掀起了學生投筆參軍的熱潮,各種名義的學生軍如雨後春筍,聖約翰學堂也不平靜,師生助餉,宋子文參加了學生先鋒隊。雖然,由於宋嘉樹是“不求知於世”的革命的“隱君子”,在現存的辛亥革命在上海的史料中,極少看到有關宋嘉樹的事跡資料,但孫文說:“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結果,此公不無力”,絕非虛語。

開啟宋氏家族

宋嘉樹與孫中山既是關係密切的革命同志,也是翁婿關係。宋嘉樹開啟了宋氏家族,他的子女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和宋子文,都是20世紀中國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軼事典故

早期戀情

據說,宋嘉樹在聖三一學院讀書時,他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子,叫Ella Carr,她的父親在聖三一學院教希臘文和德文。Ella Carr的母親不喜歡女兒和宋嘉樹往來,不準他再到她家。

遭受歧視

據相關英文材料來看,當宋嘉樹做學生時,他的師長對他並不寄予厚望,甚至可以說,至少有兩個校方主持人對他歧視有加,出言不遜。
回國傳教後,宋嘉樹每個月的工資是15美元,他發現:西方基督教傳教士不以平等的原則對待他,他的上海聽眾又聽不懂他的南方口音。上海人看不起他,西方人也一樣。小孩子見了他,只管叫“洋鬼子”,大人們叫他“小矮子”。這一切都給他很大的痛苦。
婚後,宋嘉樹繼續忍耐美國教會(監理會)的歧視待遇,繼續接受低薪。

與孫文彼此欣賞

宋嘉樹和孫文相認識,是通過陸皓東的聯絡和介紹。陸皓東是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其父長期在滬經商,積有產業。陸皓東曾與孫文在鄉間私塾同學,兩人成為好友。1883年的冬天,孫文和陸皓東一起,為破除迷信陋習,打毀了村廟北極殿的菩薩,為此遭到鄉人責難,他倆被迫離鄉赴香港。同年底,他倆在香港接受洗禮,加入基督教。1885年陸皓東又來到上海,進入電報學堂學習,畢業後到蕪湖電報局工作。在上海,陸皓東認識了宋嘉樹,並要拜宋為師,學習西方的“富國強兵之學”,尋找“獨立、自由之道,造反、光復之道”。這時,孫文正就讀於香港西醫書院,每於學課餘暇,常往來於香港澳門之間, “致力於革命之鼓吹” , “時聞而附和者”,在香港有陳少白、尤列、楊鶴齡:有時從上海回廣州、香港小住的陸皓東,也是“附和者”,積極支持孫文的政治見解。1893年冬,已在廣州行醫的孫文曾與陸皓東、鄭士良、尤列、程壁光、程奎光等入,集會於廣州廣雅書局南園抗風軒,孫提議創設革命團體,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眾人贊成,但不及制定會名,未形成具體組織。宋嘉樹從陸皓東處了解到孫文的政治思想和活動,極表關注和讚賞;孫文對宋嘉樹的傳奇經歷、“徹底美國化”的政治思想也甚為景仰。

學術爭論

學界一致認為,宋嘉樹與孫文是經陸皓東相識,而關於兩人何時首次接觸,學者們有不同看法:
李傳信的研究顯示:1894年的3月,孫文在陸皓東的陪同下,北上京津來到了上海,在陸皓東的安排下,宋、孫見面了,並住進了宋家。宋嘉樹對孫文要上書李鴻章的天津之行,“並不抱很大希望”,他認為:“中國需要的是華盛頓、林肯,而不是上書”。但是他仍然盡力促成此舉。孫文在上海停留期間,宋嘉樹陪同他往訪了孫的同鄉、任輪船招商局總辦並與盛宣懷關係密切的鄭觀應,由鄭給盛宣懷寫了轉薦信;還陪同孫拜訪了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王韜,一來請王為上李鴻章書潤色,二來請王給幕僚中負責外交事務的羅豐祿寫推薦信。
沈渭濱指出:1894年之說有很多難以說通的疑點。從情理上分析,只能在雙方相互了解、溝通的情況下,才會有下榻宋家之舉。所以斷定兩人首次接觸於1894年,不合情理。經過考辨,他認為:1892年宋嘉樹在陸皓東陪同下,在香港與孫中山首次相聚,暢談革命,給孫中山留下了深刻印象。孫、宋首次交往,奠定了日後革命同志和親密戰友的堅實基礎。

親屬成員

女婿:孫中山,蔣介石,孔祥熙
父親名韓鴻翼,母親姓王,宋嘉樹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二。
兒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
女兒:宋慶齡,宋美齡,宋靄齡

人物評價

孫中山在1912年4月15日的《致李曉生函》中評:“宋君嘉樹者,二十年前曾與陸皓東及弟初談革命者,二十年來始終不變,然不求知於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結果,此公不無力,然彼從事於教會及實業,而隱則傳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隱君子也。弟今解職來上海,得再見故人,不禁感慨當年與陸皓東三人屢作終夕談之事.今宋君堅留弟住其家以話舊,亦得以追思陸皓東之事也”。
同班同學 John C.Orr於1938年4月寫下關於宋嘉樹的回憶:“他頭腦聰明,很快就學會了準確而流利地使用英語,經常充滿智慧、幽默和善良。男孩們很快就喜歡上了他,並帶他參加校園裡所有的社交活動。他的筆跡像印版一樣,有髮際線的觸感,陰影很茂盛。”(據英文原文翻譯)
另有一位女士原名 Miss Maggie C.Baskette,她的丈夫叫C.H. Buchanan,是宋嘉樹的一個同班同學。Maggie在1943年回憶,在1882年她曾邀請宋嘉樹去她家參加一個聚會,可能是新年晚會,她請他在她的紀念冊上留言“你如何生活,不是歲月,而是行動,告訴你;第一次活得好,等於活了兩次。”(據英文原文翻譯)這句話耐人尋味,反映了宋嘉樹的人生哲學。
美國聖約翰大學終身教授李又寧:“在世時,宋嘉樹經歷許多艱難困苦。從一個流浪的窮孩子,到上海灘上的傳教士,在各處他都受了很多氣,有洋的也有土的,他都忍耐下去。傳教致貧,轉而經商致富。富後並不守財,而積極參與社會教育工作,如基督教青年會的組織;並且慷慨資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而且,他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讓他們接受跨文化的教育,為他們的前途鋪下穩固的基礎。這種種都反映了他的識見和氣魄。他不但lives twice,有人說他是一個王朝的創始者。是也?非也?永遠供人論說。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在160年的華族留美史中,宋嘉樹是一個特別的人物,值得矚目並研究。”
李傳信:“宋嘉樹不僅是與孫文、陸皓東“初談革命者”,而且是“函促”孫文從檀香山歸國,籌劃第一次武裝起義的倡議者,促成者。此後他的一生都是孫文革命事業的“支持者、組織者和書記”,而且為將要流亡多年的“孫博士”的秘密活動作掩護。”
楊天石:當時,“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流亡國外,處境極為不利。但是,宋嘉樹卻將他視同中國古代的聖人孔子,相信未來會給孫中山以公平崇高的評價。這一點,今天已為歷史所證實。但是,在當時,不能不說是罕有的遠見卓識,顯示出其善於識人的慧眼。
邵雍:宋嘉樹是孫中山眾多支持者之一,但實事求是地講,宋嘉樹對孫中山的支持是長期的、一貫的、多方面的。從這一角度來看,似乎還沒有什麼人能比得上宋嘉樹。研究宋嘉樹與孫中山的關係是宋慶齡研究的起點。這一點從宋慶齡1921年4月28日寫的自述就可以看出來。

相關史料

《孫中山在日活動密錄(1913年8月—1916年4月)——日本外務省檔案》中記載了孫中山與宋嘉樹交往的史料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